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甘肃省张掖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浅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王跃
(甘肃省张掖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张掖734000)
农民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任务更加紧迫而繁重。笔者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期赋予农广人的神圣使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广人;使命
农民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任务更加紧迫而繁重,农广校在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为全面提高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能力,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现就农广人所承担的神圣使命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实表明,现代农业的根本是农民,现代农业的核心主体是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教育农民是实现国家长久发展的基本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破解“谁来种地”、推动“三农”发展的根本制度变革。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将人口压力变为人口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既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影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改变农民现状的迫切需要
中国有13多亿的庞大人口,每年大约新增1 500万人,将近6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约有1.5亿人。受条件的限制,农村基层文化生活较城市单调,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有资料表明,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3%,而初中有49%,小学及小学以下有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7%。事实证明,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迫切的需求。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只能从事传统的农业耕作或技能,对新的技术、新的知识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阶段,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
农民的法制观念淡薄。因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宗族、地域观念根深蒂固,封建迷信大行其道,一些消极思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障碍。
管理水平低下。在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行政事物管理工作中,缺乏一些民主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和方法,只采取简单的方式和经验进行管理。
(二)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在生产力发展要素中,劳动者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新农村建设是由具体的农村劳动者组织实施,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没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很困难的。一方面,大量的现代化农业种植成果最终被农民共享,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三农”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即使国家给钱、给技术、给项目也没有相应的人才去很好地利用实施。我国城乡差别大,城市各方面条件都优越于农村,投入城市打工的农民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1.2~1.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亟需一批从事农业高科技研发及推广的人才,为“新农村建设试验”的典型示范出主意、转观念、立项目、搞规划。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是生产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生产,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离不开新思维、新技术、新方式,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需要高层次的人才。
(一)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创造财富、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让其关心和扶持新农村建设,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要教育农民破除“等、靠、要”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大力培育干事创业的思想观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经营管理素质
当前广大农民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理解和接受新技术方面存在困难,虽然对提高生产技能的培训具有强烈要求,但是焦点在提高自身收入上,对投资少、见效快、易掌握的实用技术比较看重。所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大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通过教育和培训,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使现代化农业新技术迅速渗透和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对农民实施经营管理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树立农民参与市场、规模效益、社会化协作、一体化经营的理念,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使农民有机会迈入管理者阶层。要积极鼓励城镇管理人才向农村流动,兴办农业服务项目,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市场,推动农村管理制度的革新,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搭起联系的桥梁,在交流中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
(三)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与民主素质
一是运用先进文化塑造农民,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整合农村图书室、广播室、文化活动中心等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建立民主议事和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村民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培育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二是鼓励农民组建文化团体,以节庆文化为龙头,以农闲文化为重点,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将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切实改变农村的各种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着力创造群众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开展民主参与的权利意识教育,树立民主参与、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调动其民主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围绕农民的实际需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提高其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教育农民通过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安定祥和、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四)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基石
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农村党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进一步坚定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党性意识,不断增强其服务群众,带领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村里具有一定威望的致富能人或责任心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增强其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
新的发展格局与新局面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与目标,也是国家的发展道路与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业和农村的新发展,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再提高,并不断在新的层次上造就更新的农民,使农业逐步实现产业化、工业化,使农民逐步向新型职业农民过渡,最终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全国公民职工化,平等化。
(编辑:张琼琼)
F323.6
A
1673-9019(2016)04-0035-02
2016-01-25
王跃(1959-),男,甘肃张掖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及培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