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喜艳 黄淮学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探析
范喜艳 黄淮学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此文章为河南省2016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教师教育信息化及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SJYYB-187)成果。
【文章摘要】
随着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大数据时代,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加大了受众信息判断和选择的难度。高校学生能否有效地利用媒介对个人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媒介素养中存在的问题,从个人、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探讨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以期为高校学生有效、合理的利用媒介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媒介素养;提升
随着数字技术的变革以及全媒体的兴起,媒介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跟上信息更新的速度,从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中获取有效的内容,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高校学生处在媒介营造的信息化社会中,媒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构建。但是高校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处于道德观念和知识结构的奠定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为其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社会尚不成熟的认识、对不良信息缺乏筛选能力决定了他们容易被媒介带来的海量信息所影响。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协调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念,提升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是指物理层面上的传播形式,如报纸、广播、电视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介从以往的单一的印刷媒介时代进入到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素养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是人类认知、认识和批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高校学生处在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情绪情感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自我防护意识欠缺,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面对形式多样的媒介时缺乏辨识能力和筛选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媒介素养教育问题虽然已经备受关注,但是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仍不乐观。很多学生认为媒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不够科学、具体和细致,在媒介的使用上存在盲目性,对从媒介获取的信息盲目信任。部分教师、学校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或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3.1学生主动培养媒介素养意识
部分高校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分辨能力低,因此要主动丰富和建构自己的媒介素养知识体系和框架。要主动了解媒介素养及其教育的相关内容,科学理性地认知媒介,构建、丰富媒介素养知识结构。另外,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群体,虽然具备一定的媒介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但还应该继续提高对媒介信息的甄别能力和批判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无选择的、无目标的接收媒介信息。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商业化和社会化,其所传播的媒介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商业化色彩。受众要想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媒介信息,就要学会追根求源,透过媒介资源的表面现象查看其本质内涵。
3.2学校大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首先,学校要普及和丰富媒介素养课堂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合理完善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课堂内容,参考优秀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设置体系,结合地方、学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改革媒介素养教学内容。二是设置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参考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案例,根据各高校、各地区的实际状况,在全面了解学生基础的情况下,将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科学实施。三是要合理充分地利用社会和学校及地方的优质媒介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提升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掌握了媒介素养理论知识之外,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媒介素养知识体系。
其次,丰富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所营造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是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重要保障。校园局域网、无线电台、报纸、网上资源库等媒介的普及,为构建校园媒介素养氛围的创造了良好的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媒介的功能、运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媒介资源的公正、理性认识,避免接触媒介信息时的盲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自身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师,要主动的运用信息时代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研讨、报告、讨论等形式丰富自己的媒介素养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改革评价方式等途径引导、激发学生提升自身媒介素养。3.3社会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完善相关的组织和研究机构建设。组织和机构建设是大力、全面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保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组合和研究机构建设,以期能够为学校和地方提供丰富、科学、合理地媒介素养教育资源。政府可出台或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通过制度保障或优惠政策为组织机构推进媒介素养研究和教育创造条件。另外,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支持保障研究机构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题和项目的正常实施,在全社会背景下营造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此外,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信息的提供者,要充分发挥媒介信息资源的监督和把关功能,尽量规避不良信息给社会、受众造成的不良影响。媒介机构应该对部门从业人员提出严格要求,提升成员的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加大对违规人员的惩处力度,净化媒介环境。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优势,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氛围。
总之,为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除了学生自身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素养之外,学校和教师应该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媒介素养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中,社会也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和外部条件促进高校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进而提升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昕言.城市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济南市小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为个案[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靳君.浅谈师范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培养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0(6):34.
[3]朱新晓.利用微信开展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2015(14):156-157.
【作者简介】
范喜艳,女,硕士,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