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淮
陈仕彬 号大道堂主,1965年生于四川叙永。现为大道堂艺术馆馆长、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常务理事、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艺术资本协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主席(创始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书画,一直从事书画创作、艺术教育及文化策划工作。2006年6月和2008年5月分别在广州和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山水巨作《众山皆响》轰动画坛,2009年应《奥林匹克宣言》传播委员会邀请,创作完成二十九卷《奥林匹克(宣言)赋》书法长卷,长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开创中国书法原作出版先河。2013年4月其个人美术馆——大道堂陈仕彬艺术馆在北京隆重开馆,同时举办“大道之行——陈仕彬书画艺术展”。 2013年10月,“大道之行·陈仕彬书画艺术世界巡展·卢浮宫专场”在法国成功举行。2015年4月,“大道之行·陈仕彬书画艺术世界巡展”走进纽约联合国总部,《驼峰航线》山水长卷成功展出并引发普遍关注。
自十九岁举办个人书画展以来,策划组织了数十次涉及书画名家、青少年儿童的大型国内外书画艺术活动。担任主编的画册和论著数十种,出版个人书画集九部,担纲总策划的城市广场、风景名胜区、大型历史人文景观雕塑、博物馆多处,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和一次联合国奖励,创办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美育品牌活动“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
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新浪网等国内外上百家媒体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作品被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收藏,在中国书画界被誉为书画双绝的“巴蜀奇才”。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这是李可染先生的名言。陈仕彬的书画作品给人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被江河山水吞嗤般的大气淋漓,是一种置身其间水墨氤氲风起水涌的震撼美感,是一种忘我所在情之所衷的涅磐心境。造境与写境浑然其中,自然与心境互通其间,万壑铺间,山筑水萦,树郁沟深,风声水起。所谓心存万仞者方可造高壑,意如纤微者才可著飞萤,仕彬之谓也!
细观陈仕彬书画作品,书法贴近黄庭坚又杂糅王铎、傅山等诸贤,绘画则是多方吸收化而融之,其中隐隐所现者,黄宾虹、黄秋园、陈子庄、李可染、傅抱石……。如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先生所言:“基于对中国画笔墨本体的认识,陈仕彬将创作的视野放在了从传统法式向现实感受转换、从自然山川向笔墨表现转化的基本思路上,将笔墨落实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落在自己的画面上,使笔墨和情感、造化与心源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对陈仕彬书画作品的认识,笔者认为,有胆、有识、有力、有度正是他现在的创作状态也是其一直所践行的创作方向。
有胆
古人论文曰:“文法要莽苍硬札高古。”(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愚亦以为,画法者亦要莽苍硬札高古,而能莽苍硬札高古,必要有吞天包地之胆和融汇古今之心。现代画坛,以胆著称者,李可染、吴冠中可谓出类拔萃。而这种胆正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吸收与突破与超越。方东树分析鲍明远说:“……且辨清门径面目,引入作涩一路,专事练字练句练意,惊则奇警生奥,无一笔涉习熟常境。”诗理通画理,这十几年来,陈仕彬苦研画理,细研经典,古今参照,以自己的胆略和胆量开辟着属于自己的蹊径,而这个“蹊径”也正是浸透了他的汗水,他的执着,他那迥异于同龄人的成熟、练达与深度。
中国水墨,是借墨抒情,借墨张胆。水墨氤氲之间凸现的是那性情与情感,它既需要在在传统的规定中生发,更要在不断的碰撞中找到自己。怯于碰撞或怯于生发者,是无法圆满自己超越自己,是缺“胆”。 陈仕彬的“胆”,建立在对传统的认知与把握上,建立在自己的自信和自强的理念。虽“道”漫漫,痴心不改,万壑深邃,独往独行。在他的画中,我更能感受到他的天马行空,他诗人般的抒情性,他多质的“胆”为他在开拓前行。
有识
书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识”的过程,“悟”的体验。“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迅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刘劭《人物志·九征第一》)
陈仕彬的“识”,在整个画坛上,走的是既同于时尚又迥异于时风的另类路线。同于时尚,是认知传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的崇拜传统,这不会使他偏于笔墨。迥异于时风是他的“介入”意识。介入自然而超出自然,介入当代而不介入前卫,保持充沛的“内力”而又相融其间,保持自己的状态而与当代最前沿的“对话”乃至“手谈”切磋,这对一般作画者难于想想的事情在他身上就能发生,这是他的策略,更是他在质量上去保持自己学术性的方向。
这种“识”,是人文的浸染,自然的造就。“自然天性晓绝艺”(文同诗句)。大自然总将一些特殊的禀赋通过某种形式在特殊的人身上表现出来,而表现出来的东西又是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那种才气在燃烧般的放着光泽,眼前的陈仕彬就是这样的。能书能画,双翼俱彩,别出其色。对于他这种“识”,费新碑先生看到的是“四川人的气魄”。他说:“仕彬的气魄从何而来,这得从四川人说起,四川人对于北方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敬畏有一种想走出四川的这种感觉,这是很强烈的。尤其是搞人文或者美术的的人都希望接上中原的大气,我在他的画面上已经强烈地感受到这种信息。我看他到北京以后已经接上了北方的阔远与豪气,并且在作品中已有很好的表现,不仅有四川山水的俊朗,更有北方的沉雄……。仕彬有一种内心的冲动,冲破了地域,到中原大地以后接上了这种气魄后所呈现的绘画大气象。所谓孟子所讲的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气是生命之本,更是治学从艺之本。”
陈仕彬的“识见”是紧贴着自己的实践的,心中凛然有一股大气,气浑于法,意融于象,“识见”于笔,物力摧之。“惟天怀浩落者,植此妙候恒多,又能绝去人为,解衣磅礴,旷然千古,天人合发,应手而得,故无侍于筹画而非筹画所能及也。”(《芥舟学画篇·卷一》)“……用现实感悟的真情实感去过滤现实,从中升华出可以自由运用的笔墨语言,表现出心灵深处的悸动。”(龙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