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梅 李树平 赵杰
【摘 要】信息素养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已被放在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学习资源极其丰富的时代,学习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那么,如何便捷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对信息资源与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进行探索,并提出了能够提高学习者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资源;学习者;信息素养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广,网络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出现也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基于资源的学习就是通过探索和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实践而获得的学科和信息素质两方面的成绩。[2]基于资源的学习有很多方式。但是,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选择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不是越好的资源就一定会促进学习的进行,而是应该结合教师自身对资源的理解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并结合所学科目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资源来促进学习的进行。
基于资源的学习对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一词是由英文中的“information literacy”翻译过来的,也有一些学者将其翻译为“信息素质”,不论使用信息素养还是信息素质,实际讨论的问题本质上都是一致的,二者可以当作一个概念对待并使用。
国内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有很多说法,总结起来就是指在一定的信息道德标准的要求下,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态度、掌握的信息技能、运用的信息策略、具有的信息智慧,是社会成员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与人交往的需要和得到良好的学习结果,通过对传播媒体、通道设备等的操作、运用,以选择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评价信息、对信息进行译码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媒体、学习结果的关系如图1。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态度、信息技能、信息策略、信息智慧、信息道德等五个方面。
(1)信息态度指社会成员对所需信息的意识、观念、情感。
(2)信息技能指社会成员为了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操作信息媒体的技能,有计算机运用技能、网络技术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交往能力等。
(3)信息策略指社会成员在运用所需的信息时采用的计划、方法,是社会成员在内部心里对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选择信息的策略、检索信息的策略、筛选信息的策略以及信息译码策略。
(4)信息智慧是社会成员通过符号对自己所处的信息环境的作用和反应的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辨别、对含有信息的概念的理解、对信息规则的认识。
(5)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调节信息加工者、信息传递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道德的培养要使社会公众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包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自身理想、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教育与实践的问题。
2 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与信息素养的关系
笔者认为基于资源的学习与信息素养的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
(1)图中所示的资源是虚线框,这表示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又有新的资源为学习者所用。
(2)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通过学习所产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资源为背景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综合运用传统的信息资源、计算机资源和网络资源,也可以认为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
(3)图中的五个箭头表示选择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评价信息、信息译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选择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评价信息、信息译码等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依据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的。通过学习者与资源的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学习结果。
(4)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学习结果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即良好的信息素养会促进学习结果的产生,而良好的学习结果也会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制约着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信息素养高的学习者在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并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 牡丹江市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2014年12月,笔者通过网上调查、发放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对牡丹江师范学院和牡丹江大学在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通过校内网、QQ等方式),有效问卷827份。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有:
3.1 信息素养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
在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中,调查结果显示88.8%的大学生对迅速发展的网络予以关注,79%的大学生在查找信息时会被其他信息干扰,11%的大学生上网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41%的大学生偶尔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且,大学生的上网目的的调查中,趋于学习需要的占53.2%,趋于休闲娱乐的有64.7%,交友、情感需要有87.4%。由此,表明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时缺乏信息意识、学习意识,缺乏学习、培养自身信息素养的主动性。
3.2 缺乏必要的信息技能,不能够运用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去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对“您使用过搜索引擎或数据库检索中的‘高级检索功能”一问,只有5.8%的大学生经常使用,而也有94.2%的大学生偶尔或从不使用此项功能;虽然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但是仍然有73.4%的大学生不能够较熟练的运用Microsoft office的某些功能;对于电子邮箱的附件功能竟然有65.7%的大学生不会使用。
3.3 在检索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不强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只有13%的大学生会对自己所需信息途径提前进行分析,而偶尔或没有这种意识的大学生却占了87%;而且,还有很多学生在引用信息时根本就不会进行自我认知系统的消化吸收,只是简单的囫囵吞枣的用。
3.4 信息道德有待于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75%的在校大学生从来没有向有关部门举报过非法网站,一般都认为“与自己无关,不想管闲事”,而且自己经常浏览非法网页。另外,有23%的学生有过举报的念头,但是不知道如何举报,据了解他们多数是一时查找不到举报方式,之后便放弃了该想法。有5%的同学曾经举报过非法网站。有89.4%的大学生在写电子邮件时不会注意其格式和措辞。
4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的探讨
4.1 建立理论体系和标准
国家加强对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制定出信息素养的公民培养标准、高校大学生培养标准等一系列的培养标准,并建立配套的评价体系。
4.2 端正态度
(1)大学生本身的信息态度,应该加强信息素养在大学生头脑中分量,随着电子科技革命的白热化阶段的到来,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人生存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自觉的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2)高校应该改变过去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淡薄的意识,把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合适的位置;一些高校的授课教师也应该改变上课只教授专业课别的都不管的态度,要在日常的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的图书馆要改被动为主动,应该充分发挥其馆藏图书的作用,发挥其电子阅览室的职能,不能唯钱是图。
(3)家长应该改变以往的只有学习好就行的态度,要注意学生在家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
(4)我国如果想使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为了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的应试教育,使我国青少年免遭由于应试教育而忽视信息素养培养的痛苦。
4.3 改善高校建设
4.3.1 硬件建设
(1)加强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园媒体(电台、电视台)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使此四种资源整合为一体,为校园信息的顺畅流通创设良好的信息通道。
(2)加大对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投入,为学生在获取教育信息时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做到物尽其用。
(3)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要不断更新期刊使其保持一定的时效性,要不断引进新的图书以保证图书的全面性,增加外文书刊的数量为学生检索外文信息提供良好的条件,完善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并加强维护以保证学生的需求。
(4)加强实验室、语音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
4.3.2 软件建设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加强高校行政管理能力和与周边的协调能力。
(2)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3)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对高校教师进行信息素养课程的培训,学高为师,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增加教师威信,才能传道授业解惑。
(4)整合信息素养的培养到各门课程中,但不是盲目的增设信息素养课程。原因有二:第一,本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是以课堂为主的偏重理论的教育,一味的增加理论课程对于信息素养这样的需要实践的能力无济于事;第二,教学大纲的课时安排是有限度的,如果把时间用于此,那么那些种类繁多的公共课程还上不上,专业课程还上不上?要想切实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中信息技能就要从实践方面进行。
4.4 增强大学生自身建设
(1)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洞悉其心理的发展,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咨询等功能,发挥高校心理问题资询站的建设,发挥高校心理系、教育系的科研、教育作用。
(2)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尤其是网络法制的教育,加强其道德教育尤其是网络道德教育。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更加复杂,尤其是网络文化内容复杂,学生自律能力及对信息的选择判断能力有待提高。网上信息传递具有自由性、流动性,也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如黄色网页、危害国家权力的网页等,这些网络文化中的信息垃圾极易对生活阅历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太强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对他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可能会造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低下,网络的隐藏性也可能会造成他们道德感、责任感的弱化等等。因此,各院校和教师要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对学生信息活动适时、适度的引导,使之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
(3)加强信息技能的培养。信息技能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计算机运用技能、网络技术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交往能力。
在计算机技能、网络技能方面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网络中心、计算机实验室以及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把学生按兴趣和专业分成若干小组,在课余时间里教师(按着教师的特长)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技能锻炼。
在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交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课外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等等,而且更主要的是要切实能够保证质量,不能流于形式,有些高校的某些社团第一次例会收完会费以后就没事了。于此,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社团的监督和管理。为同学之间的交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和社会互动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举办学生进社区的活动,学生演讲大赛等。
总之,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基于资源的学习的展开以及终身学习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不断的探索新的培养途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王室大学的斯托弗图书馆.编制.《什么是基于资源的学习》手册[Z].
[2]马海群.论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2):84-87.
[3]王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张进良,张克敏,何高大.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8).
[5]陈泳.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4).
[6]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