基于FLAC3D的隧道变形机理分析

2016-03-30 08:53胡楠
科技视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拱顶台阶断面

胡楠

【摘 要】本文结合某隧道穿越山体冲沟的松散黄土层出现的塌方事故,在现场地质调研和监控测量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根据对现场地形和施工工序步骤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道周边围岩和土层随着隧道开挖过程受力状态的变化。结果显示:通过正台阶法方式开挖进入浅埋区域时,围岩变形发展迅速、拱顶沉降和地表沉降值过大,远超过正常变形范围,且存在潜在的剪切带。因此可认为,隧道在进入浅埋区域后的开挖会导致围岩的破坏和地表土体的沉陷。分析结果与现场测量数据基本吻合,为后期加固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松散黄土层;数值模拟;受力状态;围岩变形;地表土沉降

0 引言

随着隧道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线路需要穿越浅埋黄土区。受埋深浅、黄土承载力有限的限制,浅埋黄土隧道施工时容易出现支护变形过大、支护开裂甚至冒顶塌方的情况[1-2]。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限元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土体的动力分析中。近年来,拉格朗日元由于能解决大变形问题而倍受青睐,美国Itasca公司推出的FLAC3D能够很好地进行动力分析[3]。

FLAC3D是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分析方法(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um)的英文缩写。美国Itasca Consulting Group Inc. 将此方法用于岩土体的工程力学计算中,并于1986年开发出Flac[4]。目前,该软件从二维平面分析拓展到三维空间分析,已成为处理功能强大的新一代软件—Flac3D。

Flac3D程序已成为目前岩土力学计算中的重要数值方法之一,它采用ANSI C++语言编写,能够进行土质、岩石和其它材料的三维结构受力特性模拟和塑性流动分析,并可通过调整三维网格中的多面体单元来拟合实际的结构[5-6]。Flac3D采用的显示拉格朗日算法和混合—离散分区技术能够非常准确地发现模拟材料中的塑性破坏和流动。由于无需形成刚度矩阵,因此,采用较小的计算资源就能够求解大范围的三维岩土工程问题[7]。

本文以高速公路隧道浅埋段地表塌陷为实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计算模型[8],对地表塌陷原因、围岩破坏位置、加固前后围岩受力状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对比[9]。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和数据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预测浅埋黄土段隧道围岩长期变形,确保注浆后隧道的稳定和长期运营安全[10-11]。

1 工程背景

隧道出口段为V级围岩,围岩破碎,埋深,呈层块构造,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发生坍塌,初期支护全部垮塌并形成冒顶,地表下沉开裂形成凹坑。

通过现场勘察和塌方原因分析,认为导致塌方发生的原因有:(1) 隧道右洞掌子面为红褐色粘土夹砂砾,夹石,拱部土质松散;(2)坍方范围埋深较浅,其中最浅处埋深仅,且地表存在偏压;(3)本季雨水较多,雨水下渗导致土体重量增加,导致塌方冒顶。为了及时恢复施工秩序,决定对塌方区域进行地表注浆加固处理,以提高围岩强度,确保隧道安全、顺利通过浅埋黄土段。

2 模型的建立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根据现场地形及地层建立数值计算模型,模型长140 m,宽60 m,高100 m;其中隧道宽14 m,高11.3 m。围岩从上至下分别为:粉土层、砂土层、碎石土层及V级围岩。隧道垂直穿过浅埋区域,浅埋段隧道拱顶埋深15m,浅埋区域沿掘进方向长40 m。数值模型如图1所示。

模型边界条件为:底部固定约束、四周约束法向位移、顶部为自由边界。围岩材料特性遵循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初支通过实体单元模拟,按均质弹性体考虑。选取六面体单元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假设模型在初始应力条件下进行开挖,开挖前进行计算使模型不平衡率低于1e-5,得初始应力场。计算荷载仅考虑围岩自重及围岩开挖释放荷载,根据现场工程勘探报告选取模型计算参数见表1。

3 开挖模拟分析

当隧道通过浅埋区域时,分别采用正台阶法开挖,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发展情况。开挖按2m一循环开挖,40m长浅埋区域一个分为20个开挖循环,每个开挖循环计算1000时步。

图2为围岩剪应变增量云图。如图所示,在采用正台阶法通过浅埋区域时,剪应变增量分布与采用全断面法无异,同样潜在剪切带已经从地表至开挖面连通,存在剪切破坏可能。

台阶法开挖工序多于全断面法,开挖时间亦更长,在Flac3D计算程序中,围岩的变形随着时步的增加会不断增加(变形速率不为0)。故采用正台阶法开挖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围岩变形反而更大。这也说明在采用正台阶法开挖时,围岩变形发展迅速而不能保持稳定。开挖过程中1#~6#监测断面拱顶监测点数据如图3所示。随着隧道的开挖,各监测断面拱顶沉降快速发展,其中3#监测断面(RK182+275)处拱顶下沉值达7.26m,已经严重超出了围岩变形破坏的控制范围,围岩出现大规模变形并导致破坏。图4为开挖过程中A~E监测点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图,其中B监测点(RK182+280)的沉降值最大,达6.62m。

综合上述分析,隧道采用正台阶法开挖通过浅埋区域时,围岩的变形趋势、塑性状态与剪应变增量分布与全断面法开挖时差异不大。围岩变形发展依然迅速,出现塑性屈服并导致破坏。同时,由于围岩变形速率较大并保持恒定,数值计算中拱顶沉降值以及地表沉降值随着计算时步的增加而增加。

4 结论

基于隧道工程实际和Flac3D数值计算程序,对双侧压浅埋段隧道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分析隧道在浅埋段趋于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化。选取全断面法、正台阶法、正台阶留核心土法三种不同的开挖方式进行掘进,分析浅埋段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应力状态。结果显示:通过三种方式开挖进入浅埋区域时,围岩变形发展迅速、拱顶沉降和地表沉降值过大,远超过正常变形范围,且存在潜在的剪切带。因此可认为,隧道在进入浅埋区域后的开挖会导致围岩的破坏和地表土体的沉陷。

【参考文献】

[1]刘耀儒,刘元高,周维垣,等.应用 FLAC 方法进行动力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2):1518-1522.

[2]张翾,张顶立,李鹏飞.黄土隧道地表塌陷原因分析与施工对策研究[J].隧道建设,2010,30(4):430-433.

[3]乔明灿,乐金朝,牛向飞.隧道地表坍陷深层注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J].铁道建筑,2011(9):80-83.

[4]姜洪涛,谭兵,臧万军,等.高速公路隧道浅埋段地表深层注浆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08,45(3):65-68.

[5]陈金山,王智学,戴前锋.灵隐寺隧道软弱围岩浅埋偏压段地表注浆加固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3(1):11-12.

[6]刘凡亮,王勇.地表注浆加固技术在浅埋松散段隧道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 2012,32(2):193-195.

[7]胡玉林.大南山隧道 浅埋段地表注浆加固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64-66.

[8]谭毓浚.南岭隧道下连溪地表坍陷的整治[J].铁道建筑,1983(06).

[9]王晓川.建筑基础的注浆加固[J].探矿工程,1985(06):61-62.

[10]李晓红,姜德义,刘春,等.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J].岩土力学, 2005,26(6):910-914.

[11]James S. Mellett.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geology[J].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cis, 1995(33): 157-166.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拱顶台阶断面
파금과 염상섭 문학 비교연구의 한 단면(断面)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立式圆筒拱顶储罐排版技术及控制方法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大型拱顶储罐三角形板式节点网壳正装施工工艺
地铁隧道施工拱顶下沉值的分析与预测研究
基于Dijkstra算法的最优解列断面快速搜索方法
77级台阶
国内首台全断面煤巷高效掘进机诞生并交付
天钢Ф210mm断面圆坯的开发与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