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还是需要我们的写作

2016-03-30 06:19作者李志石
通信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写文章网络时代微信

作者│李志石

网络时代还是需要我们的写作

作者│李志石

李志石

一个老媒体人,告别新闻生涯之后,喜欢上了微博、微信和自媒体。他,经过细腻而犀利的观察后有感而发,谈人生哲学,聊人生感悟,开启跨时代的心灵对话。在他的周围有一支庞大的粉丝队伍和朋友圈。

最近,有网友出于好心,向我推介了一款写作软件,软件可以帮你写小说,还能提供纸质和电子的全套出版服务。

“机器人写新闻,让记者哭晕在厕所”的贴子也在网上刷屏。我也发现,现在上“百度”搜索写文章网站的人气很高,似乎能找到这样的平台,比什么都强。网络时代怎么了?是不是人今后就不需要写文章了?

我想不是,高考改革加大了语文的考查比重,说明写作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关注的层面。

我虽然写得不好,但愿意写,坚持写,写东西似乎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有时一段时间不写了,自己倒好像有点不自在,因为我走向社会以后就是靠写东西“混口饭吃”的。据说,年纪大了,写写东西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

其实,写写东西对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不管写得好差,写出来了,与人交流,让人评判,还或许能结识到更多的人脉。有朋友认同我的那句话,文章是写不完的。

我们不要去追求什么写作技巧,不要去讲究什么文采,把心里的大白话写出来,每天写一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一位哈佛网友是这样说的,文章一定要写,写和说是不一样的。写是要落到纸上的,是有逻辑的,是需要严谨思考的;不写是不会严谨的,不写你的思维会越来越僵化,不写会越来越变成主观主义者。

我经常对一些年轻人说,你们要写,当然网上好的贴子是要转发,好的文章应该分享,我也是经常转的。但是在转发别人文章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写点东西。

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作家,你写了还可以随时发表,不像我刚参加工作的那个年代,一个省就一张省报,全省那么多人写,刊登一篇文章可想而知有多难。仅看人家的文章,自己不写,看一辈子也写不出来。就像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电影也不会演一样,是同样的道理。

我有一位朋友,写了很多东西,但从未发表过,他说写出来了,就留着。他的文章我也没看过,我认为不发表也是一种选择。我跟他开玩笑说,你的文章保存它50年,估计很值钱。

我很喜欢以文会友,哪怕只是清茶一杯,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其实在网络时代,不写东西的人也很少。写邮件、写微信、写点评,都是在写东西。会聊天的,都会写文章。一些网友在QQ空间写日志,我看了很受启发。但有的人开始积极性很高,写了几个月就放弃了,坚持不下去。

他们的理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碎片化时代,没有兴趣正儿八经地写什么文章。

我与一些“90后”“00后”交流,他们找出了碎片化对自己学习和写作形成困扰的理由。有人认为,信息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自己想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难了,所以脑子也被碎片化了,写不出东西来;有些人不想完整地看完一本书,只想看看部分内容,就是稍微长一点的贴子也看不下去,他们说,在“浅阅读”时代,只想看那几段警言警句,不想去关注文章的逻辑,因此写上几句话就算可以了;互联网上存在大量同质化的信息,人云亦云的重复,也确实扰人。引不起兴趣的很快被翻过去,有人觉得自己写文章也很难打动人,所以也不想写;有人认为,写写三言两语可以,写独立成篇的太累;年轻人要上班,哪来整块时间看东西,只能利用乘坐交通工具、如厕以及睡前的时间,看点写点,因为时间更是碎片化了。

在浮躁的时代,要想静下心来写点东西确实有难度,但也不是一定不行,只要自己愿意,还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也看到,有年轻人写东西上手很快,每天更新自己的作品不少于8000字,也只用两三个小时,利用业余时间写,还出版了多部著作。与他们相比,我就自愧不如了。他们每次写作前将脉络想好了,写起来并不费劲。有人边吃饭边写,一顿饭的功夫还写了两三千字。

写作高手在分享时说,写东西是整理思路最好的方法,把所思所想讲出来、写出来,与别人分享才能变成自己的。写东西是深度思考的过程,它会把存储在大脑中的不同区域零散的知识点调取出来,组合成有深度的思想体系。稿子写成了,即使不去发表,也是有意义的,像我那位朋友,写好了就珍藏起来,也是一种价值。

我喜欢平实的写作态度,文章是给人看的,就要像与读者聊天那样去写。不要喜欢用很多生僻字,说那些很深奥的名词术语,让人感觉高深莫测。

写文章,有时候确实有点累,像是喝药,苦的;写好了,有人与你互动,点赞你,或者批评你,说明有人看见了,这时候就像喝蜜,甜的。

猜你喜欢
写文章网络时代微信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标题
离题万里
微信
微信
微信
网络时代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