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田庆林
加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提高农村沼气使用效率
本刊记者田庆林
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工作是沼气建设事业的生命线,后续服务管理质量的好坏关乎沼气建设事业的成败。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我省沼气建设由过去小范围的试点示范发展到大规模的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社区的卫生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深受广大农民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的欢迎。
截至目前,全省适宜开展农村沼气建设的81个县市区已经全部开展了项目建设,累计建成户用沼气116万户,户用沼气行政村普及率达到48.69%,农户适宜普及率达到29.4%。共建成乡村服务网点4 792处、在建的60处,县级服务站5个。网点实行了“3+1”运行模式,即县有站,站有管理技术干部;乡有点和区域服务网点,分站有专干,区域点有公益岗位维管人员;村有协会,协会由维护管理人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28.4%的服务网点实现了协会领办方式管理,57.1%的服务网点以县农村能源办统管与个人承包相结合方式运行管理,14.5%的网点完全由村委会代管。后续的良性发展,促进了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随着沼气事业的快速发展,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沼气配件供应难、沼气池出料难、农户维修难,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低、沼气池质量合格率低、新技术推广利用率低,病池率高、废池率高、农户不满意率高等。据统计,全省已建成村级服务网点运行情况为,正常运转的2 994个,占总量的67.5%,间歇运行1014个,占22.8%,不运行431个,占9.7%,正常运行和间歇运行网点占到总数量的90.3%。
针对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认识不足,村级网点建设标准低,农村沼气运行机制不健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对国家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超前谋划,科学论证,搞好项目筛选,建立沼气建设项目库。
整合各方资源,多方协调,与环保、扶贫、卫生、城乡建设以及农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进行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捆绑投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中央投资农村沼气项目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养畜、改水改厕、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投资综合效益。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沼气终端产品补贴机制,建立财政对农户使用沼气及沼肥的补贴政策,鼓励和吸引企业、个人及金融机构投资农村沼气建设,构建一个多元补贴、多路径发展的农村沼气建设新格局。相关专家建议国家和省级应扩大农村沼农用气补贴的范围,加快沼气安全使用补贴的落实,激发农户主自建设、自我管护、安全使用的热情。在补贴的标准和范围上要深入研究,尽可能起到激励功效,同时也要倡导和鼓励与国际能源公司对接,探索推进CDM项目补贴等形成多元化激励政策,从而构建一个多元补贴、多路径发展的农村沼气建设新格局。
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后续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方式多样”和“发展产业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利益效益化”的原则,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在后续服务体系建设中增加县级站、区域性服务中心站建设项目,整合、优化村级服务网点布局,建立健全县、区域(乡)、村“三级”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提高后续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多方筹措解决农村沼气维管人员工资报酬,鼓励有积极性、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依托现有的村级服务网点,组建农村沼气专业服务公司或协会,逐步实现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的专业化、物业化,建立模式多样、上下贯通、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农村沼气服务格局,全面提高已建沼气池使用率。
其次,要创新后续服务模式。坚持以“政府买单、群众点菜”的形式,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确保管护资金主要用于年度服务费、和技工意外工伤、进出料车运行成本和应急服务车的保养维护、网点租金等方面支出;因地制宜的组建专职或兼职相结合的后续服务体系,为沼气用户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后续服务。整合资源,合理建站布点,以“大中型沼气工程+户用沼气”区域服务网点运行模式、“果——牧——沼产业结合”区域服务网点运行模式、“公益性岗位+沼气协会”区域服务网点运行模式、村级网点整合区域网点运行模式、能人领办村级网点运行模式、托管式服务模式(大棚沼气村级服务网点),顺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大力发展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站、规模化沼气生产厂建设等运行模式,把争取财政补贴作为突破口,将农村沼气后续管护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而稳步推进户用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开发新材料,利用新技术,开发新的成型配套的装备来建设农村沼气进一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探索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努力实现户用沼气后续服务由建站布点为主向注重可持续运行转变,发挥市场经济运行体系的新途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