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妹
(安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保障构成要素探析
陈碧妹
(安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受人力、财力、物力、组织和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应从组织、行政支持、经费、师资、制度、安全等要素出发,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的保障体系,确保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保障机制;构成要素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不同程度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了新农村调查、社区服务、法律宣传、环保宣传、红色文化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许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尚处于局部化、零散化、随意化的探索时期,实践教学存在着形式化和实效性弱化等问题[1]。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保障机制,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有效保证。当前,一些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深刻的认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缺乏有效统一的组织领导。对此,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机构,领导组织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首先,要成立组织管理机构。高校应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制度,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学校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度,明确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教务主管部门要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来规范实践教学行为,对全校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教学部门要做好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基地建设等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此外,学校应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建立高校和行业、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由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杰出人才组成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保障[2]。
其次,要建立组织管理系统。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专题调研,传达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工作要求,经常听取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工作汇报,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要对建设过程予以指导和调控,以便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效调整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方案,真正做到统一管理和实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和运行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要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高校要综合多门思政课程的需要,根据地方所反馈的需求服务信息,整合校内外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课程资源对全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做出统一安排,并做好协调、指导工作。例如,按照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学校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农村乡镇等的沟通和联系,主动与其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一批相对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实践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基地、社区实践服务基地、素质教育拓展基地等校内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只有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才能集聚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
1.切实担负起指导和引导的责任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要求,做好实践课程管理的督导作用。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基地建设作出整体规划,坚持分类指导与建设的原则;制定政策激励措施,对支持配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单位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表彰奖励等,以此激励各单位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支持;原则上不干预高校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确定以及高校各种实践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在实践过程中做好高校与实践基地之间的协调工作,为学校排除各种各样的障碍与干扰。
2.在人、财、物、制度等方面予以支持
要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项财政拨款制度,主要用于学生社会实践、教师培训、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拓展教育经费的来源,或者取消对某些经费来源的限制,及时有效地满足高校的经费需求。配备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专职人员,给予行政编制,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应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明确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实践基地各方的安全责任,保障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要积极建设学生的活动场所,免费开放纪念馆、博物馆等相关场馆,努力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空间和条件。
3.为学校对外合作与交流提供帮助
要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和优化各种社会资源,指导高校积极探索和推动开放式办学模式,突破学校的单一视野,从学校乃至社会层面整体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实践教学的阵地化。同时,要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服务,对其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进行指导。在条件具备的时候,指导和帮助相邻的几个高校从学校的自身条件和能力出发,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或共享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此外,还可以直接负责或协助学校建立政校、校企、校际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产学研用结合,为教师、校长与课程专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牵线搭桥,为其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实践合作提供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课程管理制度保障,指的是形成一定的课程规范形式,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只有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常态化运行。
第一,制定教学管理制度。高校应根据不同年级、专业以及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学校思政课总体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学时、学分、组织形式、教师的职责和学生的纪律要求等,使实践教学真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过程规范、管理科学。只有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第二,制定学习培训制度。定期将思政课教师召集起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采取交流、演讲、自修、读书、看录像、上网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和类型、建设管理的基本模式和工作程序等相关的知识,保证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第三,建立交流合作制度。学校要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的交流合作制度,实行校内部门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进行校际之间的合作、专家与学校的合作、实践基地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地方政府与学校的合作、科研机构与学校的合作、公共服务机构与学校的合作、社区与学校的合作等。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建立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不断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运行工作。
第四,建立监督考核制度。要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通过领导评价、老师与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有效检验实践教学的执行效果,同时获得参加思政课实践活动师生的反馈信息,调动教师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今后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反馈机制,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及时收集师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反馈信息,积极进行整改落实,从而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活动。
保障一定的经费投入,是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这是因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涉及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内容,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这是由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决定的。对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各地各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
首先,应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专项建设经费。高校应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财力上给予支持,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前期调研、专家咨询论证、管理运行及实践教学设备的购置、宣传资料的印制,以及教师培训、外出参观、学术交流、深造进修等费用的支出。
其次,应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社会实践的经费在预算、拨付、使用、检查、监督等环节上都要设置合理的管理程序,执行严格的经费使用审批程序,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的管理,加强经费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最后,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的来源。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建立思政课社会实践项目审批制度,思政课教学部门可以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报实践项目,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及其他支持。同时,不应只是着眼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可以从高校所在地区的社会团体、企业和当地社区寻求帮助。此外,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和家长都认同和接受的经费筹措方式,争取家长在活动经费上的支持,共同保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实践教学有别于课堂理论教学,教师需要走出课堂,应对更为复杂的教学环境,工作强度较大、工作任务复杂,所以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日常运行需要配备大量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此,各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在人力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要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专兼职的思政课青年教师,应进行定期的培训,多开展专业学习、学术交流等活动,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为教师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创造条件和机会。要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不断丰富和创新社会实践形式,使教师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到社会中锻炼,实现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其次,要整合校内师资资源。高校可以选聘一些高职称、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承担教学指导工作;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及学校党团组织工作者的协作模式,以思政课专职教师为主,思政课兼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为辅,构建一支专兼聘结合,且专业、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任务应被计入教学工作量,教师应享受相应的课时津贴,可以作为个人年终考核和职称评聘的依据,以激发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再次,要整合校外师资资源。实践基地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高校可以在实践教学基地选用或聘用一批具有一定指导能力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其建立合作关系。例如,邀请实践基地专业人员对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现场指导,使其成为实践活动的校外指导员;邀请与活动内容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课堂授课,传授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学生实践的内容。在外聘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上,可以适当提高其待遇,以增强其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由于校外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如何化解风险、保障校外实践活动的师生安全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安全保障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组织管理制度。高校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全程的安全问题,设立实践教学安全指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外出实践教学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防范、安全指导等工作。要建立严格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确定责任人,明确其职责,做到安全有人管、安全有人做,对师生外出活动行为进行规范,厘清学校、基地和教师的安全责任与义务,让任课或带队教师意识到自己只要尽到了充分的防范义务就可免责,以消除教师的思想顾虑。
其次,加强师生安全教育管理。高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邀请交警、消防干警等作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劳动安全、安全自护等方面的讲座报告。同时,可以定期举办有关安全常识的知识竞赛、模拟训练、实际演练等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自觉学习安全知识的意识、识别和躲避不安全因素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相互保护意识以及安全隐患反馈意识。
再次,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学校应在活动前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分析,避免天气变化、地理位置和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危险因素,消除活动中的安全隐患。要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参与活动的师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做好实践活动的安全总结交流,及时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同时,与交通、公安、消防部门和实践教育基地等建立长期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活动中的安全工作,保障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最重要的是,要确定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及时妥善处理,以保证学校、基地及社会秩序稳定[3]。
最后,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对社会实践活动安全保障的支持与配合。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问题是一个需要多方通力合作的问题,因此社会各界都要明确自己负有的安全责任。实践基地应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消除活动中的隐患;家长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活动、协助管理,有效避免各类安全事故,承担起相应的安全责任。只有学生、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做好本职工作,保障活动安全,禁止相互推诿扯皮,才能使学生实践活动安全确实保障到位。
总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和平台,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渠道。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着力构建科学、健全的社会实践活动保障机制。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的协作与努力,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搭建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师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体味生活的乐趣和真味,从而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教育作用。
[1]刘文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解析[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40-43.
[2]卢清昌,汤玉红.浅探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机制[J].青年与社会,2013(6):79-80.
[3]陈绍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安康学院学报,2010 (5):117-119.
(责任编辑 周 骥)
10.3969/j.issn.1008-6382.2016.06.008
2016-09-07
陈碧妹(1981—),女,福建漳州人,安顺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8-6382(2016)06-00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