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律铭的设计思考-苏州博物馆

2016-03-29 04:06许晓凤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苏州建筑设计博物馆

许晓凤

(安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贝律铭的设计思考-苏州博物馆

许晓凤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建筑是我们去运用一定的物质和一些技术手段、科学方法,同时也包括风水和美学法则,运用以上得到的适合人活动的人工空间.贝律铭先生将建筑设计进行升华,与传统、哲学、现代科技等相结合,时刻与以人为本相统一,开创了新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

贝律铭;现代建筑设计;以人为本;创作理念

在建筑领域里,有很多优秀的建筑师,这里我所介绍的是美籍华裔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先生,在他的设计生涯中有很多作品都闻名于世界,例如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这些作品也表现了他对于建筑的理念和建筑创作的思考,当然也包括他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延续和创新.

这是一座温婉而充满灵性的梦幻之地,这是一座承载了几千年历史与文化的精神家园.粉墙黛瓦的不断更新,方寸之间却蕴含天地乾坤,它是全球最著名的华裔设计师贝律铭的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

1 挑战

作为贝律铭先生封山之作的苏州博物馆在设计之初贝先生就深感责任的重大,考虑到现代建筑造型的博物馆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与拙政园和忠王府又相聚很近,而且还位于苏州的老城区.如何将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厚重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同事还要牵扯到对于旧的建筑的保护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贝律铭先生曾经也受到过这样极大的挑战,当年他受法国总统之邀参加巴黎卢浮宫的改善工作,他在入馆口的位置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建筑也是同样的受到了大家的质疑.但是当三角形的建筑伫立在大家眼前的时候,一切的质疑也都不存在了.透明的塔身映照出卢浮宫褐色的石块,并和这古老的建筑交相辉映.同时还和协和广场上三千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遥遥相对,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建筑群.

2 理念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为祖籍是苏州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来说,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同时他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而设计师则是为了更好的为人们营造工作、生活的各种空间,使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双重的享受,而建筑只要能够跟上时代步伐,那就是人们所认为的好的作品.因此贝律铭先生在建筑设计中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方面:第一,建筑和环境相结合;第二,体形和空间的处理;第三,建筑应处处为人而考虑.因此,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贝律铭先生借鉴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的符号,是苏州博物馆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但他没有照搬中国现有的建筑手法,而是将西方现代科技融入了东方古代文明之中,又充分的考虑到了藏品和人文的因素,让中国传统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发的生命力.石涛有“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贝律铭在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首先提出设“归根”,设计初期他就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让新设计建筑物归到“根”上,使新建筑以老根为基础,成为老根上的新芽.

作为贝律铭先生第一次回国设计的建筑“香山饭店”,它是一座中国园林式的建筑艺术作品,采用的长廊曲径正是体现出“庭院深深、曲水流觞”的意境,又通过门、窗的几何形,表现出“内圆外方”的形式之美.这也表明了贝律铭认为好的建筑作品并不是凭借建筑师个人的文化底蕴、艺术意识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很多的因素结合起来作并且利用一定的自然科学技术和不同的地域特色才能做出好的作品的理念.

贝律铭先生的成功也是由于他创作时的态度,尤其是思考的过程.在他的设计中样样都由他身体力行,这样才会有他后来的惊世作品.

3 结构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园林式的博物馆,建筑的外观是现代的几何造型,但色彩依然保持了江南民居粉墙黛瓦的特点,大面积的水景庭院又使新馆与拙政园和忠王府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贝律铭建筑创作中结构变化层出不穷的优秀案例比比皆是.如“香山饭店”,该设计杂糅了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元素,饭店外观造型简洁大方、利落美观,既具有江南民居的韵味,又有北方院落中轴分布的特色.南方园林的秀美与北京四合院的规整结合起来,建筑的形式布局合理不拘束,珍贵植物被保护其中,因而又有一种规矩方正中带着自由纤巧的感觉.“香山饭店”是西方现代建筑方式与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巧妙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建筑艺术.

2006年9月,这座由著名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的园林式博物馆占地约1万平方米,除展区主体建筑外还包括一个主庭院和九个小庭院,几乎占据了整个面积的一半.这也是设计中最花费心思的地方,贝先生突破传统的造景手法,以景取景,以景造景的特色.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打造的创意山水园.它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具有中国人文气息与神韵,从大堂到展厅途中各色小庭院层出不穷,贝先生在这座不大的博物馆中造山、植树、置桥、安亭,每到一处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为了使博物馆的整体造型上看上去精巧,贝先生采用了巧妙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他在1997年设计日本秀美博物馆时为了使博物馆与周围的山林环境相协调也是采用了这样的办法.所以说虽然苏州博物馆在视觉上时偏于传统的,但是从空间的理念与空间的结构方面来说,其实它是现代的.

4 材质

贝先生对于建筑材料的选用也是非常的谨慎的,在他设计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时,他特地选择了与老馆一样的材质来建造新馆,使新老馆相协调.苏州博物馆顶面的瓦片贝先生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青瓦,因为青瓦自身存在一定的缺点,雨天受潮之后再受到太阳的照射就会裂开,因此贝律铭先生采用了名为中国黑花岗岩的材质.这种材质遇水为黑色,水干后是灰色,黑中带灰,而且又不存在受水裂开的弊端.

在苏州博物馆的建造中贝律铭先生大量的采用了玻璃、钢结构、石材和混泥土,这也是他建筑设计材质选择上的一大特色.但他巧妙的将这些现代的材质与传统的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我们对于材料的运用有了更好的了解.

5 突破

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虽然借鉴了大量的传统的符号,但是并没有去照搬现有的建筑手法,而是将西方现代科技融入了东方古代文明之中,让中国传统建筑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

苏州园林的特色还是化山川丘壑于方寸之间,所以贝律铭认为匠人们用太湖石所做的假山已经到了极致,通过不断斟酌考虑苏州博物馆采用了以壁为纸以石为绘,设计出了高低错落的片石假山.如今,人们一走进博物馆新馆就可以看到这一别出心裁的片石假山.成为了古典园林的现代延续.

贝先生的突破也体现在他对于屋顶的设计上,尽管采用了传统的斜坡式的屋顶但材质上并没有使用传统的木质梁架结构,而是被水泥钢架结构重新诠释.演变出了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晶莹的玻璃屋顶与复杂的钢结构交相呼应,既有时代感又巧妙的突破了传统结构的大屋顶在采光上的束缚,充分体现了贝律铭让光线来设计的概念.

光历来是贝律铭设计的主角,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为了保护文物,贝先生改良了中国传统的老虎天窗,将窗户开在屋顶正中,与斜坡屋顶形成折角,让光线以折射的形式进入室内.玻璃下方还有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对光线进行了过滤,体现了光与影的特殊魅力.

建筑之美必须是与世界的发展步伐相一致的,而我们又是以自身的见识与修养,以及自身对于美的定义来评价一个作品的好坏.宗白华曾言: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渗透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出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今天建筑中,人们看到简洁明朗、刚劲有力的线条可能觉得是美的,如同少既是多一样.但长此以往少既是乏,长此以往就有可能让人们产生单一、造型呆板、乏味之感,但通过不断的反复它又有可能变成了美的.也可以这么说,所谓的美是由时间因素决定的,在特定的时间可能会让人感觉到美.因此,作为设计师应该适应、顺应、甚至是赶超社会,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成功的、有特点的建筑作品;否则的话,它只是一些特定元素的拼凑,这样的设计必定是不美的.

贝律铭的建筑设计中,常常用到几何形体的拼接来取代以往规规矩矩的盒子,不仅表现在线条的造型上,也更多将建筑与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融合,对于空间的布局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对建筑材料精心考虑,使建筑作品具有时代感、雕塑感、艺术感和人文特色,与此同时还考虑到建筑的经济实用性.

对于贝律铭来说肯尼迪图书馆奠定了他的大师地位,卢浮宫的金字塔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而在寻找中国本土建筑风格的道路上香山饭店是一个漂亮的开端,苏州博物馆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6 结语

贝律铭先生在现代建筑创作设计中的一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处处为民,拜托世俗,创作出真正符合人们生活与审美需求的,才能算作好的作品.同时,现代建筑设计也应适应时代潮流,使建筑与现代科技、绿色环保、安全可靠、舒适放心的理念相结合,使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不断革新.

〔1〕(美)迈克尔·坎内尔(MichaelCannell).贝聿铭传[M].中国文学出版社,2013.66-68.

〔2〕李旭海.人、建筑、环境——呼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04):44-46.

〔3〕劳志鸿.建筑本土化与国际化[J].中华建设,2007(03):34-36.

TU-86

A

1673-260X(2016)09-0044-02

2016-05-10

猜你喜欢
苏州建筑设计博物馆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博物馆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