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武,胡战熊(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静宁县分校,甘肃 静宁 743400)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的做法和成效
李占武,胡战熊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静宁县分校,甘肃静宁743400)
针对当前农村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的现状,静宁县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严格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始终坚持立足产业、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职业农业;教育培训;做法
随着城镇化进程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加之传统农业种植比较效益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感觉种地不划算以及农产品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摞荒地随处可见。深入乡村到处可见铁将军把门的现象,即便有一些中青年人留在农村,那也是情非得己!不是上有年迈的老人就是下有年幼的孩子而无法脱身。目前,扎根农村,没有离乡背井,长期务农的大都是那些年龄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妇女,他们已经成了当前农村的主要劳力。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收益率,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地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中、青年人回乡务农己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针对当前农村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的现状,静宁县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严格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始终坚持立足产业、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自2014年项目实施以来,紧紧围绕县域苹果、蔬菜和旱作农业等优势主导产业,有针对性的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学员,把长期扎根农村,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产业收入较高、示范带动作用比较突出、且在产业管理上达到一定专业水平的种植大户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经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详细排s、认真调查,严格审核,确定为最终的参训学员。在理论培训和田间实训过程中,强化管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集中理论授课,现场实训更加注重个性指导、学教结合和互动交流环节,使学员广泛参与培训,乐在其中,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农广校做为承担全县农民培训的培训机构,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指定专人做为项目各环节的业务经办人,同时根据开设专业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选聘了工作责任心强、理论知识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省、市、县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富有一定理论基础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乡土农民专家为专(兼)职培训指导教师。在项目培训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抽组技术力量自编适合本县旱作农业发展和蔬菜、苹果生产乡土培训教材,授课教师基本上全部制作了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为开展理论培训和现场实践指导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储备基础。
(二)不断强化责任意识,靠实任务,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
为了切实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县农广校始终坚持既各负其责、又分工协作的原则,确定专人负责建立台账、规范项目总结,收集整理培训过程中产生的全部资料;专人负责摄像采集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交流;专人负责培训对象的个人相关资料采集。每期每%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完成规定的培训学时,%主任在每期培训前和结束后及时报送培训资料,要求所有的培训原始资料齐全、规范、完整。培训结束后,经过整理汇总,有针对性的刻H并向学员无偿发放理论讲授和田间实训光盘,制作完成了静宁县新型农民培训剪影集——《在希望的田野上》,完成了一部反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的专题片——《金钥匙打开致富门》,为今后的宣传培训扩大影响,提高效果,留下了宝贵的音像资料。
(三)集中讲授,系统培训,从理论的高度不断提高参训学员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水平
按照培训计划,县农广校在省、市、县涉农部门中精心选聘富有多年工作经验且理论功底扎实、群众口碑好的主讲教师,积极组织人员认真编写讲义,及时与学员电话联系,加强衔接与沟通,按照集中培训,分%管理的模式,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实行统一食宿,统一地点,统一资料,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统一参观学习的要求,让他们在短期的培训时间内既感受到培训机构的温暖,又系统的接受理论知识讲解,从中体会在生产中应用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四)创新机制,互动参与,提高质量,把理论学习和技能提高融合到实践第一线
项目培训实施以来,农广校对既定的培训对象实行定向培训为主,按区域分期进行实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需施教和个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灵活开展培训,突出一线教学法,注重田间地头的实践操作,延长培训时数,确保培训质量,实现现场培训,实地示范。培训以县域内有代表性的产业生产现场为基地,先后在城S东山梁、五州果业合作社、李店常坪、新店任刘塬、细巷中堡和城S高湾等实训基地进行了多次现场实训指导,让学员把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寻[不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
1.参与式培训。为紧密联系当前产业发展特色及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农广校采取了参与式培训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先后印制了《静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宣传挂图》、《静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知识问答》和印有农广校简介的宣传采页6 000余份,在深入乡镇s底调查和集中培训及田间实训过程中及时发放给老百姓,让群众共同参与,加深他们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理解,同时,密切联系新闻媒体,及时对静宁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进行宣传,先后在静宁新闻、平凉新闻节目中报导,通过媒体报导,使全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能够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二是在确定专业主讲内容时,首先征求部分学员代表的意见,然后由主讲教师再根据学员要求和培训规范制定主讲内容,安排培训课程,进一步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三是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除统一讲授基础知识外,学校还采集了大量的实物标本,由指导教师现场模拟,学员动手,进行示范性培训教学,学员在教师的协助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环节,提高了学员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培训目的。
2.现身说法。在教学培训过程中,学校及时安排乡土技术能手和学员中的带头人,在课堂或生产基地介绍他们的生产经验、发展思路、收成效益情况,让学员们互相探讨对科技的认识,同时把培训时主讲教师的讲课内容,通过农民熟悉的语言和身边成功的现实事例告诉他们,鞭策激励其他学员,进而提高培训效果。
3.观摩学习。信息也是生产力,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学员的思想认识,增长他们的见识。农广校积极组织学员到庄浪县朱店镇现代苹果管理示范园、庄浪万泉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天水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天水南山花牛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天水北山万亩樱桃示范基地进行参观考察,深入生产一线,参观当前果品生产和管理的示范基地建设,让他们开阔,界。通过实地观摩考察学习,提高学员的认识,以看得见、s得着的现实事例教育培训学员,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开通QQ群服务业务。为了便于学校与学员、学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农广校及时开通了静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QQ群服务业务,通过网络沟通进行远程教学指导,使学员在工作和农事生产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随时登H QQ群,服务中心负责及时联系相关专家、教师,解难答疑,达到在培训中服务、服务中指导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五)规范培训管理,抓好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培训工作有始有终
按照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农广校在认真搞好s底登记,建立信息公示制度,规范培训台帐,建立点名册,考试考核成绩册,专兼职教师信息资料册,准确记H,并妥善保管受训学员个人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采取不定期的随机走访或电话咨询,及时了解他们的果品生产情况、从业动态、思想状况,从中掌握培训环节上应该继续完善的步骤方法,并主动为他们解决执业中遇到的技术疑难,使学员们始终感觉到,虽然培训是阶段性的,但农广校对农民提供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永远在路上。
(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升学员从业能力
去年,县农广校对2014年己经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果树生产专业学员,经过申请,组织他们在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参加了甘肃省国家职业技能果树生产工初级技能鉴定。通过理论考试和现场技能操作,重点考查学员果园综合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能力。据了解,这次针对全县培训农民开展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静宁县还是第一次。我们相信,这批活跃在静宁大地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必将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4-5月份,农广校将组织2015年参加培训的150名苹果生产专业学员进行技能鉴定,对符合条件的学员发给技鉴定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一)初步掌握了目前全县农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状况。
1.农业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45-6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仍然是农村劳动力大军中的中坚力量,40岁以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占不到总人数的30%。
2.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从业人员的30%左右。
3.40—50岁之间在家务农的中青年劳动力之所以不能外出,大都不是不想出去,而是由于自身身体原因或父母年龄偏大需要人照顾,无法离开。
4.南北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一方面南部果农异地承包土地发展果园的人员在增加,另一方面,西北部高海拔地区却出现了大面积耕地摞荒的现象。
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出台一系列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的收益率,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中青人回乡务农。如果不早作准备,及时应对,今后的农村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今后谁来种田”、“谁来为我们卖粮食”的问题绝不是危言耸听。
(二)参与式的互动培训很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在培训过程中,农广校不但印发了宣传挂图、知识问答等资料,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突出实践教学,让学员随时提问题,互相谈看法,谈平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听、思、辨,再由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使他们融会贯通,正如雷大一位参训学员谈他对培训的感受时说的:“*开始培训的时候,我以为会和以往一样照本宣科,肯定枯燥乏味,没想到老师在课堂上还和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讲到果树修剪的时候,既有果树实物标本,还拿出了黑板在上面画上枝条进行现场演示,让我们一目了然”。
(三)参观考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组织参训农民去外地参观考察,对增长见识,开阔,界有很好的效果。在去天水花牛基地参观后,大多数果农都在叹惜,“人家把果树管理的那么好,每棵树都象一个人剪的一样,真是不看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不过是井义之蛙,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人家对果园的精细化管理在我们静宁还很少看到,人家引进使用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尤其是当看到象风机一样的防霜机时)我们还没见过呢?”由此可见,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农民出外考察学习也是培训方式的有益补充。
(一)要想方设法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拓展产业培训渠道
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总体要求,必须要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切实加强对培训及培训基地的建设;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自觉性。同时要更进一步确立农广校在农村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在资金、人员编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工作中把培训与提高农民在非农领域就业能力相互结合,注重实效,真正达到教育农民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把种地务农真正做为自己的职业)的目的。
(二)要根据当地产业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以县内需求为导向,发展有前途的高技术含量的技能培训,重点围绕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等方面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附加值,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为实现学员异地或就地就业创造条件。
(三)要切实树立农广校的技术培训形象,把农广校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当做一个培训的品牌,真正发挥其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把农民朋友最渴望的实用技术送到最基层,同时把他们的需求及时的反馈给我们的农业主管部门,从而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享受到惠农培训项目的温暖。
(四)要切实出台一些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扶持政策,做到技术支持与资金扶持的有机结合,使想种地者有收益,能种地者多收益,否则,即使培训搞的再扎实,技术掌握的再好,没有相关政策的跟进,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编辑:刘国华)
F323.6
A
1673-9019(2016)07-0054-03
2016-03-14
李占武(1965-),男,甘肃静宁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