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成
横立村口的房屋式永寿廊桥。
廊桥,又称篷桥、棚桥、厝桥、凉桥。光泽境内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全县有溪河110多条,有溪河就有桥。据清版《光泽县志》记载,该县历史上建桥约200座,遍布城乡,其中有廊桥数十座,“邑民建墩上覆其屋”。这些廊桥是从宋朝建县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兴建,至今已有千百年历史。廊桥一般都建在路口、村口和出水口处,一为进出方便,二是讲究风水好。溪水回转,桥挡住财富不会带走,更是作为当地一个景点标志,外人一来就能看见。桥面上搭篷建房,设廊安椅,让过往的人休息,遮风挡雨,同时保护桥体,延长桥的使用寿命,平时也作为村民集会娱乐的场所。
今天的闽北光泽县,真实地保留了10数座古色古香的廊桥。你惊叹它独特的造型,感受它丰富的历史人文,体味它浓郁的风俗民情。
月牙形状的油溪承安廊桥
在光泽,名声最大的是油溪的承安廊桥。它位于城北10里的鸾凤乡油溪村村口。旁边水口山金锭峰竹木成林郁郁葱葱,数株上千年的老樟树雄立脚下,如巨伞遮盖在桥的上方。
油溪是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古村,这里地方平阔,土地肥沃,世代居住的大都是傅姓人家。村中的傅氏宗祠、金锭峰庙,还有流传千百年的三角戏、茶灯戏,以及喝擂茶、打糍粑、烤花饼等地域风情让这里吸引人。特别是这座廊桥,为村里增色不少。
油溪廊桥又名承安桥,横跨村口溪水上方。该桥长约50米,呈月牙状扇形。桥下五墩四孔,桥墩条石砌成,墩顶为船形状。每个桥墩上方叠架纵横10层圆木托住桥体。桥体圆木横架结构相连,钉上木板,铺上三合土而成桥面。中间是一溜方形石板,两旁镶上一排排整齐的鹅卵石,与条石卵石地面相似。桥面距桥顶高约4米,上方木架房梁,正中主梁两边旁梁,斜低对称过去。榫头相接,横梁檩条,上铺钢瓦,如天篷长屋一般。一共18节,每节长2.5米,宽5米,节节相连。下面两旁各为一排廊椅,供人休憩。椅外桥边是1米多高的木制栏杆,一节节过去。栏杆上做有木披,从顶上垂下,遮风挡雨。桥头南面旁为一排石阶上桥,北头有一桥头庙昂然伫立。
该村族谱记载,油溪桥为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兴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是傅秀成两兄弟自小父母双亡,靠村里人你家一顿,他家一餐养大。两兄弟后来经商成为富人,他们不忘当年乡亲们的养育之恩,出钱建这座廊桥来造福村人。400多年来,桥上的木架篷厝几毁,现有的是1944年当地乡民集资,请高手泥木匠人重造,花工累月经年而成,且一直保护下来。桥上木顶主梁记载犹然可见。建筑造型保留明清式房屋建筑风格,呈天篷状,有房屋功能,为现在少有,很有研考价值。
承安廊桥上演三角戏。
村子以这条油溪的溪为界,溪北居人,溪南田地,村民外出和下田劳作必须从这廊桥上过溪,回来可坐在桥廊椅上歇息。饭后工余到桥上坐坐,夏日纳凉,冬日聚会,平日晚上摆龙门阵。在桥上办擂茶会,演三角戏和跳茶灯舞,非常热闹。还有这里有“量桥”风俗,“量”就是“走”的意思,是民间信众的“夫妻桥”,人“量”过桥一生才会夫妻和睦。因这廊桥上有天篷遮挡,风雨不扰,冷热不怕,所以村里议事大都到这里,是该村一个公共场所,也是该村一大景观和村民至今引为自豪的建筑奇观。平时许多游人会来这里观赏,坐在这廊桥上,品味前人这人工桥梁建筑艺术,感受乡村这独特的风景和迷人的宁静。
全木式的大洋坪廊桥
光泽大洋坪村位于县城北30多里的崇仁乡境内,这里山川秀丽,地方平阔。村后的百灵山风景区远近闻名,更有全木式的大洋坪廊桥吸引人往。
大洋坪廊桥立于村口处,一条大溪从村后的百灵山流出,蜿蜒穿过村中向外流去。据村中老人介绍,廊桥始建于清朝中叶,距今约200多年历史,由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为方便来往行走而集资兴建。廊桥在1923年被洪水冲毁,后又修复。桥上的棚厝几毁,最后是1939年重建,到现在也有66年历史了。桥长约21米,宽约4米,高约5米。区别于其它廊桥的就是全部桥体都是用木头的。除两岸桥头是实地基础支撑外,中间两个桥墩都是由6到8根大圆木支立而成,上叠横竖排列8至10层方料,托起整座桥体。桥梁都是大圆木并排铺过,上面搭着约10厘米厚的木板平铺成桥面。桥面上方按木屋的方式立柱架梁,中高旁低,榫头相接。顶部木梁檩条,全部铺瓦。桥面两旁是两排高1米左右的栏杆一溜过去,都有木披挂下,风雨不侵。桥上共分七节,中间一节供奉祖师神位,保佑桥的平安。两面各有三节,每节高约5米,长约3米。一节节过去。一节如一屋,每节两边是木板廊椅,宽约半米,栏杆为椅背,中间2米多宽为过道走路。该桥建筑精巧,结构优美,造型独特,木头都是选用上好的材料,可以看到当年工匠精湛的技艺。远观此桥,如一长屋而立,是该村一道古朴的人文风景。
叠架桥顶的上严洋廊桥。
桥两边住着人家,数百年来人们下田外出,上山打柴,都是走这座桥。它也是村里的一个公共场所,村里议个什么大事,都会集聚在桥上。平时闲下来,人们会坐在桥上摆龙门阵打牌。夏天在这桥上纳凉,冬天拎个火笼到桥上找人闲谈,这是该村有桥以来的习惯。更有当地人称这桥为“子孙桥”,意思是这桥在就会保佑这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子孙发达。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这里有祭桥的风习,附近几个村的老人都会到这桥上神位前烧香念佛,吹唢呐,打锣放炮,保佑子孙,非常热闹,成了当地一种独特的民俗。桥附近的风景很美,上游30米处就是山峡,谷静涧深,岩奇水秀,两岸风景清丽,与古篷桥相衬,是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坐在桥上看风景,享受这无边的风光,看蓝天白云和古篷桥倒映水中,听小溪流水声声,和着山边的鸟鸣虫唱,颇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
该村人十分重视对这座古廊桥文物的保护,立有乡规民约,谁也不敢破坏。早些年都收桥费用于保护,后来人们定时挨户收钱维修。桥下的木柱随着年代久远有倾斜,影响了桥体的平衡,前几年村民自发捐款,将木柱全部用条石包住做成桥墩来保护,而只留下一处几根木柱让人看到原桥的旧影,显露乡村这清代古桥的建筑奇观。
花轿型的亲睦廊桥
亲睦村,原叫黄家村,位于县城西约50里的止马镇。说是过去一个县官到这里见人们相亲相爱,谦逊礼让,相处和睦而感叹地说了一句“这里应为亲睦村”,于是就留下了这亲睦的村名。
亲睦廊桥立在村口,横跨溪水上方。廊桥为单孔石墩拱桥,上为木瓦棚厝。据有关史料记载,该桥建造于清朝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桥长26米,宽3米,建筑造型立意独特,与其它桥不同。整座桥形只是一个横跨溪面直径约6米单孔的石拱桥,溪水从桥孔中流过。两边石墩延伸两岸,形成坚固的整段条石桥体,所以能历经数百年而不毁损。桥面青板条石铺就,光滑平整。桥面上方为木架瓦顶,横梁檩条,顶高旁低,两边对称,榫头相接,一排过去,如房厝相似。中间顶部一节突起,整体看呈花轿形状,顶上镶立着一个陶制宝葫芦,增添了桥的肃穆和神韵。全桥共12节,每节长2米左右,节节相接,桥两旁都有1米多高的的木制栏杆,整座桥似一长屋和一有篷的长廊。
亲睦廊桥的桥墩历经数百年不坏,桥上的木厝却经过多次修整而得以保留下来。桥北面为村,南面是田地和外出之路,村人每天过桥做事,收工回来在桥上歇息。外出回来也要沿着石板路蹬石阶而上桥,坐坐再回家。闲时村人也总爱上桥栏上坐坐,议议事。人人都懂得保护这桥,使得亲睦廊桥一直保护完好,成为该村的一大古建筑景观。
房屋式的永寿廊桥
青郁的山野,阴森的草木,小溪从两山夹口处潺潺流出,横立着一座古朴的廊桥,这就是永寿廊桥。
永寿廊桥地处光泽县华桥乡石壁窟村的山寺自然村,离城约50里。这里地处偏僻,周围大山环立,山谷中现出一块小平地,零零散散居住着二三十户人家。门前是一块块田地,清亮的小溪如带环绕这里,流出村去。农人在田间挥锄,鹅鸭水中嬉戏,如“世外桃源”一般。出村水口处建起一座廊桥,横立在水上,当地迷信说是挡住风水“财不外流”。桥内中央设有神龛,桥顶飞翘,远观如寺庙,又立在大山中,所以自古以来该自然村就叫山寺。这里历代出过不少文人名士,明朝闽地著名的反清人士“网巾先生”就躲在这里读书生活,从事抗清活动。
顺着山野小道走到这里,路口接到桥口。长期以来进村就要先经过这座廊桥。从左桥口进桥右口下桥到路进村。廊桥为单孔石拱桥,桥墩两边条石双卷成拱,桥面泥石铺地,上面木梁架构,头尾砖墙,两侧木披,一边分五栏,下有廊椅供人歇坐。桥中间设有神龛,供有真武祖师等神像。上为硬山式八字瓦顶,正中一段高出一截,既显美观气派,又通风透气。桥面到顶高约5米,宽约4米。桥边立有《永寿桥碑》、《公议条规》、《亿万斯年》、《乐捐芳名》四块清朝重建时的石碑,上面记录现存的廊桥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起名为永寿桥,意为桥千年万代永立。当地人对桥很虔诚,每逢年节和菩萨生日都来烧香祭祀,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家平安。桥右首数米还有一个小小的土地庙,村民把桥庙信仰结合在一起。当地村民每天经过进出,在桥上休息乘凉,避风躲雨。有时在桥上聚会、娱乐。人们历来很爱护这桥,平时都相互告诫和教育子孙保护好桥。数百年来村民定期有捐建修桥记载,2007年还家家捐资来进行维修。
永寿廊桥是桥梁建筑文物的“瑰宝”。在给人行走和遮风避雨的同时,也给人一种生活愉悦的享受。当你坐在桥上,欣赏这山野古廊桥的建筑,感受古人的建造智慧,观赏周围的山野风景,听桥下的小溪流水,嗅山风携来的草叶清香,顿感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自在。
叠架顶的“上严洋廊桥”
止马镇双坑村的上严洋自然村村口,迎面是一座古色古香、造型美观的廊桥,格外引人注目。上严洋,离城约百里,是光泽县最边远之一双坑村的一个自然村。这里四面环山,中间平地,一条大溪从后山流出穿过村子,向山外流去。村子中有五六十户人家,以傅姓为主。因这里四山包围严实,有这条大溪流过。当城人称溪为洋,所以就把这里叫做严洋,因为这里在溪的上游,所以叫上严洋。这里东面是虎塘村,那里上下10里有三四个大村。过去当地村民要往江西资溪等地,还有商贾贩运,都会从虎塘村上来,经过上严洋这座廊桥,顺山道翻山而去。江西当地的村民来福建光泽这些村庄也是走过廊桥,顺山路过去。
上严洋廊桥为清代所建。桥形状为单拱石孔,花岗岩砌成桥墩,高出水面5米。上面是高高的廊屋,分为三节,顶部中间高出,下设有神龛。两边平行对称,远远望去显得整齐美观。立柱架梁而去,上面铺瓦,高约5米。全桥长约22米,宽3米。两边外有桥廊,下有条木供人休息。廊外有木披,遮风挡雨。桥面为石板鹅卵石铺成,石面黝黄光亮,标志着年代的久远。廊顶木梁上还有“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的字样,是那个年代留下的标语。桥建在村口,东西横立,除给人们进出方便外,还有把住村头水口山的“风水口”之意。村中没庙,在桥正中设有神龛,供奉神明,人们初一十五上桥祭祀,保佑平安。桥旁边还有年代已久的樟树等“风水树”,高大挺拔,蓊郁葱茏。
廊桥是上严洋自然村的一个公共集中地,桥上遮风挡雨。夏天在桥上“讲古”,乘凉消暑;雨天在桥上谈天说地,躲雨消闲;平时坐在桥上,观赏山野远近风光。过去,村民们非常注意保护这座廊桥,桥上的廊屋一有破旧就集资修复。现在桥上的建筑是1941年建的,后经过修整。梁上还有捐助人、工匠等人姓名。近些年来,因乡村道路硬化改道,人们外出基本是坐车走大道,这数百年的山道旧路就少有人走。但桥依然屹立在村口,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建筑文化风景。
小巧别致的严家廊桥
李坊乡李坊村的严家自然村,村口溪水处立有一座古朴小巧的廊桥,叫严家廊桥。
严家自然村离村乡约5里,离城约70里,与江西交界。过去一直是光泽西南面通往江西的交通路口,每天商贾行人来往不断,他们都会在村口这座桥上歇歇脚。据桥正梁上的文字记载,该桥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当地众人为行人来往方便,集资合力重加木瓦,建此凉桥。村中老人介绍说,严家自然村过去有70多户人家,严姓、张姓、丁姓等人居住,以严姓占大多数。当时由严姓人牵头,大家齐心协力,在村口严家溪上建起这座凉桥,供行人来往方便,在此遮挡雨雪,休憩乘凉,也作为村民自己平时休息,夏日纳凉和聚会娱乐的公共场所。
严家这座清代廊桥,形状小巧,造型美观,桥体为花岗岩条石砌成的拱型,横跨溪水两边。桥上盖木瓦顶篷,中间重顶。屋梁檩条过去,长约10.5米,宽约5.2米,高约4.4米。正梁中有八卦图案,文字记载建桥时间和董首姓名等。两旁桥栏,设栏杆靠椅4节,每节长2.4米,中间过道。左边靠椅中间一节设为神龛位置,供奉水神祖师的塑像,一年四季有人祭祀。逢年过节和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人们都会在这里点燃香火,祈祷平安。因为这里是村口,前后左右路口横竖,地势开阔,清风徐拂,心旷神怡。现在因为有了公路,光泽、江西来往人不走这里,但成了村民平时生活的一个集聚点。桥上可容纳三四十人,村中人们中午晚上端饭到桥上吃,空余时间都会坐在桥上休息谈天说笑,村里的大事也会集聚在桥上一起商量。特别是夏日中午晚上,桥上凉爽,人们都坐在桥上纳凉,以避暑气。平时村中老人坐在桥上抒旧话新,感怀时月。
多少年来,村民对这廊桥非常爱护,作为村里一个文物不准任何人损坏,并定时组织修理,所以桥上的木屋桥栏自建以来200多年大体都保护完好,只是桥面原铺垫的鹅卵石因时间久远而损坏不少,大前年铺上了水泥。当你今天来到这里,坐在这廊桥上,村民会坐过来向你讲述这桥的前昔与今天轶事。
此外光泽境内还有杉关廊桥、排下廊桥、高坊廊桥、虎塘廊桥等。一座座,如散落在山野中的明珠,都寓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期待着人们来观赏,来品味,来追溯它昔日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