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淳,罗 莹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全日制女教育硕士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措施
——以某高校学科教学方向女研究生为例
陈 淳,罗 莹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伴随高校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数量增长,女教育硕士的心理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以广东某高校的学科教学方向女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其心理压力来源,并根据不同心理压力来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应对措施,以期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
女教育硕士;心理压力;措施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 年 3 月 19 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 号),指出要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同年,广东有五所高校招 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包括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两个培养方向,其中学科教学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2].因此,该专业受到许多女性应届本科生的欢迎,有部分非师范类的女性本科生也来报考该专业,女研究生成为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力军.本文以广东某高校学科教学方向的女研究生为例,探求全日制女教育硕士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求能为该专业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有效地推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的发展.
为了清楚地了解全日制女教育硕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心理现状和心理调节能力,我们编制了主题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96 份,回收率为98%.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设置 5 题,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专业、年级、年龄、是否有工作经历等项目.第二部分共设置 57 题,从经济、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婚姻爱情、父母期许等方面设置问卷内容,以求获得有关影响调查对象心理的事件或因素方面的信息,以及调查对象是如何面对压力、这些压力给调查对象带来什么程度的影响.
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中,学科教学方向女研究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 6 个方面,分别是就业、学习、经济、婚姻爱情、人际交往和身体健康.在本次调查中回答“你的压力来源主要是什么?(多选题)”问题时,有 89.29%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就业”,选择“学习”的调查对象的比例也高达 75%,选择“经济”的女生有 33.93%,选择“婚姻爱情”的调查对象的比例为 26.79%,选择“人际交往”的调查对象的比例为 21.43%,选择“身体健康”的女生有 17.86%.可见,就业、学习、经济问题、婚姻爱情是影响学科教学方向女研究生心理的最主要四大因素.接下来,分别就从就业、学习、经济问题、婚姻爱情这四个方面对其心理压力现状进行分析.
2.1 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中回答“你是否为未来就业与个人发展感到忧虑、不安和彷徨”问题时,有 35.71%的人选择“经常出现”,有 64.29%的人选择“偶尔”,选择“从未出现,对未来充满信心”或“不清楚”的人为 0.这说明,学科教学方向的女研究生都曾因就业问题而困扰.可见,即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对于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来说,培养目标比较清晰,毕业求职方向明确,但在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由于该专业生源的特点等因素,“就业”依然成为全日制女教育硕士最主要的压力来源.
2.1.1 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不一致的影响
学科教学方向女研究生就业时会受到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的影响.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 35.71%的学生存在本硕专业不一致的现象,其中更有 12.5%的学生,其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相差甚远.例如有本科学习中文专业的考取了学科教学(地理)方向,有本科学习公共管理专业的考虑了英语学科教学方向.由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招生对专业不设限,且传统观念上大多数人认为教师职业对于女生来说是个首选的好职业,因此许多非师范专业的女学生也会选择报考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科教学方向.而该专业除了个别研究方向如学科教学(英语)外学制为三年外,其他的研究方向学制仅有两年,跨专业的学生既要补上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要跟上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该专业大多数的女研究生毕业之后会选择到中小学就业,而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大多要求求职者的本硕专业相同.因此,本硕专业不一致可能成为部分学科教学方向女研究生就业的绊脚石.而本科专业是无法改变的,这部分女研究生往往希望通过努力去弥补,但研究生的学习主要是靠自己探索,时间短且任务重,容易使人烦闷、焦躁、情绪低落,这种状况如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改善,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2.1.2 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一致
研究生在就业中表现出倾向性行为,主要体现为地区选择倾向东部沿海,高待遇的倾向性,工作单位倾向外企、党政机关和高新技术企业[3].对学科教学方向的女 研究生而言,就业过程中也呈现出相应的倾向性.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回答“你理想的工作单位是什么?”问题时,有 66.07%的人选择了“中小学”,有 23.21%的人选择了“高等院校”,还有7.14%的人选择了“机关事业单位”,而没有人选择“企业”作为就业方向.
可见,学科教学方向的女研究生就业时也呈现明显的倾向性,主要倾向于去中小学当教师.她们选择的就业方向“ 高 等 院 校 ”、“ 中 小 学 ”、“ 机 关 事 业 单 位 ” 有 两 个 共 同 的 特点,一方面它们都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稳定工作”,另一方面,这些单位往往招聘人数非常少.而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这无疑加大了学科教学方向女研究生的就业难度.受择业地域观的影响,多数广东省内的教育硕士会选择留在广东,而非广东籍的教育硕士,首选的就业区域也是广东[4].工作区域的倾向性同样增加了学科教学方向女研究生在择业时的难度.另一方面,就业市场上的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招聘单位尤其是学校宁愿要男本科生,也不要女研究生.根据调研可得知招聘单位对女研究生的偏见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学科教学方向的女研究生在回答“如果你的事业、家庭、爱情之间发生了冲突,你会优先考虑”题目时,只有 14.29%的人选择了“事业”.可见,在大多女性的思想里,爱情或家庭是重于事业.正是出于这一点的考虑,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大多女性会将更多心思和精力放在家庭上,以致工作热情和工作的责任心不如男性.第二,女性生理特点决定了女性在家庭都承担着生育、抚养子女和家务劳动的重担,这势必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工作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5],也对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影响.因此,招聘单位总觉得招聘女研究生会带来很多麻烦并增加单位成本,往往将女研究生拒之门外.
2.2 学业压力
在学习方面,7.14%的女研究生认为目前的学习压力过大 ,51.79%的 女 研 究 生 认 为 目 前 的 学 习 压 力 较 大 ,有41.07%的人认为目前的学习压力一般.可见,女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都感受到了压力,并且有超过一半的女研究生在她们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较大的学习压力.根据访谈,可以得到学科教学方向女研究生的学业压力来源如下:
2.2.1 专业学习方面
相比学术型学位的课程,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更注重课程内容的宽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6].但从调研数据 来看,有 66.07%的女生认 为 本 专业安排的课程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一般,17.86%的女生认为作用不大.大部分学生反映在课程设置上理论性课程太多.以学科教学(地理)的培养方案为例,两年至少要修 36 个学分,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占 10 个学分,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占 18 个学分,教学实践只占 8 个学分.可以看出,理论课占了学生所需课程的大部分,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也较多.而教材分析、备课、说课、微格教学等教学技能专项训练的课程却相对缺乏,学生未能得到足够的专业教学技能训练机会.另外,课程的时间安排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据了解,大部分学院将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一个学期,造成学生一入学就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当感受到理论与实践脱节时,这种落差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的情绪.
2.2.2 教育实习方面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形式上的规定是:“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教育实习是检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是实现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7].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习过程中,教育实习的实际 收效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本次调查中回答“校外实习期间的收获与你的预期一致吗?”的问题时,有 33.93%的人选择“一般”,有 5.36%的人选择“不一致,不满意”.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学生研究和分析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的好契机.但事实上,由于高校缺乏对校外导师的规范管理,学生得到的实习指导完全取决于校外导师的个人责任心,实习效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例如有些校外导师担心实习学生扰乱原有的教学计划,担心实习学生的教学会影响到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因此不愿给学生讲课的机会,只让学生观摩教学过程.虽然观摩教学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对学生而言,现实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更具实践意义.而有些实习学校因指导老师事务繁忙,便将所有的讲课机会都让给学生,但缺乏一定的指导,也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2.3 经济压力
从调查问卷所获数据来看,有 85.71%调查对象的入学学费来自“父母或其他亲人给予”,有 21.43%的调查对象的入学学费来自“兼职所得”.而女研究生平时的生活支出主要来源依次是父母或其他亲人给予(67.86%) 或者兼职所得(55.36%).通过这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她们的学费更多的是依靠父母等亲人给予的,而生活费依靠父母等亲人给予的比例有所下降,依靠兼职所得的比例有所升高.可见,女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渴望独立.由于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入学学费高达 1.8 万至 2 万元,除了学校的奖助学金,一部分学生每年仍需承担 8000 元左右的学费和住宿费. 由于大部分女生持有“渴望自食其力,不想要给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的观点,她们会更多地通过兼职获得生活费.但是,兼职并不是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会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当一份兼职的结束,这意味着她们迫于经济的压力不得不需要尽快去寻找下一份兼职,这势必会给她们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当兼职与学习产生冲突时,她们的心理会产生纠结和矛盾的情绪.若她们不能解决好矛盾冲突,这可能会给她们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
2.4 情感压力
在回答“你觉得找对象困难吗?”问卷问题时,有 45.64%的女研究生认为找对象“十分困难”或“比较困难”.她们认为找对象困难的主要的原因是认识异性途径较少、自己要求较高、与异性交往能力差、年龄大、自己学历太高等.
本调查中回答“如果你和男朋友(或丈夫)吵架,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学习生活”问题时,76.79%的人选择“会”,这说明女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较容易受到感情问题的影响.在面对感情纠葛带来的情绪波动和困扰时,由于她们不擅于调整自己的情绪,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若不能及时调整,长时间的积累和压抑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例如,有些女研究生因为失恋,而悲伤、苦恼,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还有些女生在恋爱中较容易全心投入,把爱情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爱情主宰了她们大部分的生活,一旦感情出现波折,就一蹶不振,长期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而不能自拔.
由于就业、学业、经济和婚姻爱情四个方面的影响,学科教学方向的女研究生心理有不少的困惑和矛盾冲突,这对她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这些心理问题没能得到及时的重视和解决,必将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需通过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加强情感教育等方式来缓解存在的压力,使该专业的女研究生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从而推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的良性发展.
3.1 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女研究生既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中学科教学研究方向的主体,又是该专业在就业时的相对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是困扰该群体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原因,学校不仅应给予重视,而且应针对目前学科教学方向的女研究生就业心理和存在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首先,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方式,帮助女研究生们客观的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略势,让女研究生摆脱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困惑,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将自己的优势放大,鼓励她们大胆与男同学竞争,充分展现女性魅力.其次,针对跨专业的女研究生,通过介绍一些成功的就业案例,引导她们付诸行动去取长补短,为她们创造课外补充专业知识的机会,增强她们就业的信心.最后,针对学科教学方向的特点进行就业技能辅导,例如帮助她们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给予她们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以减少就业问题带给她们的心理压力.
3.2 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首先,在课程安排上,需要注重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将课堂的实践性教学作为学科教学方向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取向.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来说,只掌握教学理论是违背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必须让他们学会将这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技能.这个转化过程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在实习学校的表现.因此,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如何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相关理论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讲课、说课、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在不断积累教学技能.其次,需要切实加强教育实习管理.针对有些实习学校对实习学生疏于管理和指导、讲课机会少而影响学生教育实习成效的情况,各院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习目标,主要从院系管理者、校外导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出发.从院系管理者层面,应全程把握教育实习过程,明确校外导师和学生管理的细则.从校外导师层面,应明确校外导师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开展学生指导工作,努力帮助学生完成教学实践.从学生的层面出发,明确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应完成的具体内容.各院系加强教育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外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让整个教育实习过程有章可循,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有收获,有进步,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效果.
3.3 适时开展情感教育
针对女研究生正在或将要面对的婚恋问题,应尽早开展婚恋教育.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结合她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失恋问题”、“择偶问题”等,帮助她们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对待婚恋中的挫折,正确对待婚恋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女研究生的兼职与学业存在冲突的问题,引导她们以学业为重,对个别经济压力较大的学生,主动为她们创造校内的助教助管机会,使她们在能力承受范围内协调好各种矛盾.
〔1〕黄宝印.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中国研究生 ,2009 (12):4-7.
〔2〕王红艳.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浸润式实习模式”之辩[J].全球教育展望,2014(11):62-63.
〔3〕张帮辉,黄开腾,朱建玲.研究生就业中的倾向性行为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56-57.
〔4〕宋智.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1):39.
〔5〕刘冬梅.沧州市中小学教师自然状况的调查及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的研究[J].沧州市师范专科学校校报,2007(23):71-72.
〔6〕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3-90.
〔7〕何英惠,王子怡,李媛.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实习问题与对策[J].教育实践研究,2011(10):221.
G441
:A
:1673-260X(2016)02-0088-03
2015 年 10 月 15 日
2015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5YJCZH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