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珠饰: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

2016-03-29 02:53李初初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佛珠蜜蜡手串

李初初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幸福在哪里》一书序言中说: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

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

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

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

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

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明星大腕儿的“行头”必备

藏传珠饰现在到底有多流行多火暴?暂且不论其价格近些年成十倍乃至数十倍的疯狂上涨,有一个坊间笑话,说的是《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落幕前,孙楠突然“退赛”,临时抢了韩红姐姐的“歌王”风头,但你知道孙楠退赛的真正原因么?有围观小伙伴爆料了——“孙楠本以为自己手上戴的那串明代老金刚和清代小凤眼,已经很牛叉了,结果韩红居然戴了串108颗的天然高瓷蓝绿松石!孙楠立马感觉自己弱爆了,于是就退了……”事后,玩收藏古玩儿的好事网友甚至扒出韩红的绿松石出自韩红工艺品公司亲自打造,又经宗萨仁布切加持,怎能不得冠。蓝松项链属于绿松石界顶级的标准:天然无优化、无注胶、无铁线、无过蜡、无沁,价值不菲。

《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韩红佩戴的绿松石,出自韩红工艺品公司亲自打造,又经宗萨仁布切加持,怎能不得冠。

有很多的藏传珠饰门类,特别是南红、蜜蜡、珊瑚、象牙、玛瑙等等,都是从内地或者其他地区流传到西藏的。

其实,藏传珠饰在坊间名气最大的,要数演艺界的王菲和李连杰。一来两个人的名气、地位、影响力最大,二来众所周知,这俩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在许多场合,常常都能在王菲和李连杰身上,看到佛珠不离手。

先说“天后”,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时候,王菲由北京到香港出席“息灾祈福冥阳两利法会”,超渡地震亡魂,当日,王菲左手佩戴了珊瑚或是南红材质的红色佛珠,搭配黑色西服。菲姐当然一定不止这一串珠子,只能说随着她一起出镜率较高的,是这串红色佛珠,还有一串青金石,一串菩提子,一串蜜蜡佛珠。

藏饰收藏界则盛传李连杰收藏的佛珠不少,很多明星的佛珠都是他送的,其中不乏普通人可遇不可求的精品,比如经过加持的唐时的嘎巴拉、几百年的老蜜蜡佛珠、整串的极品药师等等,此外还传说他有串顶级多米尼加蓝珀材质的佛珠,蓝的有点像青金石,是李连杰用整块原石自己找人加工而成的。除了佛珠,他更有其他藏传的藏品包括千年托甲(天铁)、至尊天珠、精品佛像。

再说杨子,说到他,必须说到天珠。杨子算是天珠大户,近些年他在淘宝、微博、微信上以“天珠传奇”为品牌,发布的精美天珠数不胜数。天珠是藏传珠饰中最为昂贵、最为殊胜的一类品种,其他的如小叶紫檀,菩提子、南红、红珊瑚等等,那就更就不在话下了。而黄圣依,201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上,也佩戴着一圈价值连城、非常漂亮的虎牙天珠,手上戴的则是红珊瑚手钏。

此外还有:陈坤,平常总能看到他戴着一串佛珠;刘晓庆,据传过去爱收藏翡翠的她,最新的爱好是收藏老蜜蜡;杨幂,坊间传她酷爱小叶紫檀;赵本山,据说因为五行缺木,大病之后开始木质手钏不离身……刘德华、郭富城、小沈阳、郭德纲,几乎所有的明星都有着高大上的藏传饰品与佛珠。总之,民间调侃,好像现在人们脖子、手上不戴条串串,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当然,有人心至所归,因为信仰;有人作为收藏,喜欢把玩;也不乏附庸风雅的土豪,拿来炫富。更多的人因为喜欢,不图贵的,图个开心。

藏传珠饰的本土情怀

无论天珠、托甲、珊瑚、绿松石、玛瑙、菩提还是象牙,在西藏,无论是哪个区域哪个地方,不分男女老幼,藏人们都有着浓厚的珠饰情结,这里才是藏饰真正的“原乡”,虽然,几乎大多数藏饰品种,西藏都不是它的原产地。

首先我们得说,是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原因,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和她所特有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取向。从现代的考古挖掘看,早在4000年前的昌都卡若时期,藏族的先民就在广泛使用一系列的装饰品,那时的饰品主要以陶制、石制及贝类为主,饰品形式已非常丰富多彩,有牌饰、项链、手镯、珏等。到了早期金属时期,人们的佩饰也开始演变为以合金金属“托甲”为主。到了近代,牧区的人们在游牧过程中经常拾到这些早期金属时期遗留下来的金属制品,认为是天降的“神物”,因而佩带在身上认为有驱病、辟邪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饰品的工艺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材质、形制的饰品越来越多,精美度、装饰性也越来越强。

相比较于汉文化中首饰的“点缀”作用,在藏文化中,尤其对女性和康巴生意人而言,藏饰几乎是用来“浑身披挂”的。无论你行走在街头或是山间,不经意间你看到的女子甚至男子,无论是在朝佛的路上还是民间的节日,人们的头上戴着各种巴珠、簪子、发卡、骨环、玉磐;发辫上卡着银币;耳朵坠满各类耳环;脖子上戴着项链、珠饰、托甲、嘎乌等各类护身饰件;腰上系着各种花纹的腰带或是不同金属材质的腰带,悬挂有火镰、腰包、奶勾、藏刀、腰扣、鼻烟壶、海贝、小铃等各类的饰件;手腕上戴着各种手镯,手指上套着各种戒指,衣服上各类金银珠宝等饰品也是应有尽有。

在西藏,很多的珠饰,除了装饰功能,更是被视为神秘的护身符从而受到人们的尊崇与景仰的,比如托甲,过去绝大多数藏人都认为托甲是随着雷电自天而降的,是天神击打精灵鬼怪时降下的兵器,绝非人力制造。如此相似的还有天珠,藏人们称之为“瑟”,认为也是“天降石”,因而被视为“活的宝石”,具有神秘的作用,受到虔诚膜拜和恭敬收藏供养,世代相传。到了佛教时期,西藏人们又受之影响,一些珠饰品种又成为“供佛七宝”等,总之,在这个佛教盛行的地域,突出而特别的宗教文化,给予了珠饰品以强烈的影响,珠饰品被赋予了许多宗教的观念,如藏族百姓对绿松石、红珊瑚、南红、砗磲、象牙、菩提子等等的喜好和广泛应用,有些还因具有一定的磁疗或医学作用,从而被人们赋予不同的释义和功用,成为人们佩戴、收藏以及馈赠的珍品。

西藏阿里妇女古典盛装 摄影/洛桑加措

但必须得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西藏的珠佩除了装饰和护身的能功,也一直是被视为财富的象征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类似于黄金,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货真价实的硬通货,在西藏历史的每个时代,各类的珠饰品几乎都能与牛羊、粮食、盐等各类日用品,进行以物易物式的等价交换。珠子比货币甚至更值得信任,在一些特别的时间或情况下,珠子甚至能替代货币,这是充满神奇的。

而当财富集中于珠饰这种有形且体积较小的物品身上,搬迁、转换牧场时,只需将珠饰满身披挂,就会方便许多,这种现象,各个地方的藏人均是如此。

流行中的藏传珠饰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幸福在哪里》一书序言中说:“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

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

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抛却他想讨论的社会学、当下人们精神层面的问题不说,藏传珠饰的流行不是单一的文化或收藏学现象,而是随着内地文玩珠饰品的蹿红一并盛行开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很多的藏传珠饰门类,一开始就并非西藏珠饰所独有,特别是南红、蜜蜡、珊瑚、象牙、玛瑙等等,都是从内地或者其他地区流传到西藏的。

丹增在八廓街虽然开着一家以铁器为主的藏品店,但他却把保险柜里收藏的一串自称价格不菲的天珠展示给我们看。

在内地,许多古老的珠饰人们很愿意相信能给佩戴者带来吉祥与宁静、平安与护佑。在这种意义上,内地的古老珠饰,和藏民族百姓对流传下来的古老珠饰态度一样,除了具有收藏价值和装饰价值外,还具备呵护身体、慰藉心灵的作用。

如今,我们确实很难一下归拢藏族珠饰全民流行、全民疯狂的确切原因,就像我们不好解释西藏一下子为何就成了旅行者的圣地一样,自然,有雪山圣湖、眩目的蓝天白云等美景让人不得不魂牵梦绕,以及独特的宗教、虔诚的百姓所带给外来人的精神震撼。藏饰,也自然会作为一种古朴的精神符号,裹携着藏文化的远古与神秘,让内地的人们充满遐想。

而从内涵上说,藏传的古代珠饰,除了是珠宝和饰品,首先还是一定意义上的古董、是文物,不少珠品,在现在的收藏市场中日益稀缺,加上它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材质本身的价值,具有很高的储值以及升值的空间,也容易通过转手交易获利。

当有利可图时,经营者蜂拥而上,而佩戴者不管装腔还是作势,真时尚还是假时尚,都会在种种外因的合力作用下,刻意或不刻意地迎合这样的流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藏传各类物品、题材收藏热,有异曲同工之妙。

猜你喜欢
佛珠蜜蜡手串
浅谈故宫藏嘎巴拉佛珠
蜜蜡如意
清宫手串珍品一瞥
得而复失的手串
经过时光雕琢和沉淀的宝贝古董蜜蜡:且藏且珍惜
老和尚的佛珠
趣味知识
神奇美丽的琥珀蜜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