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字农业平台提高现代化大农业人才质量

2016-03-29 08:15姜新通李伟凯张福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研究生现代化

姜新通,李伟凯,翟 哲,张福军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北京 102300)

利用数字农业平台提高现代化大农业人才质量

姜新通1,李伟凯1,翟哲2,张福军1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北京102300)

数字农业培养平台是应用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基础平台.本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信息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举措为例,探索如何提高现代化大农业人才质量.

数字农业;农业信息化;工作站

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构想,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数字农业”随即产生并得到广泛发展.数字农业(Digital Agriculture,简称DA)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3S技术(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为依托,对农业的各个方面、各种过程、各个部门进行全面数字化的管理及存储,同时生成动态空间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对其各个现象、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对涉农的所有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与可视化的设计、控制、表达和管理的新型农业技术.

我国在2003年举行的“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宣布了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将组织实施“数字农业”科技行动,积极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时做出了“黑龙江具有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有利条件,坚持走现代化大农业之路,在全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标志着以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为特征的全新数字农业模式日渐成形,也正在对农业的生产和管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它将传统的农业生产带入了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走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农业信息化就是培育、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应用于农业领域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消费、市场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对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1-5].

1 我校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较早实施精准农业和数字化农业研究的,作为垦区唯一一所农业高等院校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已经成为垦区最重要的科教基地,承担了国家和黑龙江垦区较多的与数字农业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为黑龙江垦区提供农业信息化领域高层次人才,更好地为现代化大农业提供技术服务.该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各种农业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体现出农业信息知识的前瞻性、先进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并且要保证大量的专业实习和实践训练.

由于农业信息化专业设置较晚,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都亟需完善.我校农业信息化专业的生源主要是来自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这些专业的学生信息化专业基础知识较好,善于利用计算机等辅助工具进行宏观数据统计分析,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农业科学技术的专门知识不足,对农业生产实践、过程管理和市场等各环节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知.

现代化大农业需求的人才需要兼具农业科学技术和信息化两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我校在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我校与黑龙江垦区的优势与特点结合起来,提高硕士研究生,特别是农业信息化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保证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仅能更好的适应黑龙江垦区数字农业的建设需要,还要充分的挖掘现有的物质资源,发挥出先进设备的优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创建数字农业培养平台”这一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将数字农业作为提高农业信息化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同时,要充分利用好黑龙江垦区先进的设备和人才、技术应用优势,弥补该专业在专业实习和实践训练方面的不足.

2 利用数字农业培养平台提高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农业培养平台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专业研究生培养时期的一个基础平台,是指在不影响正常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基础上,开设多门与数字农业息息相关的专业技术课程,以选修课和项目实践的方式给予以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更多接触和了解数字农业的机会,并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考察、项目跟随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业信息化专业是与数字农业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发展方向具有时代气息.所以我们只有紧紧抓住数字农业这一主题,调整好方向,准确找到切入点,才能为黑龙江垦区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提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需要的是视野开阔、既有技术又会管理,而且对垦区文化高度认同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提高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我们更注重的是要增强所培养人才的适用性,提升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2.1依托垦区科研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人才的适用性

作为中国最大的也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垦系统,以黑龙江垦区为依托创建数字农业教育教学培养平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作为黑龙江垦区重要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工程的技术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2001年与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建立了“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示范基地”,并建立了区域自主型GPS差分站.2003年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大规模现代化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3S技术在大规模农场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农业种养殖信息系统开发及农民远程培训等.2006年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车载农田土壤信息快速获取关键技术、多平台作物生长信息快速获取关键技术、精准农业生产设计和平台开发以及农田作业机械智能导航控制技术等.近年来,由于黑龙江垦区寒地水稻种植面积的大范围扩大,与此相配套的应用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抢抓机遇,先后在八五九农场建立了水稻育种智能温室大棚基地,在胜利农场研发了水稻生产过程全程监控和自动喷灌系统.在这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很多信息化专业的研究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程或部分参与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的前期研发、设备的现场安装、系统的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理论储备,而且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应用机会,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院企双方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学生的普遍评价是动手能力强,接地气.依托垦区科研项目育人,增强了培养人才的适用性.

2.2依托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农业信息化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站

黑龙江垦区农业装备现代化程度高,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2009年底,垦区拥有农机总动力达604.5万kW.近年来大批量引进的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精量播种、变量施肥于一体的智能化大型农业机械1764台套,重点装备了266个现代农机示范区.现有农用飞机47架,航化作业面积119.5万hm2,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高达96%,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以此为基础,在友谊农场开展的精准农业试验区已经接近了国际农业生产的先进水平[6].如何利用好黑龙江垦区目前的现代化设备优势和大量的创新项目,来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研究生,一直以来都是黑龙江省高等农业院校思考的方向,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在项目实施的企业里建立研究生培养工作站,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更利于学生直接掌握企业的应用需求,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目前我们已经依托项目实施单位建立了几个研究生培养工作站.如何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站和进站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校内培养和进站时间的合理分配、工作站的长期合作和成效评估等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3建立校内、企业双导师制,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在校内人才理论培养方面,我们利用现有的成熟、先进、完整的项目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课程中加开与之相关的选修课,或者由项目负责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与此同时,适当增加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工作站的实习时间,真正做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对已经进入导师工程项目和工作站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反馈,为创建数字农业培养平台积累宝贵经验.为了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适用性,我们还在技术水平和研究需求较高的企业内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技术人员或者专家作为农业信息化专业研究生的第二导师.在项目实施单位承担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今后的目标是力争每个进入工作站的学生都能够配备一名企业导师.

3 总结及展望

目前,我们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信息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基础创建了数字农业培养平台,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对数字农业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方向上的应用有着全方位的了解,同时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来完成某一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使学生在该领域能够较独立的或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实际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并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积累一定的经验或成果.再结合农业院校自身教育教学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利用研究生工作站或与有实际项目任务的单位合作,共同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任务.逐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也构建了培养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体化框架.

我们坚信,在农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研究生教育改革迅猛发展大趋势下,“创建数字农业培养平台,提高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高万林,李桢,丽娜,王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3):257-261.

〔2〕郭庆然.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09(4):70-72.

〔3〕陈智勇.创造应用型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25-127.

〔4〕秦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途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9(9):26-29.

〔5〕肖顺华,刘峥,杨建文.关于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基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2,29(3):60-64.

〔6〕杨树果,高振.黑龙江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效应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3):101-105.

G643

A

1673-260X(2016)04-0055-02

2016-02-20

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GJZ201301070);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项目(2013Y07)

猜你喜欢
黑龙江垦区研究生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黑龙江垦区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
黑龙江垦区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黑龙江垦区闹春耕
黑龙江垦区北安管理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