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凌(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国书画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任凌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中国书画艺术,在中国历史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书画艺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茶包装设计中也逐渐融入了此种艺术形式,并在茶包装设计领域享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存在价值。本文立足于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特征,首先对茶包装中应用书画艺术形式的必要条件进行阐述,进而对其应用效果和意义进行评价,以说明书画艺术在茶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国书画;茶包装设计;应用
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已代表中国文明成为世界文化文明的一部分。书画艺术具有意境美和神态美的特点,艺术形式中所体现出的精髓正与茶文化相似,茶包装设计中也逐渐借鉴书画艺术,这种借鉴形式不仅表达了消费者的情感寄托和情感经验,可以唤起消费者心中那份熟知的安全感,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文化,显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1.1中国书画艺术的文化传承
书画艺术是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统称。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和瑰宝,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值得珍藏和品鉴的艺术珍宝。纵观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书法是一种独到的传统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同时也是中华民名族独创的艺术传承方式,是无言的诗歌、无形的舞蹈、无图的画卷、无声的乐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绘画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手工临摹的自然艺术,早期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且在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逐渐发展到重要阶段,并在唐、宋时代发展到顶峰。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发展到今天,虽无同根同源之艺术渊源,但二者在技巧、思维、艺术追求和审美等方面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1.2中国茶文化的文化传承
中华的茶文化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据相关文献记载,中华的茶文化最早起源于神农时代,发展至今,至少有47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茶文化现已在世界各地不断发展,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爱上品茶,即使各国的茶文化各有千秋,但其精髓始终保持一致,品茶的意境也根据品茶者的心境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随着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不断发展,茶包装的设计在设计市场上取得较为重要的特殊地位。而中国的茶文化在包装设计中与中华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尤其是书画艺术在包装设计中占有较大比重。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美观、高档的外包装,同时,也向世界各国传播了中华文化。
中国书画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加入了作者的创作观念、想法、精神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增加了作者对现实的感情寄托和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作者将个人的感情融入到创作中也将现代设计的形式表现原则深深体现出来。中国绘画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基本思想主要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为主。将绘画艺术与茶文化的包装设计充分融合,可影响包装设计的语言和风格。茶包装设计中应用书画艺术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中国式茶文化的故乡和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举国之饮,也受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和应用。苏轼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有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纳兰性德在《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留下“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千古绝唱;董必武更是在《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发出“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的声音,表达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象征。纵观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茶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在进行茶包装设计时,外包装的设计图案与书画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书画本身就具有平面性的特征,这无疑为书画艺术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借鉴和重要前提。
第二,中国书画的精髓与茶包装设计画面的构成元素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书画艺术的主要构成因素是诗歌、书法、绘画和国印,与此平行的茶包装画面设计中的基本元素有文字、标识、画面和色彩等。书画艺术中的诗歌与茶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和文字描述相对应,书法与文字元素不谋而合,中国书画文化中的绘画元素与茶包装设计中的画面感不约而同,最后,书画艺术中的国印与茶包装中的品牌标识(logo)相互重合。两者在诸多基本元素上具有相互融合、异曲同工之缘,为中国绘画艺术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地位和应用效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三,中国书画与茶包装在设计理念上融会贯通。中国绘画具有一定的透视性特点,在进行组织画面布局和构图时,作者通常根据画面的特征及构图的需求,采用多种对立统一的法则进行创作。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可根据意境或作者的想法随意发挥、留白,此种创作形式下的绘画作品具有别具一格的独到意境,绘画手法美妙无穷。这与茶包装设计理念殊途同归,茶包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包装的版面设计进行巧妙的处理,保障包装上的每一笔画作都可体现出茶文化的独特意境,并可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将此种美妙的意境、虚实关系巧妙的表达出来,画面感较为强烈。
3.1直接体现笔墨效果
所谓的“直接体现”是指将商品或品牌的形象直截了当的体现出来,而针对富有形象和品牌特色的商品包装设计而言,将设计效果直截了当的体现出来,无疑是对品牌特征的充分展现。这种充分展现不仅可在处理上与强化表现形成一定的辅助效果,同时也是在强化表现上增加了一份神秘感和生机感,促进商品主体的市场推广。例如,淮南茶中信阳毛尖的包装设计,首先“信阳毛尖”四个毛笔大字毅然驻足于外包装中的右侧,并在包装的中心位置显示出商品的生产企业,包装的左侧部分是青山、绿水、泛舟,同时,商品的logo印在包装的右上侧,两个明显的商品标识极其醒目。整个设计将茶文化的基本元素、设计原则与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完美融合,整体包装给消费者一种意境享受。同时,在“信阳毛尖”四字旁,使用楷体印刷的“CHINESE TEA GIFT”更是表达了此类产品的营销范围,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国人,更是远销其他国家,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体和传播体,此种设计的效果可谓是极尽完美。
3.2体现外物的衬托效果
所谓的衬托是指对主体物体的侧面表现和辅助处理,从而增加主体形象的丰富性和充分性。对外物的衬托不仅是具体形象的,也可是概况抽象的。茶的产地几乎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市井地区,在茶文化包装中则可以加入当地的特色,并通过包装来反映市井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形式。消费者在看到此类包装时,则会产生一种与自然、与商品本身的独到亲切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
3.3独到的留白艺术效果
留白是中国书画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对书画意境的烘托和延伸,绘画中的留白艺术主要含有两层含义:第一,留白可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第二,留白处可作为虚实结合、相离的把握方向。例如,中国茶道中的安化黑茶的包装在包装设计中,在包装的中心部分设计了:“中国茶道”和“安化黑茶”八个字,在中国茶道上还有商家的印章,处中心部分以外,其余部分均为空白。初看此种包装,消费者可感受到商品的高贵性和特殊性,给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其中,印章在包装中的体现更是将中国绘画元素完美的融入其中,此种设计方式也越发流行。
4.1体现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的绘画文化与茶文化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和推崇,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时需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二者相互融合,并将文化中的神境与意境充分结合起来,并完美的表现出来。这也是传播精神文化的重点和精髓。设计的本质就是让人对商品的属性、特征进行有效认知,而要想实现此种效果,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将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融入其中,让消费者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茶文化,更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延续,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2体现创新思维的巧妙融合
绘画艺术与茶包装设计的融合并不是生拉硬套般的融合,而是经过反复推敲和艺术加工,并经过创新思维融合的产物。绘画艺术的创作方式和审美经验均可融入到茶包装设计中,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创新,从而实现审美和使用效果的完美统一,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此种创新型的设计不仅可传达商品信息,同时又可作为蕴含中华文化的图形使用,与世界和时代接轨,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综上所述,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在此种社会浪潮下,茶文化和书画艺术也逐渐传承和发展,茶包装在设计中融入中国书画艺术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茶包装设计时,要注意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精神文化的传承,将中国的茶文化真正打造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和消费品,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完美融合中华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范为超.中国书画艺术元素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的成功探索——简论曾景祥对现代包装设计艺术的贡献[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15(6):122-124.
[2]王征.近代中国书画市场上的书画庄与书画家——从艺术经济学视野的考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7):166-169.
[3]陈艳球,汪田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包装设计——“归安德化”黑茶包装设计发想[J].包装学报,2010,02(2):56-58.
[4]范为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评曾景祥等著《中国书画与现代平面设计》[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4):155-157.
[5]韩颖,牛炳秉,童肖,等.以茶文化促进茶品牌建设研究——以洞庭碧螺春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5):29-31.
作者简介:任凌(1976-),女,河南郑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油画,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