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主题创作的美术作品的主要内涵分析

2016-03-30 17:27:06宋广林郑州师范学院绘画系河南郑州450000
福建茶叶 2016年9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茶文化意象

宋广林(郑州师范学院绘画系,河南郑州 450000)

以茶为主题创作的美术作品的主要内涵分析

宋广林
(郑州师范学院绘画系,河南郑州 450000)

作为历经宋元之变的书画领域思想,以茶为主题的创作无疑在这里担起了维护书画艺术的历史责任,不但开启了元、明、清绘画之先河,而且其书法清丽,对后世文坛的影响亦为深远,其在中国书画之“茶”文化方面的创始之功是不容置疑的,本文具体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并详尽分析了其绘画、书法思想,以力图勾勒出其在我国书画领域丰富而独特的“茶文化”思想。

中国书画;茶文化;美术创作;艺术内涵

在我国绘画长河中,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文化教育思想,到道教、佛教宗教观中关于文化教育思想,都能看出中国文化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文化教育内涵上有着一定的模糊性,缺乏一些学术上的界定用语。各学派及宗教的文化教育观点不可避免带有一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直观而不能够抽象出一般原理,故未能上升为当代学界所认同的文化教育。然而,两千多年前先知们的茶文化思想不能不说是当今美术作品创作的宝贵思想来源。

1 茶元素意象在我国文化领域的作用

在当今知识文化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术作品创作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担负着向世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使命。若我国能在美术作品创作充分发挥茶元素的优势,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潜在力量,更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的重要窗口之一。中国的茶文化植根于古代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之中,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由此,中国的茶文化思想应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周春秋时期。儒家哲学闪烁着教育思想的光辉。

茶元素意象不是对事物表象进行简单的加工,而是将自我的审美体验融入文化,进行选择、组合、创造、兴寄,呈现出的意象物中有我、物我两忘,所以茶元素的意象并没有清晰的物理表象,而强调“得鱼忘筌”,不滞着于意象的实际存在,而重其中的深意。例如茶元素的菊花意象并没有清晰的身姿、品类、色香描写,只有菊花淡朴傲霜的风骨卓然呈现。茶元素的意象在我国整个文化领域中通常呈现出连续一致的特征,同一意象在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诗文中,内涵具有统一性。例如无论是隐士所居夹道而生的青松,还是闲饮杂言之处的田边之松,无论是消没在众草之中的东园之松,还是等待失群鸟栖身的孤生松,松意象的内涵具有一致性。

茶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儒家美术作品中就有提及。茶元素文化重在“意”,生活中所感、所得之意在创作表现出来,而“意”是解读茶元素文化的关键。李公焕在《笺注茶集》中引曾纮曰所讲:“余尝评陶公诗造语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真画家之冠冕也。”陶诗之所以“外若枯槁,中实敷腴”,在于茶元素并不注重意象表达的丰富,而重意象所烘托的一种境界,在深远的意境中才能体味其中所寄寓的意蕴。茶元素的意象通常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例如,鸟、松菊、琴酒、人物等意象都上承先秦诗文,下继魏晋论著。茶元素在承继基础上对意象涵义进行拓展和创新,例如茶元素的桃花源意象,是以仙故事为前构,以大同世界和小国寡民理想为内核,以田园生活为外现,桃源意象的建构是在承继前人智慧基础上茶元素的创造。

2 我国茶主题美术作品创作思路

2.1精简化设计,有效传达茶文化

精简化的作品实体设计,不单单指的是文字表述的精炼程度,最终目的应该是保证观者的认知思路由一条主线引导并贯穿始终,充分认识与理解茶元素下的美术作品创作展示的主题意义。美术作品创作富含茶元素量很大,按照传统文化主题剖析作品最为突出的代表茶元素,利用具有关联性、连续性和系列性的手段将其中特定的茶元素通过美术作品创作形式予以体现,设计者则对茶元素进行严格筛选并最终展示表达出来。要设计美术作品创作,一定要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无论它们有多大,它们都存在一个两难之处:在以一定距离观看时,它们其实显得很小。所应用茶元素的数量往往取决于美术作品创作大小和设计布局,两个元素之间要布置合理的间距,让人们从头走到尾不觉得太过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意象空旷,又不能让人感觉到视觉疲劳,这是一种“紧”与“密”之间的平衡关系。

2.2增加趣味性,生动变换感受

以茶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创作遵循文字内容设计通俗易懂,表现形式更为艺术,增加了很多生动性和趣味性,引起观者广泛的心情,他们从中轻松获取茶元素,对于观者以往粗略观展和快速观展的情况有所改善。文字表达往往给人以枯燥无趣的感觉,进入到基于茶元素的,每一位观者应该享受寓教于乐的氛围,这也是广大参与科技馆观光者的一致意愿。事与愿违,一般的美术作品创作恰恰无法满足这一点,大篇幅单调乏味的文字表述无形之中给人以视觉疲劳压力。所以为了保证设计出来美术作品创作效果良好,我们要把它们当作是一个小的细节来处理,比如说表面图案,简短的文字,简单的字体,一定要并保持整体简洁。

2.3作品多元化,形式灵活应用

现代美术作品创作是一种基于传统文化从茶客生活需求考虑的探索过程,对人文的关注是其核心,仅有如此方能真正确立设计价值与设计方向。基于茶元素的美术作品创作的设计形成多种多样,简要说明可放置于作品附近,而作品背景和其他相关茶元素说明则可利用其他形式予以放置。多元化的设计形式往往可以承载较多的作品茶元素,从而弥补作品形式单一、富含茶元素量不足的问题。多元化美术作品创作形成,直接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外延更为广泛的作品知识,使得不同知识层次的观者都能从中满足需求。造型是美术作品创作中最重要的信息传达工具,在美术作品创作中,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靠造型阅读来获取的。为了使茶文化图案生动,在美术作品创作中添加一些装饰形象进行衬托,这些形象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点、线、面以及图案元素等。

2.4直观表达,快速定位查找

茶元素融入美术作品创作需要突出直观性,主要有美术作品创作作品摆放位置注重直观性、美术作品创作的设计直观性和展示形式的直观性三种。以上三种直观性能够保证观者快速定位作品和理解展示茶元素,按照美术作品创作作品自身茶元素并以观者自我认知需要着手,选用一些具有显著代表性、认知重要性和作品相关性的基础茶元素,促使观者可以以点带面,从作品中获取自我思考。茶元素的收集是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第一步,收集茶元素所得的需求素材是设计美术作品创作的来源。按照茶元素主题,果断剔除与主题无关或关系甚少的茶元素,保证每一位观者都能从美术作品创作茶元素中不断串联多个作品。

3 以茶为主题创作的美术作品的主要内涵

历代主题创作是绘画艺术的一部分,是美术创作中极具艺术光彩的部分,它们往往是画家作品中较能显示其高洁审美情趣与高超艺术功力的部分,其中一些富于诗情、画意、理趣的绘画,是中国古典绘画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国历代民众深心喜爱、品尝不厌的美术珍品。这些美术珍品的美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丰富了绘画的意象。袁行霈在《中国绘画艺术研究》中指出:“意象可分为五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文化、器物、服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在历代画家在进行茶主题创作时,形成了自己的意象群,舟、船、鸥、雁、鹤、霞等大量出现在历代茶主题创作中,当美术创作名闻天下时,美术创作也成为一种意象出现在文人们的作品中。它也不再仅仅是画家个体的行为,而是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哲理和画意,具有了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精神,成为画家借以表达不遇之情、怀乡之思、漂泊之感的典型意象,用以含蓄地抒发情怀。

其次是反映了历代画家的生活和情感。由于美术创作历代功能的转变,我们可以从其变化过程中看出时代的变化,民众生活的变化。而历代画家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时节、不同境遇下登临美术创作,都会激发不同的情感。在茶主题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或欢乐愉悦,或豪迈悲壮,或悲伤忧愁,或舒畅恬淡的情感,从中我们能窥见历代画家的心路历程、生活遭遇和情感变化,他们的这些经历也成为绘画创作的良好素材,大大丰富了茶主题创作的内容。

最后是促进了美术与文化学科交叉研究。美术与文化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微妙,雨果曾在他的《巴黎圣母院》中宣布,艺术终将杀死文化。然事实却与之相反,艺术非但没有杀死文化,反而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重新定位二者的关系。美术创作,作为一个文化而存在,曾是人们的居住之所,为画家们提供了交往活动的舞台,但当它经过文人浓墨重彩的描写,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时,它们不再仅仅作为客观文化而存在,而是能够折射出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风貌的文化象征,正所谓“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之所需,也反映这种社会文化”。

历代茶主题创作在浩瀚的绘画史上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是茶主题创作却以其方式丰富了绘画的意象,反映了历代画家的生活和情感,促进了美术与文化学科的交叉研究,为中国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也应合理利用这笔财富,将绘画艺术发扬光大,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服务。

4 结束语

应该说,在美术作品创作中注重主题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在美术作品创作感受到舒适典雅的韵味是设计者需要把握的重点。我国传统美术作品创作在美学、手工制作、艺术等领域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启迪,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审美情趣,给人以愉悦的享受。要想培养爱国情怀,不能靠抽象的概念,必须要培养民族自豪感,大力提倡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便是培养民族自豪感不可或缺的原料,充分发掘和传统美术作品创作中的茶元素更是对现当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56页

[2]童书业.唐宋绘画丛谈[M].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48.

[3]周清波.南宋“院体”山水风格再解读[J].郑州大学学报,2006(4):162-165.

[4]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443.

宋广林(1973-),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论与中国画。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茶文化意象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22:1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2期)2016-11-02 19:22:10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