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2016-03-29 08:15姜万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微信政治思想

姜万兰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利用微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姜万兰

(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微信的广泛使用,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高效利用微信,探索微信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占领微信主阵地,合理利用微信的功能并不断创新,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微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即时通讯软件中,最受手机网民青睐的当属微信.作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已然成为使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最广泛的群体.根据笔者调查(2015年5月,以赤峰学院467名大学生为随机调查对象,进行《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调查问卷》)结果,抽查的学生无一不安装微信软件.微信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高效利用微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

1 微信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1]其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语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当下大学生已经对互联网产生了严重依赖,他们更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群体,“低头一族”更多地存在于大学生中,低头的主要原因则更多地源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软件生活.而在微信的普及使用过程中,大学生已成为主力军.一方面,微信的使用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大学生的的人际交往,满足了其自身的的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缺少社会交往的经验、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辨别能力不强,极易受到微信中所传播的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和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带来的消极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除.

1.1微信影响大学生“三观”形成

微信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渠道,以其传递信息的丰富内容和载体的多样正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群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思维活跃和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微信传播信息具有多维态势的特点,几乎不会直接给出每个问题的直接答案或者仅仅运用一种价值观去判断是非曲直.由于微信更多地被使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更加多样,看到的不同观点越来越多,接触面更广.加之微信是一款兼有娱乐性和商业性的软件,微信的公众平台可以说种类繁多.设立微信公众平台的主体是多样的、隐蔽的,极容易成为别有用心的集团和组织渗透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的工具.由于微信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公众平台,大学生一旦成为这种平台使用者,很容易在这样一场思想主导权的竞争中,丧失立场,迷失方向.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注重猎取信息的新鲜感,对事物还缺乏理性判断能力极其容易被动接受外界信息而被洗脑.微信上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多非主流意识价值观如果不能正确地被滤除,就可能成为操控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心魔”,逐渐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群体“三观”的形成和塑造.

1.2微信潮流引发大学生心里认知偏差

在微信息时代,微信已变成大学生广为喜爱的一种校园文化形式.她的形象价值远在技术价值之上,比如她有活力、年轻、时尚、前卫等.使用微信进行沟通不仅可以运用传统的文字,还可以加进表情和声音而使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直观甚至面对面.微信的自由、随意与互动的精彩被大学生视为一种潮流.对于心里养成不稳定的大学生,这种引领潮流对其心理机制、道德认知、和心里人格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交织大学生群体心里认知容易被误导而产生认知偏差.

1.3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课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微信对大学生群体在学习方面带来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深入地调查,首先表现在使用手机的场合,有近五分之一的同学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手机,近一半的同学偶尔使用,不使用的仅占三分之一,这就说明有上课使用手机的同学所占的比例将近三分之二.其次表现在时间分配上,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占使用手机时间25%以下大学生的比例接近二分之一,占使用手机时间25%-50%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占使用手机时间75%以上的比例接近为10%.微信和手机的普及对学习带来哪些影响,参与调查问卷的样本群体反应的情况是:占总人数的22.68%同学认为使用微信对学习效果有负面影响,持中立态度的占62.58%,仅有14.36%的同学认为微信有利于学习互动.可见,微信在大学生群体的定位中,学习功能并不占主要因素,反而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强的负面影响.

1.4微信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由于微信虚拟性和互动性强,大学生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交流大多采用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因而无法保证其言行规范性与真实性,交流主体间没有任何约束,有人竟然公开承认自身的虚假言论,由此会引发人际信任危机.这种危机可能会给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真诚性产生怀疑,缺乏自身的真诚性,进而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在安全隐私方面,微信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大学生的威胁.

2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微信作为手机媒体的新宠,正以其独特的功能强烈地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并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展示自我的主要渠道之一,对大学生原有的日常行为、思想道德和学习风气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大学生追捧微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方法构成挑战.”[2]

2.1微信削弱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控制力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同时对大学生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如党课、讲座等,对大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信息的控制权,掌控着受教育者的内容、形式、和标准.微信的出现,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大学生的由被动地受教育,变为可以自主接受、复制和传播各种信息.这些信息由于缺少主流舆论的引导,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困惑.使大学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组织所利用,引发大范围的学生思想波动,甚至做出危害国家和社会的行为.而我们的高校只能施之以事后干预,无法进行事前预判和事中的有效管控.

2.2微信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微信的使用者拥有接收和发布信心内容的绝对控制权.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未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完全可以屏蔽信息,对教育内容置之不理.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很难开展教育工作.如今时空的限制已经被微信打破,在微信这样的立体式交流平台上,大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思想交流是即时的,并且扩展了各种意识形态信息的辐射和传播.微信里面多是碎片化、良莠不齐的信息,令大学生们眼花缭乱,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忙于浏览,难辨真假,难以进行思考和判断,极易使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受到瓦解,一定程度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2.3微信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在微信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淡化了.微信平台发布的信息出自不同的群体,所表现的立场不同,其中不乏腐朽文化、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以及享乐主义思想,难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造成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核心价值观的“淡化”、“西化”、“俗化”一系列问题.加之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青年一代在核心价值上的争夺,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侵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由此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3 运用微信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3.1加强载体建设,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

利用微信的群组功能建立班级学习组群,搭建学习与教育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建立的班级群组,将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放到微信学习群组中.笔者在教学中创建了“青年宣言”的学习组群,将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学生集中到组群里.不仅使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施加教育和影响;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的地位更对等.在这样的平台里教师更容易接近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准脉搏,引导学生走出误区,纠正学生们的认知偏差.通过学习组群的建立,充分发挥时空优势,开辟思想政治理论的第二课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四十五分钟.这个平台,实现了微信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完整的、虚实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这种做法还可以推广到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中.

3.2加强主体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微信时代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质外,还需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目前,这支队伍受自身素质和工作思维等因素的多方面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面微信的使用程度远远不够,为此我们亟需建设一支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微创新”:一是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断提升其理论素质,改革教育方法,注重疏通和引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说服力;二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媒介技术素养,熟练、科学地驾驭微信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重视客体对象,增强大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教育能力

在微信时代,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认知事物的方式方法与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信息素养教能够有效防止微信等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够使大学生理解并掌握新媒体的常用手段,认识新媒体传播的本质、特点和运作方式,培养大学生对形形色色价值观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选择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能够科学地利用手机媒体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进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高校还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理性地使用微信,做到使用有节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最后,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在日益放大,监管校园网络舆情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各方管理者的职能,出台相关措施,加强监管,营造安全互动的氛围.具体是一方面,建立微信的信息反馈和信息监控机制,不断提升高校对微信平台的管理水平.加强与微信运营方之间的合作,出台大学生微信监管方法;运营商在监管微信平台运行时,及时将有效信息反馈给高校,使高校能够有效地掌握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鉴于大学生喜欢在微信上‘晒心情’、‘谈感悟’,高校可以通过监控微信及时了解学生的观点想法,组建一支由部门技术人员、学工队伍、学生监督员组成的微信监控队伍,对学生微信平台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管理,发现有特殊倾向的大学生要尽快进行干预和心理疏通,避免校园群体事件和恶性事件的发生.”[3]另一方面,建立官方舆论阵地,充分发挥高校官方微信平台的作用,及时公布和更新时事热点和学校动态,宣传主流舆论,发布权威信息,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微信用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微信[EB/OL].微信官方网站.http://weixin.qq.com.

〔2〕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青年教育,2011(3).

〔3〕吴欣遥.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与新举措[J].理论导报,2014(7).

G641

A

1673-260X(2016)04-0265-02

2016-01-02

猜你喜欢
微信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