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辑
国产手机要摒弃“物美价廉”的惯性思维
《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辑
不久前去德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期间与几个认识的德国朋友讨论起“德国制造”的话题,感触良多。如今德国有 2300 多个世界名牌,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乃至厨房用具、体育用品都成为世界上质量最过硬的产品之一,“德国制造”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我将这样的问题抛给了这位新认识的德国朋友,她没有正面给我解释,只是在微信上转给我了一篇文章——《德国工匠:我们不相信物美价廉》。
文章比较长,开篇回顾了“德国制造”的发展历史,随后从4个角度解答了“德国制造”为何享誉世界。分别是:德国企业“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一个人身上只做一次生意”;“探求本质,考虑长远”;“德国不相信物美价廉”。前3个观点都是套路,估计全球做得成功的企业都会有类似的表述。但最后一个观点还是让我很震惊,想必这也是作者为什么将此作为文章标题的原因。
在中国,物美价廉是一个正能量的词,也是中国企业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中国制造”之所以在全球名声大噪,凭借的就是“价廉”两个字。
但德国人为什么就不把此奉为圭臬?文章借一位德国的企业家口述来回答“为什么德国的产品能动不动就用100年”这类的问题:“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德国没有资源,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都是靠国外进口来的,所以必须物尽其用,尽量延长使用期,这才是对原材料最大的节约。另外一个原因是,德国人认为,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是否‘经久耐用’上。”
老祖宗说“物美价廉”是一体的,而且次序有先后,先“物美”而后“价廉”。反观“中国制造”,这么多年来,我们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念反了,“中国制造”做到了“价廉”,但丢了“物美”。
德国人很清楚,世间一个准则“一分钱一分货”,要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就要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大投入,产品质量过硬了,用户才舍得花高价买你的产品、你的服务。相反,我们国人总想在价格上做文章,“货比三家”,比的不是质量,反而是谁比谁价更低,结果次品假货横行,市场也乱了,用户也跑了,最后大家都玩完。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比如中国摩托车败走越南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车企业蜂拥进入越南市场,因为价格低廉,一度抢夺了原本属于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但好景不好,越南消费者纷纷摒弃了中国摩托车,重新选择日本产品。事后调查发现,原来中国企业只知道打价格战,不注重产品质量,一辆中国产摩托车,看似便宜,但用不了多久,毛病一堆,故障频发。
如今中国手机企业开始进军全球,全球70%的手机产自中国企业。中国手机企业纷纷开拓印度、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市场。但在这些市场上,中国手机打出的招牌就是“物美价廉”。而且,在一些海外市场(比如东南亚、印度市场)中,中国手机企业已经开始了价格战。显然,我们走的还是老套路。
或许有人会说,目前除了苹果、三星,中国手机企业在全球已经没有对手。在这些新兴市场上,除了中国企业,用户不会再有别的选择。所以,中国企业间通过价格战“内斗”达到市场洗牌,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三星Note7“爆炸门”事件前车之鉴不远,当一款产品质量出了问题的时候,用户选择的是抛弃三星。国产手机厂商当下最应抛弃的就是“物美价廉”的惯性思维,而要有“德国制造”的“物美价不廉”的意识。某互联网手机厂商今年市场份额大幅下滑、手机销量严重缩水的事例说明,一味地强调“性价比”,终究是做不长久的。
编辑|张鹏 zhangpeng@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