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雪锋(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32)
茶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闫雪锋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32)
推动体育教学与大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教育相挂钩,成为不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不少高校引入社会体育项目从而试图建立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但在重视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后,却忽略对学生职业心性修养的训练。为此,将茶文化导入到体育教改中也就不难理解了。具体的教改策略包括:明确茶文化导入的教学项目、设计茶文化导入的教学内容、注意形成师生间互动的效果、建立启发式项目教学新常态。
茶文化;体育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在高校教学改革大背景下,如何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成为业界所关注的问题。在传统意识下来看待体育教学的职能,其无非是强健学生的体魄。但也正因为将体育教学的职能局限在这一点上,使得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甚至体育教师也普遍感到存在感缺失。由此,推动体育教学与大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教育相挂钩,便成为不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现实表明,这一改革方面具有前瞻性,其不仅提升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职能地位,也使得全员教育成为可能。但问题又出现了,即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项目中设计出支撑职业素质养成的内容呢?从现有的经验出发,不少高校引入社会体育项目从而试图建立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但在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后,却忽略对学生职业心性修养的训练。为此,将茶文化导入到体育教改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笔者的教改体会,目前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困惑:
1.1困惑一:教改方向与实施方案之间的契合
根据本文开篇之处所提到的,当前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上已经形成了清晰的目标,不少高校在体育教改中主动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相对接。毫无疑问,这是符合当前实际需要的。然而,在操作中却存在着困惑,即作为宏观和原则层面的教改方向如何与微观层面的实施方案进行对接呢?众所周之,教改的实施主体仍是一线教师,而教改方向的设计主体则是高校的管理层。这样一来,就可能使得体育教改工作陷入到“两张皮”的困境之中。
1.2困惑二: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综合视角
与专业课教师不同,体育教师较少去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这样一来,在涉及到与职业素质养成相结合的教改方案时,便会受限于自身的职业视角。正如上文所提到,体育教师能习惯性地从社会体育项目中,来提炼增进学生团队意识的成分。但如何从内心中来建立起学生的职业素质修养能力,则几乎不被体育教师所关注。究其原因也可归因于,体育教师更喜欢关注竞技性的教学项目,而对于那些相对静态的教学项目则关注的较少。
1.3困惑三:习惯意识在提炼文化传统的制约
高校体育教学也存有课堂教学内容,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聚焦于对体育项目的基础知识讲授,而较少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素材。当然,太极拳这一运动项目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以上三个方面的困惑需要通过思考来给予解惑。
2.1针对体育教改呈现出“两张皮”的思考
根据笔者的调研可知,一线体育教师对现阶段的教改方案颇有微词。甚至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行教改方案脱离实际的一种排斥。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现象,核心在于:管理层期望涌现体育教改成果,所以勾勒出了教改方向;而一线教师则根据教学体会发现,这些方向具有现实意义但难以细化操作。这样一来,管理层要体育教师出成果,而体育教师则难以适从,其结果便不难预测了。
2.2针对教师对职业素质认识局限性的思考
这里需要强调,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都没有真正将职业素质教育作为培养模块之一,而仅仅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原则性阐述。但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使得中央更加重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职业元素。因此,这无论对于高校管理者还是体育教师,都是一个崭新的教育课题。但在功利性的教育管理思维驱动下,体育教改所面临的氛围是不健康的,或许无法促使体育教改从细微处入手,而是习惯性地从可视的方面来彰显教改成绩。
2.3针对体育教师忽略传统文化元素的思考
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时,体育教师习惯于从运动项目的角度来进行课程设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对待体育教师忽略传统文化元素的困惑,可以不必钻牛角尖,而可以通过教改研讨和培训来拓展体育教师的眼界。
以上从三个方面所做的思考,就为我们在教改中导入茶文化提供了思路。即,管理层对教改合理放权,增强对体育教师的茶文化知识培训等,这些都将助力体育教改的不断深入。
这里需要分析将茶文化应用于体育教改之中的价值,为此,以下从三个方面展开:
3.1修炼大学生心性的价值
大学生步入社会首先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其中包括就业的心态、择业的心态、与人交往的心态。但现实表明,许多大学生(特别是男生)在初入社会期间仍然存有易冲动、易慌乱的行为特征,这就需要从心态调整上给予他们帮助。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可知,只有保持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从容面对就业时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并能促使大学生能理性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而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理性择业。
3.2平复大学生心绪的价值
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人际交往能力,在职场就体现为职场交往能力。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消沉下去的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往往成绩优秀,部分还担任了学生会或其它社团的干部。但在人际交往中意气用事,并在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时不但不是加以控制,而是变本加厉地在单位和部门进行情绪宣泄。不难知晓,其后果是严重的。为此,茶文化在这里还有平复大学生心绪的价值,而这一价值的形成还主要依赖于大学生在品茶过程中的悟道能力。
3.3增进大学生感悟的价值
个人的职业素养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体验、总结并加以升华,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素质能力体系。但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培养,则无法让他们通过社会实践来慢慢积累,这显然不是高校的职责之所在。因此,通过导入茶文化来增进大学生的感悟能力,则能在触类旁通下使他们少走弯路、少一些跌倒的次数。
根据以上所述,导入茶文化的教改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4.1明确茶文化导入的教学项目
这里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应将茶文化导入到什么体育教学项目之中。显然,单独进行茶文化教学不仅显得唐突,也无法发挥茶文化的应用价值。根据笔者与同事们的探讨后认为,可以将茶文化导入在太极拳项目教学中。笔者所在学校之所以增设太极拳项目教学,初衷就在于通过练习太极拳来修炼学生的心性,使他们能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但这种运动项目难以建立起一种启发式效果,而学生也单纯认为是一个体育项目而已。因此,这就选定了教学项目。
4.2设计茶文化导入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茶文化贯穿于太极文化的教授之中,而这里的茶文化则主要指向隐性层面。太极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含有人生的处世理念。那么随着将茶文化导入其中,便能用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方式来讲解茶的文化。如以潮州的功夫茶为例,通过介绍功夫茶的冲泡流程来启发学生,做任何事都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最后才能成器。再如以四川成都的盖碗茶为例,告诫学生在为人处世时应谦和,并能努力使自己融入到周围环境之中。
4.3注意形成师生间互动的效果
在导入茶文化时应注意形成师生互动效果,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探讨来使自己感悟职场的处世之道,以及在茶文化中吸取和借鉴其中的精神品质,所有这些都应在平等互动中来获得。从我国的茶文化的内涵来看,其追求本真和纯粹,这与太极精神是相容的。因此,在场地教学中教师在教学间隙也可以穿插进茶文化元素,从而使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来感悟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当然,个体的性格是难以改变的也是不需要改变的,茶文化所起到的价值便是帮助他们利用性格好的一面,而克服性格上的不足。
4.4建立启发式项目教学新常态
在导入茶文化时需要建立启发式的教学常态,而不是说教式传统模式。为此,体育教师自身也需要在教学模式创新上做出努力。为了更好的将茶文化与体育教改联系起来,体育教师需要接受基础的茶文化知识培训。若是所在高校有中文院系或者旅游院系,则可以发挥专业院系的师资优势进行专题培训。再者,体育教师也需要改变自身喜欢训斥学生的通病,而以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的职业素养感悟。
另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在球类运动中导入茶文化,这样更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偏好。因此,需要对现有教学项目进行创新。结合现在高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可以在田径和团体球类项目中来进行创新。在田径项目中可以引入茶文化,从而在强调乐趣、团队配合(分享)的基础上来开展教学。
本文认为,不少高校引入社会体育项目从而试图建立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但在重视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后,却忽略对学生职业心性修养的训练。为此,具体的教改策略应包括:明确茶文化导入的教学项目、设计茶文化导入的教学内容、注意形成师生间互动的效果、建立启发式项目教学新常态。
[1]高德霞.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56-57.
[2]费发洲,佀黎明.高校公共体育选课教学现状及分析——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2):51-52.
[3]王龙.基于体育全球化视野我国大学体育改革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220-220.
[4]王迎胜.高校体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略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2.
[5]林乐乐.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改刍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203-205.
闫雪锋(1973-),男,陕西韩城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