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兵++张文
摘要:化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化工行业门类繁多,主要有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石化、环境、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精细与日用化工、能源及动力、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行业。化工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要求也非常高,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总量大,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促进整体性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我国化工产业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速度,使得国内化工行业整体表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
关键词:化工产业;结构升级
一、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一)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建国以来,我国化肥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五十年代起,我国从前苏联学习引进技术分别建立了兰州、吉林、太原中型氮肥厂用于生产生产硝酸铵;改革开放之后,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加快了高浓度磷肥和高浓度磷复肥该类化工企业的建设。不断引进了国外的技术设备,完善了国内磷酸铵、硝酸磷肥和尿素装置,形成了硝酸磷肥年产90万吨的山西化肥厂;入世后,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和市场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大。
随着国内化工产业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能力的提高,部分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千万吨级炼油加氢反应器的使用,依靠国内制造的百万吨乙烯“三机”(裂解气、乙烯、丙烯压缩机);大型乙烯裂解炉、乙烯冷箱、目前已经基本可达到自主化的设备技术包括:大型空气分离装置、化肥关键技术与装置、聚乙烯、聚丙烯成套设备等;在煤制油、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膜极距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大规模二苯基甲烷异氰酸酯(MDI)、巨型工程子午胎、甲醇制烯烃、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及成套设备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并建设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示范工程。
目前我国车用汽油的质量已经全部达到国Ⅲ标准,三大合成材料的产品差别化和保障能力正在逐步增大,产品档次不断提升,高浓度化肥、离子膜烧碱的比重均达到80%,化工新型材料开发速度日益加速,我国所生产的化工产品的附加值也在不断增加。
(二)产品门类日渐齐全
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工生产和消费大国,化工产业门类齐全,产销量大。当今世界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近十多年来,我国特别注重化工的发展,特别把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目前中国精细化工门类有25种左右,品种约3万多种。简单说来它包括农药、染料、涂料、油漆、油墨、颜料、试剂、感光材料、磁性记录材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纺织助剂、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医药及中间体、日用化学品、有机氟、有机硅、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膜材料、纳米材料、橡胶助剂、塑料助剂、印染助剂、胶粘剂、有机抽提剂、表面活性剂、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混凝土外加剂、机械和冶金用助剂、油品添加剂、炭黑、吸附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精细无机盐、生物化工等。
二、中国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近年来化工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化工产业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化工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逐渐突出,首先是技术要求高的产品的质量较差,我国现代化工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对于引进的技术没有完全掌握,研究不清晰导致生产过程出现漏洞,这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另外,大多数化工产业依旧使用落后的生产设备,加大残次品的概率;其次是在我国化工产业结构中,生产的化工产品大都是中低端产品,这类产品大多是粗放型的生产,收益低,对环境污染较大,与发达国家的化工产品种类相比,这类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地位。例如,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产品中的高档牌号,其中很大一部分存在空缺。聚乙烯中,低密度聚乙烯专用树脂产量占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总产量22%。线型低密度专用树脂产量占4%,其中已烯共聚产品只占0.3%,高密度专用树脂产量占18%;聚丙烯高性能专用树脂产量占12%。合成纤维产品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内85%以上的合成纤维用于纺织服装。国外许多生产合成纤维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差别化率大致在在40-50%。而2000年我国差别化纤维产量约占合成纤维总产量的1.955%。
(二)技术薄弱和产业组织落后导致整个化工产业的劣势
虽然我国的化工产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在许多方面方面人远远落后于国外,第一我国化工企业在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处于落后地位,相当一部分的高端设备和核心技术依然依靠从国外引进。对于核心技术掌握的欠缺,导致了我国的化工产业在国际的大分工中仍然处于低端部位,整个产业链的高端把产业仍是国外先进企业所占有。我国化工企业大多只生产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一些基础原料、基本产品以及少量的几种低端改性材料。以至于出现在某类化工领域,我国的化工企业只能向国外的化工企业出售价格低的基础原材料和资源消耗大的基本产品,这些产品与材料到国外,通过国外化工企业的改性加工,是产品由原来的低附加值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然后再以极高的价格卖给国内市场,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长此以往,我国的化工企业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破坏了环境,可是仍处于化工市场中的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了不合理的利润分配,影响了对于环保和研发新技术的资金累积。这造不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造成我国化工企业长期处于底部的被动局面,进入只能维持生产,却无法快速发展的怪圈。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化工产业表现出粗放型的生产模式,用资源来带发展的错误的发展方式,造成了低附加值,高能耗的初级产品过剩,只能出口这类产品维持生存,而具有高附加值,技术要求高的化工产品严重匮乏,必须依靠大量的国外进口。
从发展规模上来看,我国化工企业个小量多、布局不合理也是阻碍我国化工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较长的产品链,下游产品延伸度高于上游,不同产品的高度依赖,是化工产业的显著特点。上下游产品之间通过相互匹配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果把上下游产品的生产分割,则阻碍经济效益的增长。上游产品的质量越好性能越高,下游产品的产业链就越长,品种种类就越多,供应的市场范围就越大。但是我国化工企业大部分小型化工企业,极易造成产业链中断,不具备在企业内形成以规模经济以主要因素营销网络。况且我国化工企业集中在低端市场,面临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和难以提高技术水平的双重障碍,从而容易形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各个企业自身也由于规模小、各自为战,无法彼此形成良好的配套合作,在产品之间也很难形成合理的匹配关系,大大减弱了国内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我国化工产业的整体布局不集中,不合理。许多化工企业离原材料的供应地较远,同时离市场也有一定距离,再加上没有先进的产业组织,导致了运输成本的增加和交易成本的提高。没有站在整条产业链的角度去规划,使得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大大降低,没有形成企业联盟,缺乏技术突破,难以形成面向高端市场的转变,增大了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
(三)我国化工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仅仅通过简单地扩大规模来增加产品的产量,科研资金投入少,技术创新水平差,人才培养能力弱、层次低,与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矛盾。从企业角度来看,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人才资源,造成专业人才的流失。许多用人单位没有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管理手段滞后,只一味的追求高学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人专业人才的不足。专业性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明显,一些有高学历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才过剩,而拥有专业技术的部分人才被忽视,不能有效创造价值。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脱节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从而造成不能最大效率的运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能力与科研能力。我国国家重点高等化工院校的匮乏,也造成了我国化学领域的高端人才匮乏,缺乏对化学工业的核心技术进行研究的专门技术人员,并且高校的化学及相关产业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对化学工业的研究没有全面性,技术创新能力的获得要靠研究与开发,而我国恰恰在这些方面远远落后于化工产业发达国家。
三、相关对策
(一)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生产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各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只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基础逐步调整其产业结构,满足替代国外化工进口产品和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化工产业要加快调整结构,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加速实现化工产业的现代化,争取实现社会总的供求平衡,加快建设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对行业和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行业来看,国内应该加快对精细化工领域的拓展,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型化工产业;从产品来看,必须要提高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强化化工产品的深度加工。
充分考虑化工产业高关联度、较长的产品链这些特点,加快核心和优势企业更快一步的壮大,中小企业积极开发自身特色,加速企业优化整合的步伐,建设有利于整合上下游产品的发展格局,形成个类型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积极建设大型的化工产业园区,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链,形成相关产业生产无缝隙连接,提高一个产业链条下相关企业的合作效率,有效进行技术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快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的引进,增加企业竞争力
我国目前许多规模较小的化工企业的效益增长主要依赖于对资源的消耗,忽视了技术创新,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高能耗企业,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提高对废料的处理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要尽量减少能源损耗和污染物的排放,积极促进经济的可循环发展,促使化工产业的经济增长由主要通过加大消耗资源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向转变,更快更好地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类型的目标。
由于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家推行的出口退税政策,限制高能耗,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从而促进国内化工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强国内化工产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加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增加企业对科技研究和科技人员的资金投入。从经济方面促进企业的科技核心实力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发展,扩大培养范围,利用开发现有教育资源的价值,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结构的优化重组,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产学研联盟,促进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运用。组织好化工产业里重点生产项目的转型升级,扶持新产品的发展,培育行业的新兴增长点。保护科技创新,增加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化工产业中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三)国家调控,调整化工产品进出口结构,走国际化道路
现在,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处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为了我国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更全面的进行开放,高效的利用世界资源,整体的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一方面,我们要允许国外先进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我们要鼓励中国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由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要想解决发展的停滞期,就要用宏观的眼光,充分利用世界的各种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矿产资源等。但目前我国出口的化工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高消耗的产品,要扭转这种局面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
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改变这种状况,要对进出口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可以通过对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提高该类产品的出口关税,让其由于利润的降低而减少出口,倒逼其转型升级。对于对环境有污染的进口产品,要禁止进口。作为化工企业,既要遵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理解其用意,更要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大力增强产品的精细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从企业自身来说,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要增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积极研发新的化工生产工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在引进国外核心技术的同时要对其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加高端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参考文献:
[1]胡迁林,张贵兴《当前我国化学工业产业技术发展重点》[J].《现代化工》,2004-2-9.
[2]伍静《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3]侍毅岭《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J].《当代经理人》,2006-2-28,(18-19).
[4]白颐《加快石化和化工产业升级做好行业建设发展的诊断与评价》[J],《化学工业》2013-1-8.
[5]郑旭华《突破瓶颈寻求化工产业升级之路》[J].《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7-1(A07).
[6]裴晓华《江南大学硕士论文》[J].《我国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2008-3
[7]潘永许宁《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
[8]何清《化工产业的中国引力》《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1-26(018)
[9]牛苗苗,冯兵,唐鹏程《我国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A].《统计与决策》2013(15)
[10]原磊,罗仲伟《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经济导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