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2016-03-29 10:27:57邓丽平
传播与版权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出版社

邓丽平



教材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邓丽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传统出版社面临着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挑战。就教材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策略进行思考,建议从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建设、网站资源建设、数字教材建设和智能教育平台建设几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教材出版社的内容优势,稳步推进。

[关键词]教材出版;数字出版;出版社

[作 者] 邓丽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展开了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探索。对教材出版社而言,尽管纸质教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随着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蓬勃发展,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已经迫在眉睫。由于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还有待探索,教材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建议从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建设、网站资源建设、数字教材建设和智能教育平台建设几个方面着手,稳步推进。

一、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建设

教材配套数字资源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必备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以及教材服务支持专业化、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更新,教材配套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提升教材质量及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方面,甚至将成为教材出版社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方向。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配套数字资源的载体形式主要是多媒体教学光盘,一般包含教学设计、电子课件、参考资料、实验视频、示范课视频等内容。多媒体教学光盘属于相对传统的配套资源,能够满足教师教学的基本需求,对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辅助,是教材使用的有力支撑。多媒体教学光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政策的调整等不断更新内容、提升制作水平。

近年来,伴随着翻转课堂和网络教育平台的兴起,“微课”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微课”是指按照教育教学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特点是时间短、内容精、主题突出,适合学生和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移动设备进行专题学习。“微课”作为一种碎片化的新型教学资源,比传统的教学课例更受欢迎,“微课”既可以在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也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资源。

不管是多媒体光盘还是“微课”,与纸质教材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在制作阶段需要借助多媒体或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出版企业而言,往往需要委托技术公司进行后期制作,或者与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开发,但无论是哪一种开发模式,都由教材出版企业起主导作用。在内容方面,则可以由教材出版企业自主策划,采用众包或定向征集的方式组稿,由教材编写组和编辑进行专业把关,以保证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网站资源建设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企业官网已经成为企业的标准配置。对教材出版企业而言,与教材配套的网站资源建设就成为教材售后服务的重要环节。同时,网站资源建设也是教材出版企业积累数字资源、探索数字出版转型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网站资源建设往往需要专业团队进行维护,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成本,所以我国多数教材出版企业在网站资源建设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有少数几家系统化、规模化的资源网站。

在Web2.0、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浪潮冲击下,传统的“打开网站、寻找资源、下载资源”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线浏览、在线编辑、定制化的个人主页、资源的主推送、通过社交网络等获取和使用资源的方式正在逐步发展,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式。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材出版社也需要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向内容运营商和内容服务商转变,教材资源网站也需要尝试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平台功用。同时,为了保持在行业中网站建设的竞争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教材的出版和发行,宣传企业及产品形象,为广大用户提供教材配套资源和服务平台,教材出版企业还需要了解网站建设的最新技术和动态,掌握用户最新需求,对网站进行定期的升级改版。

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导致教材出版企业在网站资源建设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走在前端的教材出版企业正在探索PC版网站、移动版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PC版网站主要侧重为用户提供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移动版网站主要实现资源向移动端迁移的功能,满足用户多终端的访问需求。微信公众号与PC版网站及移动版网站则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形成立体化的平台及资源服务,实现平台之间的相互引流,从整体上形成合力,从而提升教材服务质量,扩大教材品牌影响力。

对于网站资源建设的模式,建议教材出版企业充分发挥教材编辑的主观能动性,采用教材编辑建设和维护网站资源,少量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的模式,这样既确保了网站资源内容的专业性,又节约了人力成本,还能够促使教材编辑尽快向数字出版转型。

三、数字教材建设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学习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数字教材将逐渐进入课堂,将来甚至有可能取代纸质教材的市场地位。同时,数字教材的建设也将进一步完善教材服务,提升教材的专业支持水平。

目前市面上的数字教材形式多种多样,使用终端主要分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两种。早期的数字教材充分依托平板电脑,学生上课时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师手持的平板电脑与教室的大屏幕同步。这种数字教材的优点在于可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小范围控制学习进度;缺点在于硬件设施的成本投入很大,且容易对学生的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数字教材的缺点直接导致其无法大面积推广,于是就逐渐发展成为由教师手持平板电脑,与教室的大屏幕同步,学生仍然使用纸质教材,通过观看大屏幕与教师互动学习。还有一种数字教材是以智能手机作为终端的。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扫描”纸质教材的某个片段或某张图片,即可链接到智能教育平台上该部分内容的相关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文本、视频、动画或虚拟现实场景,并可以实现互动。这种数字教材更适合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无论哪一种数字教材,与教育平台往往是分不开的,需要利用教育平台链接资源,并利用平台进行教学评价。

未来的数字教材除了应具备传统纸质教材的特点,如教育性、科学性、思想性之外,还应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学的发展。首先应当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目标。同时,数字教材还应有利于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适应教学过程中的选择性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如何借助技术载体与平台优势,使原有纸质教材的优势与特色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互动性、过程性和选择性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需要教材出版企业思考并构建科学有效的数字教材建设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整体把握数字教材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定位,逐步确立数字教材的编写理念,并形成数字教材的编写方案。

数字教材的内容资源从媒体形式上可分为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动画资源、文本资源、图片资源等;从教学环节上可分为问题的引入、内容的讲解(自主探究)、总结与回顾(问题解决)、练习与巩固等。需要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内容上既要关注学生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有较强学科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的编辑团队负责策划与实施,并且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进行资金、技术等相关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在内容资源建设的初期,需要集各方之力形成数字教材建设的新模式,确定未来长久建设的工作机制,考虑资源产品化之后的市场及应用。

四、智能教育平台建设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掌握互联网用户的平台纷纷利用用户的行为数据,分析用户需求,投其所好地为用户提供资源,并挖掘用户需求,投放合适的广告,或开发适合用户的产品。传统的离线获取或网站下载资源的方式既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用户获取资源的需求,也不能为出版企业提供可靠的资源使用信息。针对教师需求,打造具有专门功能的应用平台,是当前互联网环境发展下的必然选择,而且刻不容缓。对教材出版企业而言,建设一个交互性、生成性更强的在线数字教育平台,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的数字资源,同时实现教学、评价、管理等功能一体化,为教育教学形成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数字产品对教材发展、营销的引导作用。

由于智能教育平台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技术更新换代太快,加之前期资金投入非常大且收效慢,传统教材出版企业往往觉得力不从心,目前仅有少数几个教材出版企业走出了实质性的探索之路。但智能教育平台是未来数字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对教材现有市场的维护还是从出版企业未来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长远发展来看,都需要给予重视。因此,建议教材出版企业考虑与技术公司合作进行平台的共建和资源的共建,使已有的数字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解决目前教材市场维护对资源服务的强烈需求;或者与现有成熟的教育平台进行合作,将自主研发的资源移植、嫁接到教育平台上,实现双方的共赢。同时,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教材出版企业还应该建立一个内部资源管理平台,以实现生产线流程监控、资源分类整理、内部管理、产品输出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这是教材出版企业未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

总之,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建设教材配套数字资源体系,需要将教材出版社的品牌优势、教材的内容优势,以及市场资源、技术平台等相结合,突出教材配套数字资源体系在编写理念、风格特点、内容设计等方面的一致性。系统化、立体化、数字化和现代化的教材配套数字资源体系,对教材整体品牌影响力、教材建设的服务支持方面都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聂振宁.数字出版:距离成熟还有长路要走[J].出版科学,2009(1):5-9.

[2]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 (4):467-474.

[3]张维,邓强庭,冷怀明.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科技期刊的应对措施[J].编辑学报,2013(2):179-183.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出版社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我等待……
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 04:10:14
你想踩着哪一款轮子飞驰?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24:33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34:07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11:36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36:15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00:09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0: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