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实现路径

2016-03-28 22:30赵宝新杨丽娜赵丽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区域

赵宝新,杨丽娜,赵丽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实现路径

赵宝新,杨丽娜,赵丽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历史赋予高校的新使命,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强化高校自身的文化传承创新、加强高校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化的融合发展、加强同京津高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实现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有效途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实现路径

当前,随着《“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对于三地尤其是我省来说都是特大利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共有高校252所,在全国各区域高校数量最为集中,且高等教育呈现出了办学层次多样、学科门类齐全、教育资源丰富、生源地域广泛、文化背景多元的特点,这些都为新时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实现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提供了有利条件.文化传承与创新已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三地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由于历史等因素,相对于京津地区河北一带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因此,我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应抓住历史机遇在借助京津协同发展、承接首都资源、疏解首都压力、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大做文章.而作为提供文化智力支撑和科技创新服务的高校,其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三大传统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后的第四大职能越来越备受关注.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内精神文化阵地,既有自己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又是区域文化发展的缩影.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一定程度上也能彰显该地区精神文化的发展状况.因此,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在推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无可替代的价值.

1.1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对地方文化发展具有先导引领作用.高校因其自身资源优势,集中各种社会先进文化,是区域文化建设发展的前沿,代表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并体现着时代特点.高校体现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对区域文化和城市建设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地方文化和城市建设可以通过高校的文化引领作用,形成具有富有地区特点、符合时代需要的特色文化,进而不断提升区域形象与城市品位.

1.2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对地方文化发展提供优秀人才保障.高校是地方高等教育的载体,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当前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智慧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高校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与城市建设等领域输送高级专门人才.高校通过科学与人文素质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区域建设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市民提供保障,从而提升区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人文氛围、创新意识.

1.3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对地方文化发展发挥资源共享作用.高校因其地处在一定区域,高校与驻地区域之间的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将不断深入.高校具有丰富的文化人才、科研设备、文化及各类科技成果,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的图书资源、科研成果、网络资源也将优先对所在地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也能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地区的社会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对区域文化建设以及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4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对地方文化发展具有历史传承优势.高校的文化发展离不开所在地区的文化发展,高校的校园文化与发展历程中集中了区域的经济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轨迹.高校具有较浓厚的学术氛围,具有较多品格高尚的知识分子,较少受到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在传承文化历史遗产、研究区域文化特色、为区域文化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并留存历史记载方面具有特殊优势.

1.5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对地方文化发展具有协同创新作用.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快,协同创新必将成为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高校与区域间的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发展将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之中,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教育质量,而且更是破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难题的必然选择.

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实现路径

2.1加强高校学科体系和文化素质教育,强化自身的文化传承创新,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一方面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实现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变化加剧,各种不良思潮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要抵制不良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要从唤醒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出发,引导他们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与价值观的渗透,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庸俗信息.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我国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自觉认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作用,促进大学生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高校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他们当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另外,在文化传承创新中要重视“会通融合”,将优秀的文化资源融合、将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融合,以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为目标,以强化自身的文化传承创新为基础,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2.2加强高校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化的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优化高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首先,高校要与地方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共建文化研究基地,搭建学术创新平台,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发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大学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以其丰富的资源、创新的能力和独特的地位在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大学要瞄准国家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并结合自身特点,与地方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共建文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助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中要将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融合,促进校内文化传承与校外文化传承的共济共生.高校作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上,更体现在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协同创新发展上.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地方文化同时也承担着传播与发展当地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使命.高校与地方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将高校校园自身文化建设与地方区域文化发展相融合,共同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2.3实现京津冀高校间的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加强三地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实现协同传承与协同创新.一方面,河北省借助承接京津文化教育资源,缓解首都压力的契机,整合、共享、完善、提高三地间文化资源,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共享资源,共同出台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三地各自文化的定位及特色,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协同传承、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推进京津冀高校文化的协同创新上,三地间应该打破区域壁垒,开展深度合作,以协同发展为目标,立足各自优势,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品牌,实现区域文化优势互补、共建共享、良性互动、协同创新,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挥合力效能.京津冀三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三地高校间互通有无、形成合力,在已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京津冀特色的创新文化品牌,进一步增强三地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三地高校间文化教育发展的协同传承与协同创新.

2.4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实现文化开放与文化引领.当前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要求高校必须站在发展的前沿,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开放办学的国际意识.因而,在当前的文化多元化日益深化,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日益频繁的环境下,高校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必然需要加强多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当前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化背景下实现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大学的新使命.在新时期文化传承创新中,高校必须体现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充分借鉴其他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以更加广阔的开放视野思考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文化的建设发展中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交流融合,以增进对国外先进文化科技发展趋势与最新成果的了解,大力推进多元文化教育,参照国际标准,实施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大学国际化进程.高校要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与其他高校部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促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建立孔子学院及其他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组织,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世界话语权.

文化是悠久历史资源的融合,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京津冀三地相临、人缘相亲、文脉相承,历史渊源深厚,同时,京津冀地区区位条件优势突出.当前,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三地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发展亦随之成为必然的主题和发展趋势.而作为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要职能的三地高校将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高校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上,也要把文化传承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具体可体现在加强学科体系和文化素质教育,融合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加强同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优秀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方面,完成好高校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既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1〕徐显明.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

〔2〕耿琪,陈桂伟.浅析高校文化传承智能的实现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6).

〔3〕黄惜.推进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及文化育人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4〕赵君,张瑞.推进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0).

G64;G127

A

1673-260X(2016)10-0198-02

2016-06-26

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5年度基金项目(SD151037);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30412)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区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分割区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