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荔,赵芳丽
(莆田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张荔,赵芳丽
(莆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的课程教学,从课程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为建立较为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由于移动通信能满足现代化的“5W”通信要求(即whoever、wherever、whenever、whomeverwhatever,即任何人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形式的通信),受到了人们的偏爱,成为了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也是发展和应用最快的领域之一[1].尤其是随着“三网融合”全面启动和4G技术的上市,带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随之形成了一条从设备制造商的研发与生产,到移动运营商的建设与运营,再到终端用户应用的新的产业链,社会对移动通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此外,由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多样性与3G/4G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导致企业对人才要求更严格,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移动通信技术课堂是通信工程专业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强调在实际中应用,主要目标是培养从事移动通信制造行业和移动通信运营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通信工程安装、调试、设备管理和维护,移动通信相关产品、检修、测试、营销工作的能力,可以从事诸如网络优化工程师,基站运维工程师,室内分布工程师,数据传输工程师等岗位[2].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其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牢固的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在新环境中得到发展.
莆田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一直致力于以市场需求为指导,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希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技能、符合地方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实施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训练,显得尤为迫切.
1.1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严重脱节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是日新月异的,从终端、运营到业务内容,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新的概念和业务,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创新的时期.三年的时间内,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理论和技术已经逐步被淘汰.而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而现有的移动通信课程的教材很难跟上技术的变化趋势,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无法将所学内容在工作实践中应用.同时移动通信课程教材大多只讨论一般性的原理及其推导,较少涉及具体的应用环境和应用对象,重理论轻应用.
1.2教学实验手段简单枯燥
目前多数高校移动通信实验都采用的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内容以信号处理过程为主,实验类型单一,以验证、演示性实验为主.大部分实验箱以暗箱式的方式进行操作,很难进行综合应用型的实验.学生自己操作的地方,主要通过示波器对信号处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相似,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内容与实际知识间联系性不强、缺乏全局观,不能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难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3].从实验内容来看,和现实岗位需求缺少交集,如移动通信规划与设计、网络优化、基站设备维护、移动交换机等,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难以培养出具备较高素质的通信人才.这样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无法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工作中.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对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结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社会需求,调整部分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相关课程知识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实践教学部分,把已有的实验平台结合起来,确保实验项目有更多层次;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将相关内容加到课程实训中,让学生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坚持“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调整部分相关教学内容
从现阶段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内容来看,主要是为学生传授通信原理,如移动通信系统结构,信号的调制原理、流动方向、中途损耗、接收方式等.而诸如移动通信系统规划布线、网络优化、设备维护等内容,和实际工作岗位联系很大,但是却很少讲解,学生毕业进入移动通信公司工作后,认为实际工作中可以应用到的教学内容很少,对自己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帮助不大,在教学中很少涉及这些知识.在理论课程授课时,将已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去除落后的教学内容,增加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互联网络、通信网设计与管理等实践内容较多的课程的教学比重,以3G/4G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优化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体系,把系统级、网络级、应用级技术等作为讲授重点.
2.2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结合身边案例教学,尽可能具体生动地描述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把实际生活中的移动通信经验整合到实际授课中,并且挖掘实例中学生的兴趣点,并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教学内容和技术发展相脱节的情况,密切关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随时更新教案内容[4].例如,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在国内外的发展最新动态也纳入到授课内容.同时要求学生们关注跟踪最新的技术进展,并作为课下作业完成,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行业发展的情况;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相关设备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操作通信设备的机会,加强学生主观认识.不仅如此,教师要通过flash,为学生呈现出移动通信流程相关知识,演示与无线信号流动的相关知识,这与文字、图片的描述方式相比,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2.3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多层次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在教学方面要强化“应用”二字,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加之现阶段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而用人单位更愿意招收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所以,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这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仿真平台、试验箱等传统验证性实验设备而言,在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专业教育阶段的教学手段应该更多的面向工程实践,在系统级、网络设备级、技术的综合实训中提升学生的能力,达到对整体专业技术的综合理解.目前我们正在搭建面向工程实践的4G移动互联网实训系统,使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由原理验证试验与仿真实验,逐步转变为以实际系统技术培养的综合实训上来.
(1)优化传统的移动通信原理验证平台.由实验箱和仿真软件组合的验证实验平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深入理解某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征、系统信号的走向[5].本专业实验室中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由各种各种单元实验构成,如发射机/接收机实验、CDMA多址实验、数字调制调解实验等.此外,设计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前者以无绳电话系统为主,后者以DS-CDMA系统为主.实验内容包括了CDMA系统基本原理的很多方面,具体包括PN码的特性、扩频和解扩、同步和捕获等内容,学生实验之后能够理解CDMA原理.无绳电话系统由信道切换、双工器、发射机、接收机等部分构成,并设有交换模块,能够和有线电话实现通信.CDMA系统可以直接进行扩频与解扩,并具备码分多址、伪随机序列的捕获和跟踪、位同步、帧同步提取、载波恢复、纠错编解码等功能,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多台实验箱同时使用可以组合成一简单的CDMA通信网络.
(2)开发GSM移动通信应用平台.对移动通信的应用开发主要基于NOKIA公司的DX200移动通信交换平台. DX200是用于GSM组件BSC、MSC/VLR、HLR/AC/EIR的平台.对该系统的二次开发,可帮助学生理解GSM系统的体系结构、机房布线方法、信令信号处理过程、系统告警维护等诸多实际应用内容.通过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现有商用设备,了解机房布局,并通过Tang413后台维护软件模拟移动通信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实际移动通信系统机房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维护内容. (3)打造4G移动通信综合实训平台.在现有的中兴开发的IBX1000综合业务交换设备(NGN)、TD-SCDMA网规网优软件和TD-LTE移动通信系统等设备,打造4G移动通信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设计内容面向实际应用和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性训练环节.例如可以实现3GPPLTE系统配置、组网、性能测试、协议消息跟踪分析、网络优化、增值业务开发等实训.
移动通信不仅是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而且也是技术飞速发展的课程.莆田学院属于地方性本科院校,要想在新形势下加快自身转型,为通信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所以要重视教学改革.学校在将改革措施落实以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牢固的知识,还能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并通过学生工作中的反馈信息,及时更新学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李建东,郭梯云,邬国扬.移动通信(第四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宝华.面向岗位需求的《移动通信》教学内容和手段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3〕林志雄,留黎钦,赵芳丽,张霞,张荔.地方高校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探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4〕章曙光,孙巧云,汪敏,张玉.应用型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
〔5〕何维,张士灏,张毅,明艳.移动通信系统实践教学平台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08).
G642.0
A
1673-260X(2016)08-0259-02
2016-05-03
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地方高校工程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闽政办〔2011〕83号);莆田学院教改研究项目:“信息工程类专业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模式研究”(JG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