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背景下的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
陈 钒 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随着农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合理地使用化肥与农药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但一旦使用量超过一定的范围,危害便会从粮食本身的安全显现出来,进而带来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化肥与农药等的使用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本文在介绍粮食安全背景的基础上,对该背景下的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深入讨论由农业面源污染和动植物激素滥用所带来的生态与食品安全问题,强调其危害性,并对粮食安全背景下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再次规划,以供参考。
我国粮食安全背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并改革开放为分界线。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快,粮食需求量日益增加,但受农业种植科技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无法满足过多人口的需求,导致这一阶段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无法解决。改革开放使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此为基础,我国的发展速度直线上升,在粮食方面的表现便是粮食产量的增加,但需要认识到,此后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也越来越显著,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并直接引起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在粮食安全背景下,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粮食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动植物激素的滥用和农业面源污染均对生态和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动植物激素的滥用
动植物激素滥用是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体现。国家有关部门对动植物激素的检验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等均存在农药残留,农药残留可通过在食用前水洗的方式清除。与之相反,动植物激素的滥用问题解决难度则较大。反季节蔬菜在市场上较为畅销,且利润较高,提高反季节蔬菜的产量能使农业生产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大部分生产者逐渐倾向于利用激素缩短蔬菜或动物等的成长周期,对于食品安全的保证十分不利。瘦肉精便属于动植物激素的一种,其功能在于使动物瘦肉量增加,但长期或过量食用却会对人的身体安全造成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会对生态和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农药与化肥的使用为例,两者均属于化学产品,其作用在于改变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和比例,进而使土壤与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更加适应,但从生态的角度看,这对于土壤各元素平衡性的保证和对于空气与水资源造成的不良影响均是不容忽视的。此外,农作物中重金属的超标也是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表现形式,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重金属的摄入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调查显示,在太原、天津等城市,其市民血液状况受食品中重金属量的增加影响十分严重。由此可见,如果粮食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于国人身体状况的影响会在不断地积累下越来越严重,十分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粮食安全背景下,为使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必须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再规划。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粮食安全未得到保证,据此,必须从保证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解决上述问题。
针对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与农药使用量过大的问题,要从控制化肥农药的销售量和种植者对两者的购买量入手,以实现对其使用量的控制。要加强对使用天然肥料重要性的宣传,以在减少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基础上,减轻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另外,针对瘦肉精等激素的使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食品检验力度,一旦发现上述现象,要进行严格处理,最终达到缩减激素市场的目的,这对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的保证均十分有利,因此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今时代,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极大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背景下,保证生态和食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的主要要求,因此,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加大对上述问题的重视程度,重点着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为我国整体环境的优化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