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1.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武川乡人民政府,甘肃 白银 730900)
新农村发展视域下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分析
李晓华1,2
(1.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武川乡人民政府,甘肃白银730900)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在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发展进步,城市化建设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也在进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村是各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进行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农村发展视域下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使农村逐渐向城镇化进行转变。本文主要针对新农村发展视域下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而使农村向城镇转变,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良性的发展。
新农村;发展视域;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
我国在新世纪中,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途径。在进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和谐发展,并且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但要将社会和经济发展趋于和谐,还要使农村的政治、人文等方面趋于和谐,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水平。农村城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面对最为主要的问题,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这之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对长期以来留下的各种矛盾。在新农村发展视域下进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对于我国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产品配置缓慢
小城镇中的各种公共设施的配置条件非常差,而且设施的更新也非常慢,这对于小城镇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有些全新的公共设施在投入使用之后,相关部门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现状就是农村对比城镇的重要差别。
(二)资源优化利用效果有限
对城镇中的各种资源应进行高效的规划和利用,争取做到将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程度,并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和开采计划。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农村的城镇建设,阻碍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生态环保意识薄弱
城镇承载量有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进入城镇,人口和资源压力增大,企业数量也急剧增长,其所排放的污染物也随之迅速增加,大多数的区、县专门处理污水、垃圾的设施还没有建成,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和废弃物直接排放到周边的农田当中,环境污染很严重。此外,由于规划不合理,资源不能很好地整合利用,造成了土地等资源的浪费,使城镇化出现了生态危机。
(一)加强重点镇建设
1.要选好重点镇。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小城镇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并选择出一些小城镇,优先发展,并出台相应的发展计划,对小城镇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政府部门在选择重点镇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小城镇的资源类型、地域性、周围环境以及主要产业链等影响条件进行考量。重点小城镇的这些影响条件要有较大的差异性,否则就不能够有效发挥出重点镇的模范带头作用。
2.加大重点镇的政策扶持。政府部门在选出重点镇之后,就应该对其进行政策上的扶持,提高资金的投入量,并在进行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对重点镇有所倾斜,在一切资源上要确保重点镇优先使用,这样才能够提高重点镇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并形成模范镇。另外,还应该提高重点镇的管理力度和执法力度,对重点镇的规划、施工、发展等都应进行良好的管理,并且防止违法犯罪的现象发生,在此前提下进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提高重点镇的现代化水平,进而使其在真正意义上起到模范镇的作用。
政府部门在对重点镇进行选择之后,就应该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防止重点镇的发展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这样就不能够起到模范镇的作用了。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针对各个小城镇的特点,应用多种管理模式,并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采用异地新建的形式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在进行融资的时候,应选用政府部门、集体以及农民三位一体的方法进行。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发生变更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应对小城镇内部的各种公用设施进行更新建设,并建立养殖厂、蔬菜种植地、粮食存贮、农村合作社等等,对农民原住房进行拆迁重建,给农民一定的资金补偿。
(二)合理规划布局,生态健康发展
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是小城镇良好进步的重要基础,例如对老旧的房屋进行拆迁重建,对比较差的区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城镇中的各个区域设定其具体功能等等,而且这些方面的规划都要按照小城镇发展的需求进行,不能够将规划标准定的过高,超出实际能力水平,此外,也不能够将固化标准设定的过低,这样对于小城镇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就一定要按照城镇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进而促进重点镇的良好发展,慢慢促使周边小城镇一同发展进步。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在对一些小城镇进行调查发现,其中的基础设施水平只能够满足当前的使用功能而已,甚至有些设施还很落后,公共设施也不符合正常使用标准,不能够满足小城镇的人口增长和发展的需求,这就更不用说促进小城镇的良好发展了。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针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进行大力的资金投入和建设。
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性工作,在新农村发展视域下进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以及我国农村在长期发展下留下的各种矛盾,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农村逐渐转向城市的过程,是我国社会更加文明、经济更加发达、科技更加进步的关键。在我国新农村发展视域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正在逐渐加快,这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农村城镇化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夏泽义,赵曦.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三角关系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08):254-258.
[2]尹建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研究:以英山县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李晓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4]苗雨君.基于国内外城镇化发展实践的齐齐哈尔城镇化建设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5,(05):133-135.
[5]谢云,雷海章.新时期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5,(02):106-109.
(编辑:刘国华)
F291
A
1673-9019(2016)07-0014-01
2016-03-23
李晓华(1986-),女,甘肃白银人,主要从事农业综合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