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早1号杂交谷病害防治技术
井陉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岗坡旱地面积大,光照资源丰富。近年来,井陉县大力发展林粮间作,2016年,全县推广杂交谷(特早1号)与核桃间作7 500亩,特早1号杂交谷具有管理省工、不用人工间苗、且抗旱节水、早熟高产的特点。谷子锈病、谷瘟病、谷子腥黑穗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由于2016年夏季气候多变,降雨较多,而且农户种植时间跨度大,从6月上旬到7月中旬都有播种,因此,一些乡镇谷瘟病、腥黑穗病发生较为严重,给种植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现将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1 病害症状。谷子各生育阶段都可发病,分别引起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以穗颈瘟和谷粒瘟危害最重。苗期发病在叶片和叶鞘上形成褐色小病斑,严重时叶片枯黄。叶瘟多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叶片上产生梭形、椭圆形病斑,一般长1~5 mm,宽1~3 mm,病斑两端伸出紫褐色坏死线。高湿时病斑表面有灰色霉状物。严重发生时,病斑密集,互相汇合,叶片枯死。节瘟多在抽穗后发生,茎秆节部生褐色凹陷病斑,逐渐干缩,穗不抽出,或抽穗后干枯变色。病茎秆易倾斜倒伏。穗颈和小穗梗发病,产生褐色病斑,扩大后可环绕一周,使之枯死,致使小穗枯白,严重时全穗或半穗枯死,病穗灰白色、青灰色,不结实或籽粒干瘪。
1.2 发病规律。带菌种子和病株残体提供初侵染菌源。谷子病株产生新一代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叶瘟在7月中旬开始发生,7月末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穗颈瘟在8月上旬开始显症,8月下旬停止发展。谷瘟病的流行程度受气象条件的影响,降水量、湿度和田间结露量等年间波动较大,对各年发病程度有重要影响。7月中下旬连续高湿、多雨、寡照,有利于叶瘟发生;7月下旬至8月初阴雨多、露重、寡照,气温偏低,穗颈瘟可能严重发生。谷子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闭,湿度高,结露量大,发病趋重。病残体积累较多的连作田块,低洼积水田块,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贪青徒长的田块,发病都较重。
1.3 防治技术
1.3.1 适期播种。井陉县特早1号杂交谷适宜播期为7月上中旬,在6月上中旬播种,抽穗期处于阴雨季节,容易诱发谷瘟病。
1.3.2 加强栽培管理。病田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合理调整种植密度,防止田间过度郁闭,每亩播种量0.65 kg左右,保苗2万株。合理排灌,降低田问湿度,减少结露。合理施肥,防止植株贪青徒长,增强抗病能力。
1.3.3 药剂防治。每亩用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80~100 g兑水50 kg于抽穗前后喷雾,防治2次;用40%敌瘟磷(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或50%四氯苯酞(稻瘟酞)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在叶瘟始发期喷药2次。
2.1 病害症状。谷穗上仅部分籽粒发病,通常一个穗子上有病粒1~5个,最多有20余个。病原菌破坏子房,形成菌瘿,不侵害颖壳。菌瘿卵圆形或长圆锥形,外膜绿褐色,由顶端破裂,散出黑褐色冬孢子。
2.2 发生规律。病原菌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需经休眠后才能萌发。病原菌在谷子开花期经气流传播,从花器侵入,局部侵染。花期雨量较多、大气湿度高、日照较少的年份,发病率高,干燥年份发病很轻。谷子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早熟品种可避病。
2.3 防治技术
2.3.1 农业防治。轮作倒茬,局部病重田块,可考虑实施轮作和种植抗病品种。特早1号不宜播种过早,播种过早发病率高。播种不宜太深,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侵染机会。
2.3.2 药剂拌种。常年发病较重地块用2%立克秀拌种剂。也可用种子重量0.15%~0.2%的20%三唑酮或0.1%~0.15%的15%三唑醇、0.2%的70%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拌种和闷种,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3.3 药剂防治。发生较重地块,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在抽穗开花前针对穗部喷雾防治。
3.1 病害症状。叶片两面产生多数红褐色疱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 mm,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成熟后突破叶表皮而外露,周围残留破裂的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黄色粉末状物,即夏孢子。抗病品种的夏孢子堆较小,周围寄主组织枯死或失绿,近免疫的品种仅产生微小枯死斑。生育后期在叶片上还散生灰黑色圆形或长圆形疱斑,即冬孢子堆。叶鞘上也产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
3.2 发病规律。每年的初侵染菌源为夏孢子,7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谷子锈病主要流行期,夏孢子可繁殖3~5代。华北地区常年7~8月份的气温适于锈病发生,最热的8月份,气温多在28℃上下,锈病仍可正常发生。7~8月份的降水量是决定当年锈病流行程度的关键因子,降水多的年份,锈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干旱年份发病轻。地势低洼、植株过密、施用氮肥过多的田块,发病也重。
3.3 防治技术。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用氮肥不要过多、过晚,防止植株贪青晚熟;要合理排灌,低洼地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每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 g对水50 kg喷雾(或用800~1 000倍药液喷雾);也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 g对水50 kg喷雾。要在田间发病中心形成期,即病叶率1%~5%时喷第1次药,间隔10~15 d后再喷第2次药。
05005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李军英
050300 河北省井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姚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