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2016-03-29 09:37刘桂芹,刘玉涛,孙瑞国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农民培训

职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问题是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在关注的热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农民或者说新型农民的素质问题成为焦点。本文主要针对职业院校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存在问题及建议进行了探讨。

职业院校;新农村建设;作用

2005年,农业部在 《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培养职业农民到新型农民,再到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随着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不断深入。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就急需一大批具备较高文化素质、较强接受新技术能力和新经营理念的农业劳动者。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党和国家近年来农村工作的重点。

党和国家在制度、政策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职业院校尤其是农业职业院校,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积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从新农村建设需求出发,调动全校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富农的人才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1 我国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及岗位现状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十分落后。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总数达到9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劳动力达4.8亿人,其中有2亿左右为剩余劳动力。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年限平均为7.3年,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49.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2%。在农村外出流动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2.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3%。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有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仅有0.13%,接受过短期培训的有20%,三项合计仅有23.53%。同时在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群中,他们大多数人来自农村,多为未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和高考落榜的学生。而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教育和培训的高达76.47%。因此,农村劳动力接受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较少、素质偏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因此,他们不能或不敢涉足收益好、技术含量较高的特色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据有关部门统计,56%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近60%的岗位要求工人业务熟练。也就是说,文化程度偏低限制了农民工就业的领域,导致他们只能从事“脏、乱、险、累”的体力劳动,从收入来看也处于最低层,低收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成了农民工就业的主阵地。

2 职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1鼓励教师深入基层 服务新农村建设

2.1.1送教下乡工作。从2009年开始,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曾先后多次利用周末和农闲时间,带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走出校园,深入农村生产一线,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和技术带给农民。几年的实践证明,送科技下乡这种教学形式比较灵活,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农民盼望着专业老师的到来,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为农业朋友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教师把从基层得到的信息和资料带回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了技术服务和教学实践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2.1.2阳光工程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本情况为:2012年共900人参加培训,2013年共1 250人参加培训,其中850人为单项培训,圆满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培训任务,使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提高了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

2.1.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14年培训151人,2015年培训200人,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以实际操作为主、室外教学为主、田间指导为主的教学宗旨。从实际出发,将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示范点,或以现场操作的方式直接进行手把手教学。通过培训促进学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给学员带来全新体验,实地学习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让学员为之振奋和无限感慨。同时充分利用培训平台,让学员相互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形成资源共享。

2.1.4河北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承担河北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以2012~2014年三年来培训情况为例,共办培训班47次,培训人数2 663人,累计1 680学时。参加培训人员中男性占64%,女性占36%;工作地点统计来看县级占55%,乡镇占45%;从职称情况看初级职称占14.9%,中级职称占14.2%,高级职称6.8%,无职称占64.1%;从参加培训次数来看99.8%的人只参加过一次培训;涉及行业以种植业和畜牧兽医专业为主。接受技术培训的人员多数是有一定经验的农村种植、养殖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和县、乡镇农技干部,这些学员现在都已经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者和传播者,在农村第一线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发家致富。这些掌握了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成为“农业专家”,他们生长在农村,创业在农村,为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总体来说,接受培训人数与从事农业生产总人数比较,所占比例还很低,因此我们的培训任务还很艰巨。

同时,本院教师主持编写了 《花卉生产技术》、《养猪与猪病防治》和 《食用菌生产技术》送教下乡系列丛书,同时主编了阳光工程系列教材 《花卉栽培实用技术》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 《蔬菜生产与经营管理》等。这些配套丛书的编写,为农民朋友的生产活动提供了便利,解决了老师不能及时解答的困惑,成为了他们的好伙伴、好朋友。

2.2通过推广科研成果,帮助农民致富。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在研究和推广实用技术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拥有大量科技人员和科研成果,而且学院还具有很强的信息优势,起到了向农民传输科技信息,帮助农民应用新技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例如,本院教授侯桂森老师所带领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团队,足迹遍布京郊大地,为河北省乃至京津地区的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河北省保定的易县、涞水、阜平,石家庄的辛集,承德的宽城和北京的通州等地,都是他们的常驻基地。

通过职业院校的科技推广,不仅使农民致了富,最主要的还改变了农民的观念,使农民知道依靠科技、顺应市场、凭借劳动,在农村甚至在深山区同样能够致富,唤起了农民勤劳致富的热情,使农民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民。

2.3通过建立综合示范基地,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服务。学校采取与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合作等形式建立校内、外综合示范基地,集科研、示范服务与教学实习为一体。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形式,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学校在永清、固安等地建起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针对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解决了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也丰富了首都和地方人民的菜篮子。学院通过这些方式服务了周边的农民、培养了农民同时也带动了农民,逐渐使农民变为新型职业农民。

2.4立足本职,教书育人。近10年来,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累计招收种植业相关专业的大专、中专学生4 000人左右,养殖专业学生3 000人左右。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并取得了中级工或高级工的职业资格证书。许多人已经成为了专业技术骨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当地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只是全国众多职业院校的一个缩影,由点到线、由此及彼,都可以反映出职业院校在教学、科研、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乃至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

3.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多数出去打工,只有父母一辈留守农村,这就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受到限制,尽管新型职业农民已见雏形,但从整个农业领域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分布不均、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3.2职业教育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对社会办学、民间投资办学支持力度不够,职业院校也未完全承担起职业教育社会化的责任,使一些跟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3.3政府应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与扶持。目前,职业院校经费投入不足,许多设备陈旧,实训基地的配套措施薄弱,这些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4 建议

4.1国家应出台优厚的惠民政策,加大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接受过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有志青年,让这些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工作,让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2对于那些不能进入中职、高职学校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国家可以提供多种培训渠道,让他们自行选择。首先可以通过短期培训或定向培训等形式,提升他们在现有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第二,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门新技能、新技术,从而为从事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打好基础。

4.3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与扶持,完善职业院校教学设施,改变实训条件,更好的为教学和社会培训服务,为提高学生和农技人员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是职业院校应尽的职责,职业院校具有技术和人才等资源优势,要勇于承担下这一艰巨的任务,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处理好以上多方面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自身不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课题为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为:2015030357

065000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刘桂芹

刘玉涛孙瑞国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农民培训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