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从事机器人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当代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责任心的缺失问题,引发了我对当前教育的担忧和诸多思考。
一、缺失责任心的行为表现
日常学习生活中,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责任心缺失问题时有发生,而他们在机器人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无责任心现象更具体。
案例一:两位同学组队去外地参加机器人比赛,到达比赛地点才发现机器人还丢在学校实验室。两位同学互相指责,相互推诿,拒不承担责任。
案例二:去西宁市参加比赛,身高1.7米的学生空手而行,而随行的妈妈却背着沉重的行李,后经教师提醒,学生才意识到要分担妈妈的负担。
案例三:每年机器人比赛报名时,收取参赛选手的照片成为教练的难题。学生没有引起重视,不能按时上交或照片不符合要求;或依赖父母、老师,习惯他人代劳。
案例四:某培训学校使用老版亮宁机器人套装,各部件均用十字螺丝固定,所配工具为十字螺丝刀,仅电机接线柱使用一字口螺丝。某同学因没有一字口螺丝刀,学了半年机器人,他的电机从来未安装好过。
案例五:部分学生能拿出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楹联上的字写得很漂亮,还获得过国家级奖项。但写作业时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二、将责任心培养与机器人教育结合
机器人教学课程有自身的特色,更能发现学生缺少责任心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
机器人制作之后、竞赛之前、获奖或未获奖时,学生对于当下状况的处理方式、情绪起伏,都能表现出学生的心态。教师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能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其改变习惯,增强责任心。
下面的几个细节,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很有必要。
1.习惯养成
要求学生每次离开机器人实验室之前,整理工作台,将各零部件归复原位,清理垃圾,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干净,归还借用的物品。
2.实施奖惩
对做得好、负责任的行为给予口头、书面的奖励;对推卸责任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适当的处罚,让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例如,一个同学故意损坏他人的机器人零件,教师强行要求他将自己的零件赔给他人,让他体会损坏一个零件带来的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味迁就学生的过失、不痛不痒的批评、忽视那些没有造成后果的行为,往往会更放任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使其形成懒散、马虎、不计后果的恶习。
3.思考与实践
一些同学在上机器人课时,经常问老师起子在哪、钳子在哪、驱动板又在哪。丢三落四、顾前不顾后,遇到问题就交给老师解决,常把“为什么”挂在嘴边,自己不加思考,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用此态度对待科学,可能导致不可预期的后果,或与发明创造擦肩而过,与成功失之交臂。
4.重过程、轻结果
机器人教练往往重视比赛结果,轻视训练过程。很多学校平时没有开展机器人培训活动,比赛前才临时抱佛脚,结果大部分工作都由老师亲自上阵,这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十分不利。而部分机器人比赛项目甚至默认了这一模式。
对此,教师应选择多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时认真做好机器人培训活动,提高培训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自己做计划,自定目标,自己面对比赛和挑战,把对比赛结果的担心留给学生。
训练过程中,我常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内容展示给家长看。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习什么,起到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