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防治

2016-03-29 04:44王莉,王立宏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防治

摘要:本文总结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丝黑穗病菌属于担子菌亚门黑粉菌料轴黑粉菌属。病部黑粉即为病菌的冬孢子,为球形或椭圆形,茶褐色,表面细刺明显。许多冬孢子常集结成团,但粘结不紧,较易散碎。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危害,笔者通过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实践,现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总结如下。

1 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雄穗。有些自交系或杂交种在苗期也能表现症状,如节间缩短,植株弯曲,基部膨大,上细下粗,叶片簇生,浓绿僵化等。也有的产生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斑,从叶基一直伸到叶尖。玉米抽雄时,症状最明显,一般植株矮化,抽穗较迟,雄穗全部或部分分枝被破坏,形成病瘤,外面包有白膜,破裂后散出大量块状黑粉,残留丝状的穗轴,有的小花颖壳变形呈叶片状。雌穗受害,全穗变成一个大黑包,基部膨大,端部尖而向外弯曲,破裂时散出黑粉,露出寄主维管束组织形成的黑色丝状物。

2 发病原因

2.1病原基数高。一是土壤中带菌,玉米连作使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日积月累,造成土壤大量带菌。二是秸秆肥料带菌,用带菌的秸秆直接还田,致使秸秆肥料带菌。三是粪肥带菌。用带菌的秸秆饲喂牲畜,而丝黑穗病的厚垣孢子经牲畜的肠胃后仍可存活,致使粪肥带菌。

2.2品种抗病性低。病田大多应用的是感病品种,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造成丝穗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2.3春季低温干旱。在地温13℃~35℃范围内,病菌都能侵染,16℃~25℃为侵染适温,22℃时侵染率最高。土壤湿度以中度偏干有利于侵入。春播时如遇低温干旱,玉米出苗时间长,幼苗生长缓慢,会给病原菌创造更多的侵染机会。

3 发生规律

以冬孢子在土壤中、粪肥内、病株残体或种子表面上越冬。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聚集在瘿瘤内,在干燥的条件下可存活5~7年,通过牲畜消化道即失去生活力,深埋在地下20 cm以下,越冬后发芽率大大降低。翌年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和次生孢子可随风雨传播到玉米的幼嫩组织上,由皮孔或伤口侵入,形成肿瘤,引起局部性危害,故称为局部性侵染。病瘤散出的黑粉随风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如果由种子幼芽侵入引起发病时,也可引起系统性侵染。丝黑穗病的冬孢子可在土中存活3~4年,落入土中,必须经过一个秋、冬、春的生理后熟过程才能萌发。在厩肥中,如未经腐熟发酵,孢子仍能存活。孢子若经过牛的肠胃也能存活。故土壤、粪肥是主要侵染源。种子带菌作用不大,但对远距离传播意义较大。病菌自玉米的幼芽鞘侵入,在生长点随植株一同生长进行花器,危害雌、雄穗,形成系统性侵染,没有再侵染。在苗期侵染的时间可达50余天,故一般拌种剂防病效果较差,需选用内吸、长效拌种剂,方可达到防病的目的。

4 综合防治

4.1种植抗病品种。玉米品种和自交系对该病害的抗性差异很大,各地可结合本地区情况选种抗病品种,如:陕单2001、正大999、农科大8号等,并要选用优质的种子。

4.2轮作与精耕细作。可与其他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轮作大豆,3年后恢复玉米生产。秋季深耕,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使用无菌肥料和无菌种子,合理灌溉保墒,适期播种,促进玉米早出苗,出壮苗,可减轻病害发生。

4.3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使玉米出苗和生育加快,从而减少发病机会。

4.4拔病株。对丝黑穗病可结合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并拔除病苗或病株,带出田外烧毁。

4.5药剂防治。用20%萎锈灵乳油0.5 kg,加水

3 kg,混匀后拌种子30 kg,并进行4 h的闷种,对玉米丝黑穗病有一定的防效。此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三唑醇(羟锈宁)湿拌剂、12.5%粉唑醇乳油、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

0.2%~0.5%进行拌种或闷种,均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参考文献

[1]贾小文,贾春娟.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现代种业,2008 (03):52~53.

[2]吉林省农业学校.作物保护学务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726000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莉

726000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

农业综合服务站王立宏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