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的印迹

2016-03-29 04:53
旅游 2016年3期
关键词:楚文化汉江墓葬

挖掘现场。

丹江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这座新兴而又古老的城市在汉江的怀抱里,从均州到均县,再到丹江口,它从漫长的岁月中一路走来,创造了令我们惊叹的古代文明。

丹江口,是镶嵌在三千里汉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也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汉江从遥远的秦岭南麓嶓冢山逶迤而来,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200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丹江口市双树遗址的原生地层中出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手斧,改变了我们对几万年前先祖们改造大自然的全新认识。这是一种以汉江砾石为原材料的石器工具,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工具实在是过于简单,但是科学研究发现,就是这么一件手斧,我们现在仅凭视觉和想像是无法与古人沟通的。它的打制技术无疑是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所以,手斧的出现,也改变了外国考古学家认为,“自印度半岛的西北东南划分,东方为砍砸器文化圈,西方为手斧文化圈,东方无手斧”的传统认识,它也是旧石器时代我国南方砾石工业的代表作。

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后,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对于石器工具的制造不再只是原始的实用性,还对它的外观产生了美的认识,于是将粗糙的打制石器打磨光滑,有的甚至还钻上孔。劳动是人类最美的品质,而工具是人类生产劳动的直接反映。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陶器,这是人类对土与火的运用,直接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当我们凝视这些陶器的时候,目光会逐渐虚化,眼前的陶器会慢慢转化成古人的身影,我们也仿佛穿越,站在他们中间,看着他们忙碌的景象。

2004年春夏之交,在丹江口市石鼓镇与河南淅川县接壤的熊家庄,发掘出夏文化的石器与陶器残片。这是典型的夏代文化因素,熊家庄遗址扩大了夏文化分布范围,这些陶器碎片确认了丹水流域的熊家庄一带早已纳入了夏人的版图。与中原地区一样,丹江口地区也已步入文明时代,一起演绎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夏商周三代文明。

历史的车轮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加速,丹江口地区也在历史的洪流中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古老的大地上沉淀下了厚重的历史文物。北泰山庙战国楚墓群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北泰山庙墓群,位于均县镇关门岩,这里是汉江上游均草盆地的核心地区。墓群所在地为一道南北走向的山岗,向北延伸至汉江中,与汉江北岸的陡崖形成对峙,河道变窄,江水咆哮,有大气磅礴的喧嚣之势,在山岗的西侧形成大面积的平川,故又名“嚣川”。而在墓群东侧,汉江与其支流官山河(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中称之为曾水)在这里交汇,形成宽阔的二级台地,原均州古城就坐落于此。

北泰山庙墓群面积巨大,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规划时,确定其保护面积达百万平方米,初步估计约有数千座古墓葬,以战国、汉代的为主,也发现有少量的秦代墓葬。明清时代墓葬更是不可胜数。同时,北泰山庙还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地面上发现有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石器。

丹江口市博物馆。

由于北泰山庙墓群面积太大,根据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又将墓群分为若干墓地,主要有吉家院墓地、王家垭墓地、水牛坡墓地、傅家院墓地、三座山墓地、秦家坡墓地等。先后在1987年至2009年间,对其中前4个墓地进行了9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战国楚墓358座,秦汉墓85座,明清墓12座,另外有5座战国墓葬陪葬有车马坑。出土陶器、铜器、玉器等文物近4000件。

北泰山庙墓群以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为主,从埋藏的位置来分析,这是一处典型的楚国家族墓地,这个家族在当时的楚国也不容小觑。楚文化研究表明,湖北省地处楚文化的中心区域,大部分地区都有楚文化遗存发现,但是这些发现尚不足以完全解决楚文化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早期楚文化、早期楚都丹阳地望等,所以许多楚文化学者将目光投向地处鄂西北的汉江沿岸。据研究表明,河南省淅川的丹江口水库所在地,曾经是早期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发掘出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子庚的墓葬等,这一系列楚国贵族的历史信息,似乎都在预示着这一地区楚文化研究会有某种突破性进展。但是,早期楚文化仍旧如迷宫一般,荡漾在一碧万顷的丹江口水库“小太平洋”之中。而与淅川相距不远的北泰山庙战国楚墓群的考古发现,无疑扩大了专家的视野,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以北泰山庙墓群的规模和等级而言,应该在距离墓群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楚人聚居区,应该还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城市。我们无论是在现场踏勘还是在地图上搜索,你只能把手指向一个地方,那就是墓群东侧的汉江与官山河的交汇处。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丹江口人引以为自豪,并且无限思念与遗憾的古均州城所在地。在这里,一定在东周时期,有一个楚国的城市耸立在汉江之滨,明清时代的古均州城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这座楚国的城市从秦人攻占之后,一直到明代均州城重建,铸就了“铁打的均州”,才再现了昔日的辉煌。在这中间15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生息劳作,陪伴他们的依旧是川流不息的汉江水,城西山岗上古墓中先祖虽早已化成枯骨,但古墓的封土堆仍然在夕阳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望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随着时光的流逝,汉代才真正把先秦时代的各民族凝聚成一个具有共同信仰和打上相同印记的民族——汉族。丹江口地区也不例外地成为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在这片土地上,也留下了很多的汉代古墓。作为一个统一民族的象征,这里的汉墓与全国各地的同时期汉墓都有着惊人的一致的风格特征。显然,汉民族的风俗特征已经形成,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大一统的鲜明写照。

目前的丹江口地区尚未发现唐代墓葬,而宋代的墓葬却时有发现。宋代实行薄葬政策,墓葬中少有随葬的器物。但是,人们却在砖砌墓室中,创造性地利用砖砌出各种生活的场景,来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状态,这也是宋代墓葬的突出特点。墓葬中,我们在墓壁上发现仿木结构的斗栱、檐、檩等以及桌、椅、灯、箱、门、窗等等。这些并不是真实的器物,而是巧妙地利用砖雕砌而成。其结构规整,栩栩如生,完全是一个微缩的房屋建筑模型。人们在惊奇之余,就只有感慨与叹服。

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位于以西安、洛阳为中心的关中和伊洛地区,这一中心与华东、华南地区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汉水和丹江这一交通要道进行。毫不夸张地说,在丹江口不少地方,你抬脚即可踏进一个千年朝代,俯身即可拾起一段远古文明。众多史学界人士惊叹:丹江口库区是一个比三峡库区更大的文物宝库,浓缩了一部五千年璀璨中华文明史!

玉环。

重量级文物举世瞩目

近几年,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发掘举世瞩目。这里一连发掘出七大考古成果,被学界谓之为震惊海内外的七大发现。即继肖家河村乔家院四号楚墓出土了“楚国第一玉剑”后,鄂西北首次发现了包含从新石器到明清各代历史堆积的郧县辽瓦店子遗址;双树出土了80万年前的手斧、手镐,比非洲、欧洲出土的同类文物还要早;五峰乡春秋墓葬群中,发现了迄今湖北最高规格的人殉墓葬;莲花池墓地,不仅出土了体现秦巴风格交融的“双耳”铜鍪,还出土了200多件秦人风格的带钩;曲远河出土了丰富的石器,揭示了南方砾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金陂墓群发现了罕见的绘有13个太阳和13个凤凰纹饰的彩绘陶璧……库区七大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古丹江口一带是楚文明的发祥地。

猜你喜欢
楚文化汉江墓葬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千里之外
汉江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