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类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对策分析
2016年河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项目小分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农学类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现象进行了调查。由调查结果得知,我国农学类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现象日趋明显。农学类大学生经历了本科四年的学习,拥有很深厚的农学类专业知识和素养,同时,严谨的逻辑、缜密的思维和坚韧的耐力是其重要的品质,但是,农学类大学生创新意识缺乏,对于农学类专业发展信心不足,这也是农学类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主要原因。对于跨考成功的学生来说,学校也要多方面引导,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扬长避短,争取让他们在新的专业领域有所进步和发展。
大部分农学类大学生跨考成功后,由于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需要在研究生阶段补修一些本科专业课程。由于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和考核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导致他们在读研期间的学习研究质量无法保障,也进一步影响了他们进入社会之后的竞争力。对于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创新能力较弱的农学类跨专业研究生来说,需要涉猎更多的书籍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从而提升专业素养。通过更深的专业解读来为其专业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论文选题时,导师可以根据他们的本科专业让他们选择一些交叉性的研究题目,这样可以发挥他们的本科专业优势,学以致用。导师要鼓励跨专业研究生不断创新,利用学科交叉的优势,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便他们能够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论文写作。
在初期,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以基础知识为主,这便于导师能够针对跨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对专业课考核制度应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如课上课下相结合,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把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成绩进行总结。
此外,导师可以列出专业相关书籍,要求跨专业学生在学校要求课程外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读书笔记、沙龙座谈的形式,督促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提高写作的能力,还可以培养跨专业学生在新的学科上的科研能力。灵活多样的考核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增强其专业知识和自信心的有效途径。灵活的研究生学业评价制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得跨专业考研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跨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一是自身。对跨考的新领域完全陌生,担心学业成绩,担心毕业问题。在完全陌生的领域里他们没有任何优势,心理上的落差很大,挫败感强烈。二是家人和社会。家人和社会对跨专业研究生的期望与要求越来越高,会对学生学习和研究造成压力。三是导师。由于原来跨专业研究生是本科专业的佼佼者,跨专业考研后,由于对新专业不熟悉,导致“鸡头”变“凤尾”,心理落差大,可能会出现导师忽视他们的现象。此种情况,导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及时解决研究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并且合理引导。通过学校和导师的双重作用,对跨专业学生在学术和思想上双重引导,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升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农学类跨专业的研究生经过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不同专业的学习,融合了不同专业的思维方式,充满了学习活力和科研潜能,看问题有其独到的见解。相信通过采取有效的培养方案,经过学校、导师、家庭的共同培养,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努力,一定能够使跨专业研究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1、河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农学类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现象分析 (20160407)
2、2016年河北省人保厅项目:河北省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JRS-2016-1067)
3、2014年保定市社科联课题:构建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 (20140726)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沈辰.关于跨专业考研现象的反思和建议 [J].科协论坛,2013(5):178~179.
[3]张良.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11~15.
071000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田 瑞 赵 娜 张竞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