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研究
彭慧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软件开发行业的蓬勃发展.软件开发涉及很多专业技术,其中分层技术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创新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在软件开发工作中.为此,注重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的研究,对提高软件开发工作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软件开发中应用的分层技术进行探讨,希望给我国软件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计算机软件;开发;分层技术;研究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尤其软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软件的强大功能,给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为社会的经济增长做出突出贡献.为此,很多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但我国的软件开发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更应重视软件开发技术研究,以不断我国信息化水平,缩短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而且,注重对软件开发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我国软件开发水平及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较为复杂,指将软件开发分成多个概念层,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的工作流程及解决方案,各层次之间相互关联,从而完成整个软件体系的开发.实践表明,分层技术在软件开发工作中的应用,降低了软件开发难度,使软件开发工作更为清晰、明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
分层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结构内部层次的划分,对实际的开发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分层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为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可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的扩展,将复杂的系统加以分解,更好的实现软件的升级.另一方面,可明显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确保软件性能的稳定性.另外,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软件功能、性能提出更高要求,相对来说软件开发周期相对较长,因此,为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减少在软件开发上的投入,有必要将软件分层不同的逻辑层,不同层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软件的整体功能.另外,不同层次间使用不同的开发技术,遵守不同协议,开发过程中避免了彼此之间的干扰.其次,软件运行过程中相邻层次之间相互交互,而不会给其他层次造成不良影响,可很好的提高软件的稳定性.最后,软件开发过程中,只要相邻层次之间提供相关的接口,每层可选择不同的相互替代实现方法,使软件开发工作更为灵活多样.
总之,软件开发过程中实施分层技术,是软件开发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中,应结合软件功能及实际的需求,注重分层技术在实际开发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提高软件开发水平与质量.
2.1双层技术
软件开发中双层技术主要考虑服务器与客户端两个重要问题,其中客户端是用户操作的界面,接受用户进行查询、输入、删除等操作信息,是用户与软件交互的入口.而服务器主要负责对用户操作信息的处理,通过与数据库技术融合,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操作,而后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由此可见,提高软件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服务器的工作性能稳定,而且同时使用软件的用户在服务器处理能力之内,否则均会给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实践表明,为提高软件用户满意度,培养用户使用软件的习惯,软件开发过程中很少会对用户访问服务器的数量加以限制,尤其一些靠运营软件获利的公司,非常注重用户的使用习惯.显然双层技术在处理较大用户访问方面存在弊端,促使软件开发过程中双层技术的进一步改进.
2.2三层技术
三层技术在双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很多方面较双层技术均有较大提升,如用户数据的存储功能等,使得处理用户操作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软件工作效率也得到较大改善.三层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层、界面层以及业务处理层,其中界面层负责收集用户输入的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传输给业务处理层.数据层则利用数据库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而后将查询结果反馈给业务处理层.业务处理层的主要作用在处理用户信息,并提取相关信息.由此可见,三层技术中的不同层次分工明确,进一步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但考虑到用户环境复杂的状况,三层技术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2.3四层技术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使用软件需求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四层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四层技术主要包括存储层、数据库层、Web层以及业务处理层.其中业务处理层将数据库层反馈的数据信息传输给Web层.而数据库层处于存储层与业务处理层中间,借助对隐藏数据访问代码的分析,保证软件对象与数据库更好的协作.
例如一些较为优秀的Web应用,根据职责划分成领域模型层、业务层、持久层以及表现层,各层次之间区分明显,而彼此之间的可通过共用接口进行通信.四层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是软件开发工作的一次突破.
2.4五层技术
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满足更为复杂的需求,实现更为强大的功能,仅仅使用四层技术是不行的,为进一步提高软件运行效率,软件架构被进一步细化,出现了五层技术.目前来看,五层技术在J2EE环境中应用广泛.五层技术主要包括资源层、集成层、业务层、Web应用层、客户层,其中Web应用层、客户层基于三层技术,前者在服务器端运行,后者在客户机上运行.集成层负责数据的持久访问,主要用在数据库映射系统、事务处理中.而资源层包含了文件系统、数据库等相关资源.
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五层技术应注重明确以下内容:五层之中上层的运行建立在下层运行的基础之上,而且不同层次仅对相邻层负责;表现层之外的其他层次,处于同一层间的方法,一般不能进行相互调用,即便能够调用对其上层来说仍是不可见的;对Service接口中的方法确定,建立在对服务层、系统需求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如何实现系统实体领域模型的划分,是软件系统最为关键的部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DAO层会将领域活动暴漏给服务层,使服务层在领域活动的支撑下正常运行.另外,对Service设计不仅需要考虑Service数量的控制,而且尽量使同一模块的服务由一个Service负责处理.
软件开发过程中时常会使用中间件技术,以有效降低软件开发难度,缩短软件开发时间,被广泛应用在软件的分层开发工作中.因此,在对软件开发分层技术研究时,不容忽略对中间件技术的分析.目前,中间件种类较多,其中面向消息中间件(MOM)、过程调用中间件(RPC)、面向对象中间件(OOM)应用广泛,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
3.1MOM
MOM不仅具有一般中间件的功能,而且还可实现消息传递列队化、异步通信,是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中间件技术.目前,MOM在邮电、金融、交通等领域应用较为普遍.软件开发过程中运用MOM可实现与对方的间接通讯,而且通信过程中不用担心消息丢失,以及传送的具体细节,只需将消息传递给队列管理器即可,降低了软件分层开发难度.
3.2RPC
软件分层开发期间,将RPC应用在服务器与客户通信方面更具实用性.同时,RPC灵活性较强,可应用在各种复杂的计算机环境中,而且可跨平台应用,很好的解决软件开发工作中一些细节要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主要考虑以下内容:RPC程序之间的通信功能以同步通信方式实现,使用范围较为有限,尤其在大型应用环境中,需注重考虑进程同步、流量控制、并发操作处理等内容.
3.3OOM
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集成新旧组件的情况,此时需解决组件间的兼容性问题,以进一步拓展软件的应用平台.OOM在通讯机制上有所改善,可在异步分布的计算机环境中实现对象传递功能,其中OOM中CORBD具有强大的功能,而且进行跨平台应用.不过其系统较为庞大,应用复杂程度高.JavaBeans灵活程度高,而且较为便捷,不过运行效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拓宽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思路,很多商家纷纷开设自己的网上店铺.考虑到分层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表现出的适应度高、维护性好以及结构清晰的优点,因此,在网上店铺开发中分层技术应用广泛,尤其体现在商铺管理系统中.一般情况下,商铺管理系统包括收支管理、运营管理、系统管理等内容繁琐,流程复杂,而且不同商铺管理的标准不尽相同,不同子系统中又包括较多小的系统,因此,系统开发过程中应用分层技术可很好的完成开发目标.即,在综合分析商铺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开发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分层,要求不同层分别负责相关信息处理工作,相邻层之间相互支持.考虑到店铺管理系统操作的数据较多,因此,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数据处理层方面的设计,以及时响应用户需求,最终完成店铺管理这一强大的功能.
软件开发是一项工程量大、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尤其随着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给软件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分层技术在软件开发工作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软件开发难度,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而且提高了软件工作稳定性,为软件功能的充分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加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的研究,正确处理不同层之间的关系,对提高软件开发水平意义重大.同时,软件开发工作中还应注重中间件等重要技术的研究,为软件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不断实现软件开发水平的提高,以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长远、稳步发展.
〔1〕许丽群.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4):60-61.
〔2〕贾辉.刍议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0):59-60.
〔3〕蒋峰.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18):21-22.
〔4〕陈婷.浅析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9):170.
〔5〕虞翔,夏春梅.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运用探讨[J].电子测试,2015(21):83-84.
TP311.52
A
1673-260X(2016)09-0012-02
2016-05-05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GK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