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滨(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
——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
董守滨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文化已经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尤其是传统体育文化,更是受到外来体育文化的入侵,越来越不被高校学生所接受。现在能够活跃在高校体育课堂的传统项目仅仅只有必修的太极拳而已,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探讨一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希望能为引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入校园提供一点方法支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入;教学模式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民族传统体育因为受到时间以及空间地域上的限制并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经过历史长河的打磨、凝结着无数民族先辈智慧才能够得以传承至今的民族文化结晶,可以说是整个民族共同拥有的记忆以及整个族群共同认同的一种特殊的运动,完全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就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在新时代我们高校体育教学也有着新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目标,通过一直以来的不懈研究表明,在以文化传承为主要目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高校体育组应该确立技术传承和文化传授并重的教学指导思想、动作技术和文化素养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依托于体育传统文化,传统体育文化教学也必须依托于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植入”传统文化,才能通过文化讲解来引导技术的传授,才能够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1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形神兼备的教学指导思想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形神兼备,将体育形式与体育文化共同传授给学生们。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不能够只在体育技术层面进行教导,更要深入到民族文化的层次中去。只有让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与文化共同传承,才是真正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只有其形未见其神的传授方式并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以及发展。而且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技术需要民族传统文化来升华和印证,而民族传统文化也需要民族传统体育技术的充实和实践。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要确立形神兼备的教学指导思想,让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技法与文化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技巧和传统文化
1.2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动作与文化兼顾的教学目标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兼顾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动作与文化。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知识有效掌握,二是进一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精神加以有效传承。
首先我们都知道民族传统体育的最主要的一点与现代体育一样,那就是运动,运动才是所有的体育形态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我们民族传统体育也是要以体育运动动作作为最基本的要素的,而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精神以及文化底蕴也都是通过运动动作来表达出来的。所以,体育动作是民族传统体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高校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够太过偏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注重而忽视对运动动作的教授。
其次因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殊性,我们还要掌握和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文化知识,就比如在教授桂东南采茶舞的时候一定要将这种民族传统体育的背景、出现原因等等一系列的文化知识交代清楚,让同学们对这种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有更深入的认识,让学生们知道他们在学的是什么。而这种文化知识包含很多内容,比如说一些动作标准啊、风俗禁忌啊、规则规范等等。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知识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知识与素养的重要一点。
再次我们高校教师要关注传授民族传统体育中所涵盖的民族精神以及体育精神。在我们体育调研组的深入调查中,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文化并不比其他方式流传下来的民族精神文化少,例如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审美价值观、精神诉求等。可以说这些东西才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核心,也是最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地方。而作为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也是向学生传授民族传统体育中的这种内在精神。这样不单单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体育精神,更能够最大化的保护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再加上体育事业受到文化多元化以及地球村概念的波及,让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许多当地的青年都不知道这里还有着这样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可以说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正在日渐濒危。而我们高校作为传授传播人类文明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坚决承担起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重任。可在我们之前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中并没有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重点来向学生开放,除了极少数的民族大学以外,多数高校仅仅保留了一门太极拳作为体育课程的必修课,其他民族传统体育形式仅仅作为选修课,甚至有的学校都不具有开设这些课程的条件。而在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中,也仅仅是将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对体育文化的传授。这导致了我们民族传统体育仅仅留下了形式,最重要的精神却丢失掉了。让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只剩下了空壳,在漫漫体育长河中难以为继。本文以桂东南采茶舞这一种经典民族传统体育形式为例来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作为有着深厚底蕴的桂东南采茶舞,在这次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桂东南地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茶生产基地,对于我们这次研究的桂东南采茶舞而言,该地区的多个茶产区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桂东南采茶舞具有着独特的桂东南地方特色,已经成为体育学、民俗学、舞蹈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研究议题。以桂东南采茶舞为例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特性以及标本意义。我们就以桂东南采茶舞为例谈谈教学内容改革创新。
2.1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动作技术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主干还是动作技术。毕竟体育运动还是要以“动”为主的,以桂东南采茶舞为例,东南采茶舞的内容一般包括开荒、点茶、烧茶山、采茶、炒茶、盘茶、送茶以及卖茶等一系列内容,而动作技能特色则包含了当地人们的舞蹈特色,比如说半蹲步、全蹲步、羊叼脚、三性步、鸦雀步、内外八字扇花、点扇、遮羞扇、滚花扇、小碎步、云步等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动作。而这些正是桂东南采茶舞的基本动作构成要素,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特征以及地域特色,这也是高校教师要重点讲解的地方。
2.2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文化也是我们高校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这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体育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个方面。
在物质文化方面,这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上有着其独特的服饰特色以及音乐特色。比如说我们桂东南采茶舞道具中运用的花篮、花扇、彩手帕、小茶杯等等,还有伴奏中运用的二胡、唢呐、笛子、锣、鼓、木鱼等很有地方特色的乐器。而在服饰上面更是如此,桂东南采茶中的男性头戴黑色彩绣头圈,缠着红腰带,穿着黑布鞋;女性则是头戴红色彩绣头圈,穿着壮族特色的斜襟上衣、百褶裙,脚穿红色绣花鞋等等。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该注重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其中的内涵。
在精神文化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所包含的精神文化更是十分丰富,可以说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都是我们的先辈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运动中所包含的精神就是我们先辈的劳动精神。比如桂东南采茶舞中许多舞蹈场景以及舞蹈动作都是从当地采茶女的劳动过程中吸取提炼的。所以高校体育老师在教授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对这种精神进行详细的讲解,避免学生只学其形而未得其神。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一些精华。
在体育制度文化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中所包含的制度基本和现代体育相差无几,其中囊括了活动规则、组织制度等等。在桂东南采茶舞表演时,女演员通常都是左手提花蓝右手拿彩扇,而表演内容一般也都是整个采茶的生产流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讲解是也要注意这一点。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大多都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一点。同时我们高校教师也要注重应用现代教学设施,比如说在桂东南采茶舞的教学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采茶的流程以及桂东南采茶舞的表演过程等等。而且我们高教教师要强化情景教学,设置生动形象的课堂情景,勾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例如桂东南采茶舞在一些民间庆典上出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桂东南采茶舞,了解民间的采茶舞活动,从中得到采茶舞的历史文化以及运动精神等。
[1]周家金,黄向平,孙庆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4 (6):57-61.
[2]孙庆彬,高会军,周家金等.“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课堂教学三部曲——桂东南传统体育文化学校保护传承的实践方法[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2):94-99.
[3]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5):78-82.
[4]唐锐,以采茶舞为例,探究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6(2):176-177.
董守滨(1978-),男,青海西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融为一体,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也更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可以说确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形神兼备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我们的探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