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写在《通信世界》第三次改版之际
《通信世界》全媒体平台总编辑
财经作家吴晓波前一段时间写了篇《敢死队犹在,特种兵已死》的文章,嘲笑传统纸媒行将就木,完败于新媒体。
虽然此前已有多家纸媒停刊的消息曝出,许多传统媒体主编跳槽,有关传统纸媒转型之路已死的讨论不绝于耳,但吴晓波的这篇文章还是激起了媒体圈的争论,有赞同者、有反对者,吵嚷之声不绝。尽管反对者很不情愿,但让人可叹的是,他们写的文章,只有在微信的朋友圈传播,才能引起关注。
大势所趋,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只是时间的问题,不管我们这些做纸媒的人有多么不情愿,但大势不可违。可能有人会问,那你为什么还重返《通信世界》?
说来话长。1999年我初进《通信世界》,正赶上这本杂志创刊。《通信世界》借着中国电信业改革的大潮参与到通信业发展的洪流中。初创的《通信世界》虽然印刷得比较粗糙,但每期内容还是有不少的精品,从中国加入WTO对通信业的影响,到电信业重组,从DWDM波分复用再到关于3G技术标准的大讨论,《通信世界》几乎出现在行业的每一角落、每一个时段。我们有新闻报道、专题策划、产业分析、技术聚集,可以说,《通信世界》是那个时期中国最全面的通信媒体,彻底改变了之前通信业技术媒体占主流的局面。
在《通信世界》的编辑史上,曾经经历过2次大改版。2005年改版,是《通信世界》黄金时期的第一次改版,因为业界影响力巨增,一本刊物已无法承载更多的内容和广告,所以当时改为“一刊双本”。但杂志定位没有变,还是坚持“观察、研究、批评、推介”的办刊方针,只是栏目设置更加成熟,采编流程更加完善。
2007年我离开《通信世界》,之后《通信世界》又经历了1次大的改版,定位于“融合通信的推动者”,栏目设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延续至今。
2015年6月,人民邮电出版社信通传媒公司领导邀请我出任《通信世界》全媒体平台总编辑,我当时心里也犹豫要不要回去,主要原因还是文章开篇所说:在新媒体发展大势下,传统纸媒还有希望吗?
但最终,情感还是占了上风,至少在心中,我还坚持认为,在信息通信大行业中,还需要《通信世界》这样的专业媒体,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做,去适应新媒体。
《通信世界》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媒体的平台,除了《通信世界》杂志外,还有通信世界网(cww),通信世界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对于这3个平台,经过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后,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通信世界》要“深度”,通信世界网要“广度”,通信世界自媒体要“精度”(篇幅所限,不展开讨论)。
基于这样的定位,《通信世界》在创刊16年后,开始了第三次大的改版:杂志的编辑方针重归“观察、研究、批评、推介”,不仅是向前辈致敬,更是因为,我认为杂志必须是一本有“态度”的媒体,一本有“温度”的媒体。
改版后的《通信世界》开本设为16开异形,内容将划分为五大版块:新闻、特别报道、产业、技术和终端。栏目上更加细化,除了常设栏目外,新增了“专栏”、“创业”等栏目,让行业各阶层的人都能有一个发声的平台,关注每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
在新媒体来势汹汹的今天,盲目地转型或者盲从,对于传统媒体都是致命的。新媒体改变的是媒体传播的载体和形式,但内容永远都是一个媒体的“灵魂”,不分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所以,做好内容才是生存关键。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或许会很艰难,但作为一本行业媒体,专业性、前瞻性是体现其“深度”的最好方式。未来《通信世界》将会在内容上深耕细作,力求为读者呈献更多的精品。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通信世界》在路上,伴随通信行业发展,陪伴所有的读者。我们的梦想,一路前行。
编辑|张鹏 zhangpeng@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