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全
创新教师培训机制提师能
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把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作为奠基工程来抓,坚持“内引外联”“请进来、走出去”,逐步形成了以校本研训为主、省市县集中培训为辅、跨省跨境交流为补充的一体化培训网络。
加强教研室建设,提高教研员专业引领能力。教研室是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部门,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高低。为优化教科研队伍结构,提高教科研队伍整体素质,我们借人事制度改革的春风,在教研室实施了教职工聘用制改革。坚持合理设岗,公开透明,双向选择,公平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坚持责、权、利结合,德、能、绩并重,综合考评,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宁缺勿滥的原则,在全县选聘了一批骨干教师充实到教研队伍,增强了教研队伍的活力、教研员的实力,提升了教研室对教学的指导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行教研员挂校制,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教学实际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明确规定教研员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指导相结合,每学期组织或参与两次以上校本教研,每学期至少上两节以上教研示范课或研究课;协助挂点学校寻找薄弱点,研究突破口,指导学校开展实效性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为学校培养教学骨干。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在山区课程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成了提高教育质量的首选。在全县教育技术装备从“校校通”到“班班通”,基本实现全覆盖的情况下,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迫在眉睫。全县组织了两轮培训,第一轮是以装备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要求人人会使用,个个会操作。第二轮是以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学科教师培训,要求教师能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个性化创新。以培研中心为主体开展了三次远程教育优质课竞赛,还申报了国家级立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学科教学资源与高效课堂”的研究,以各学科教研员为成员成立课题组,引导全县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兴山县坚持把课题延伸到学校,把研究落实到课堂。一是利用大连市、湖南省对口支援兴山县的机遇,联系大连市每年为兴山县培训30名骨干教师,联系湖南省教育厅每年为兴山县培训50名骨干教师;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科院各学科组织的“高效课堂”培训及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三是积极开展县内新课标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训、各科高效课堂培训和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追求“高效课堂”,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四是要求各中小学校搞好校本研修活动,做到校本培训课程化、制度化、多样化、主体化;五是开展“创高效课堂”实践活动大家谈,进行专题讲座,人人上“创高效课堂”研究课,同课异构课,展示课和示范课。
高效课堂创建机制精师艺
课堂的高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建立高效课堂创建和比教学工作机制,把以“创魅力课堂,做快乐教师”的高效课堂的创建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工程来实施。
让教师在高效课堂创建的过程中提高。课改进入关键阶段,工作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到了强化教学环节、务实教学过程管理上。我们立足兴山县实际,致力于“创高效课堂”活动。为此,成立了“高效课堂”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方案”,并从集体备课、教和学方式转变、学生作业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落实了校长责任制,要求校长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直面课堂,每年听评课不少于80节。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把握高效课堂教学的走向,提出针对性意见,采取有效的研修措施,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
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高效课堂创建的指导,突出“目标、学案、以学定教”三个关键词。从确立目标起步。强势推进课堂目标研究,构建目标意识,确保教学有效。开展目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测及目标教学管理研究。开展学案设计研究,彻底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文化。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主要是学生观),用“以学论教”的思想指导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指导高效课堂评价,用育人的观点指导高效课堂教学评价。
让教师在比访工作中切磋。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和“一师一优课”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首先是“全体练”。各学校强化过程管理,严格“四课”程序。全县1223名专任教师经过说课、上课、观课、议课四道关,实现校内比武和“网上晒课”全覆盖,即覆盖所有教师,所有学科,所有班级,确保人人都要上,天天有比武,科科都不少。
其次是“三级比”。通过开展人人上公开课的活动,各校备课组推选优秀教案、优秀课件和优秀教师,开展全校优秀课堂集中展示和大比武。在校级比武和“推优”的基础上,举行了小学、初中全部21个学科的县级教学比武。
最后择优推荐小学15名、初中17名教师参加市以上“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1人获得部级优课,4人获得省级优课,8人获得市级优课一等奖,12人获得市级优课二等奖,13人获得市级优课三等奖。
以评价激励机制铸师魂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铸造以“质量为先、不断进取,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科学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建立了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功能。在期中、期末调研考试中实行抽考制度,任意抽取一科或多科进行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参与学校评价,先后抽考了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确保学校全面落实了课程计划。修订了《兴山县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看起点、比提高。加强了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检测,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评价学校和教师。
动态培养、选拔课改骨干教师。在把“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引入教职工绩效工资的分配之中的同时,启动了“课改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年评选认定100多名课改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每人每年落实课改科研经费500元。目前全县有12名教师获得省级骨干教师称号,5名校长被评为市级名校长或明星管理者,29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名师或市级学科带头人,115名教师被评为县级课改骨干教师。形成了“依靠百名骨干,带动千名教师,教好万名学生”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