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画艺术研究

2016-03-30 06:27冯晓敏席恒瑾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宣化075100
福建茶叶 2016年1期
关键词:宋代研究

冯晓敏,席恒瑾(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宣化075100)



宋代茶画艺术研究

冯晓敏,席恒瑾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宣化075100)

摘要:茶画作为中国绘画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描绘茶事活动最为生动的艺术形式,而宋代作为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也是茶画蓬勃发展的时期。针对茶画的研究对于深刻理解宋代文化内涵及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茶画渊源及其流变出发,介绍了宋代两种主要茶画品鉴形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宋代茶画特色,希望对系统研究宋代茶画艺术、理解宋代文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宋代;茶画艺术;研究

冯晓敏(1982-),女,河北怀安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动画设计。

席恒瑾(1983-),女,河北张家口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宋代作为我国文化艺术最为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大量令人惊叹的艺术形式,陶瓷烧造业的兴起推动了点茶活动的发展,斗茶文化的普及带来了茶画艺术研究的浪潮。精细、优雅是宋代茶画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宋代茶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宋代皇室、宋代文人及广大市民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以茶代客、以茶代礼作为宋代文人墨客普遍遵守的传统,对于茶画艺术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内在驱动作用。此外,对于宋代茶画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深刻理解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民阶层的产生,对于宋代政治、经济、外交及文化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1 茶画渊源及流变

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浓厚氛围的熏陶。从对有关历史研究资料的考察可知,中国茶文化主要活跃于唐宋元明清时期,其特点主要包括清雅、高远、恬淡等方面[1]。在唐代,工笔人物画是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工笔人物画色彩绚丽、以人物活动为核心题材。此外,人物工笔画也将描绘茶事活动作为主要方向之一,着重表现人物情态,茶事活动则作为背景进行艺术处理。集会是唐代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茶画的繁盛出现在该时期,集会的需要催生了绘画艺术的繁荣,茶事活动也成为唐人集会时主要从事的活动之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制茶技术有了质的飞跃,统治者也十分喜爱进行茶事活动。因此,以茶事为题材的绘画形式逐渐丰富,甚至出现在宋代山水画中。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茶事题材的绘画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斗茶活动是从茶事活动中抽离出来的独立的艺术活动形式,斗茶活动随着茶文化的普及,其活动阶层逐渐由帝王将相扩展到贩夫走卒之中并深入到寻常生活中。元明清时期,茶事绘画的内容大大丰富,其表现形式也渐趋多种多样,文人画与风俗画作为元明清时期的主要绘画形式,也增加了茶文化的元素。直到现在,茶画题材的绘画已十分普遍,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我国饮茶法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粥茶法、末茶法、散茶法三个阶段,饮茶之风主要活跃于大量生产茶叶之地,例如我国江南地区,宋代之后逐渐传至全国范围。直至宋代末期,饮茶已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寻常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喝茶的习俗由此而来。《茶经》的问世更是赋予了饮茶艺术的内涵与审美的角度,书中许多饮茶方法和制茶技艺广为流传,为后世沿用。饮茶之风的繁盛带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宋代的文人雅士纷纷以茶事作为创作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涌现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文学作品,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元代,由于统治环境的变革和统治者的更替,茶饮与茶画的发展并不十分繁荣,是茶画艺术发展的平淡时期。到了明清时期,文人墨客重拾茶画艺术,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茶画代表作,如《复竹炉煮茶图》、《品泉图》、《玉川先生煮茶图》等。

2 宋代茶画品鉴

宋代茶画品鉴主要包括皇室茶画和高士茶画,两者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因为画面描绘内容的差异。

2.1皇室茶画

皇室茶画的代表作是宋徽宗的《文会图》。该画现保存于台北博物院,由绢本设置色调。《文会图》的茶画色彩十分鲜明,在画面的右下角,有五个人物扮作侍茶者,茶水置于左边,酒水置于右边。右边侍者将装酒的器皿打开,放入酒水,点起火炉加热,将酒勺置于器皿的右端;左边侍者将茶叶取出,放入器皿中,加热煮沸,将茶具摆放在左端,将茶托至于其旁。在宋代,侍者被称为茶酒司。宋代茶画文化的繁荣主要活跃于宫廷之中,茶画、茶书、茶礼、茶诗等一系列艺术形式也在此时出现,该艺术形式在皇室茶画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尤其是对于茶礼,统治者十分讲究茶礼的进行。在进行茶画创作时,也有意加入茶礼的元素,目的是提高从政者的礼乐意识。可以说,茶画在宋代不仅仅是作为一项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更是统治者意志和统治观念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在宋代,《文会图》中出现了多处生活艺术形式与绘画技巧融合的现象,插花、香炉、古琴、茶杯、瓷器等意像的出现更是增加了宋代茶画艺术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鉴赏性,是艺术与生活完美整合的重要表现。

2.2高士茶画

高士茶画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刘松年的《撵茶图》。该作品以绢本设置色调,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画中主要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唐代,在一个小型文人集会上,文人墨客相继吟诗作对,饮茶作画。从画中的茶器可以看出,多数茶器主要为宋代所制,场景所展现的正是著名的点茶法:两位侍者准备茶水,一人使用长形器皿,一人使用方形器皿进行撵茶。侍者左手持盏,右手持瓶,进行点茶活动。茶桌上放置茶具,茶具旁摆放香炉和插花。高士茶画是描绘宋代文人生活场景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文人聚集于此发表对执政者和当今局势的看法,人文人的社会关系和联系日益密切。由茶画而产生的的民俗礼节、茶艺、文学等是高士茶画创作的主要素材来源,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社会、艺术、伦理等道德层次的内容则是高士茶画所要表达的社会理念和思想境界。宋代茶画内容往往以制度导向下的社会活动作为表现形式,最为典型的是宋代的科举制度,即要求社会成员严格遵守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更是要严格服从宗法制度的约束,而社会阶层低的人士需要掌握系统的社会礼节。茶事活动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得社会等级更加明显。

3 宋代茶画特色

3.1精致的点茶技艺

据《大观茶论》记载,宋代点茶步骤主要如下:将经过细致研磨的茶末放入茶具中,第一次加入少量水用器皿搅拌均匀,注意不宜使用温度太高的水,将茶末调制成膏状后,再次加入少量水,此种加水活动需要反复进行七次左右,每次加水的同时都需要使用器皿进行充分搅拌,因此,最终调制好的茶汤温度十分适宜,不至于太高,也不至于太低。茶汤调制完成后,放置在空气中搁置一段时间,使得茶汤与空气进行接触产生小气泡,气泡的数量和细腻程度决定了茶汤是否醇厚[3]。宋代从事斗茶活动中,十分讲究“咬盏”,即在茶汤调制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搅拌,防止茶汤与茶末出现分离的状况,搅拌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过短,同时在制作茶末时,要将杂质进行过滤,以此保证茶末的细腻度和纯度。点茶工艺的兴起和繁荣是茶文化艺术作用的结果,也是茶画发展的前提条件,宋代精致的点茶技艺推动了宋代茶事活动的高度繁荣,茶事活动的繁荣又催生了一大批文学作品的产生,绘画艺术在此氛围中愈加兴盛。

3.2丰富的点茶器皿

宋代茶事绘画作品中常常可见造型精美、制作精细的茶具和茶器。宋代茶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色彩淡雅,没有唐代茶器的浮华与喧嚣之态,讲究清雅与淡泊的态度。其次,茶具多为瓷器。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陶瓷烧制技艺十分高超,无论是在色彩的搭配上,还是在造型的构想上,宋代陶瓷都非常讲究。因此,茶具也沿袭了这一特点,十分讲究色彩的配制和造型的设计,制作精美大气。第三,茶器绘画多采用装饰绘画风格。茶器绘画不再单纯追求形似的特点,而更多地追求造型的生动和形象。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装饰,如古琴、插花等,大大增加了宋代茶具的神韵和外在审美价值。可以说,宋代丰富的点茶器皿已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形式对中国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独特的造型设计和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为使用者带去了美的艺术享受,还进一步推动了茶画艺术的丰富和繁荣,是进行宋代茶画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3.3浓厚的人文气息

无论是点茶活动还是斗茶活动,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热衷有关于茶画活动的内容,茶文化已成为宋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代茶画艺术与现实社会的融合应当包括社会生产方式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茶画艺术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是宋代茶文化的主体,也是茶文化得以流传和发展的内生力量,同时也是茶画中浓厚人文气息的最高体现。茶画艺术中所蕴含的鲜明的人文精神使其既能够顺应历史传统的巨大变迁,又能够在历史变迁中抽象出一套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有机理论体系,宋代茶画艺术不仅仅为文人墨客的修为和行为提供了一套价值准侧,更为整个宋王朝的运转提供了积极的理念支持。

4 结 语

在宋代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宋代茶画从简单的艺术形式逐渐发展为一个系统、综合的艺术体,主要包括书法、绘画、茶道、茶画创作等关键部分。宋代茶画多关注于对民间人物及乡土风俗的描述,强调将山水风景进行活化,并结合宋代文人的文化活动,将点茶技艺和斗茶活动推向了高潮。宋代茶画以精致的点茶技艺、丰富的点茶器皿、浓厚的人文气息等特色丰富了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艺术形式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孙晓燕.宋代茶画艺术研究[J].山西档案,2014,02:116-120.

[2]余悦.中国茶文化与生活“四艺”的体现[J].农业考古,2012,05:95-108.

[3]沈冬梅.宋代文人:茶文化行为主体的角色承担[J].农业考古,2014,05:38-45.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宋代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