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金 华
(1.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研究部,重庆 400043; 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400065)
抗战末期冯玉祥发起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
王浩1,金华2
(1.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研究部,重庆 400043; 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400065)
本文以详尽的史料介绍了冯玉祥发起节约献金救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赴川募捐的过程以及募捐的结果,展现了冯玉祥及社会各界民众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时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抗战末期 ;冯玉祥;节约献金;救国
抗战时期,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不仅亲赴抗日前线,指挥军队参加对日作战,而且还奔走于全国各地,呼吁国共团结合作,共同抗日。在努力做好军人本职工作的同时,冯玉祥还在抗战末期发起了一场献金救国运动,并亲赴四川的多个县市募捐,以另一种方式为抗战服务。目前,学界对冯玉祥发起这项运动的研究不多。有鉴于此,本文以详尽的史料介绍了冯玉祥发起节约献金救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赴川募捐的过程以及募捐的结果,以此展现冯玉祥及社会各界民众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时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足之处祈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抗战爆发后,满怀一腔热血,一心想奔赴抗战前线报国杀敌的冯玉祥因为受到蒋介石的排挤、猜忌以及国民党军队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使得冯玉祥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调动战区所辖部队,难以施展才华和抱负,战区司令长官的头衔有名无实。在两个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上有职无权、无所作为的经历给他留下无限的沮丧和遗憾。南京沦陷前,冯玉祥被军政部长何应钦电召回南京,随后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职务相继被免。视官职为敝屣的冯玉祥没有因此消极,仍然亲赴各战区视察或者在后方动员民众抗日,并以更大的热情和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中。
1943年是抗日战争的第七个年头。这一年,中国军人依然在抗战前线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顽强抵抗。然而,由于日军的持续进攻导致大量工厂被毁,使得国民政府的经济愈加困难,财政收入几乎无力保障巨额的军费开支,抗战面临巨大困境。此时身在重庆官为闲职,但依然想为抗战作更多贡献的冯玉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解决这一困难,于是想到了他的基督教朋友。原来,1942年12月,冯玉祥等人为响应政府提出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在重庆发起和组织了全国基督教徒节约献金运动总会。在冯玉祥的倡导下,基督教会中的一些教徒特别热心捐献,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带头将每个月节省下来的钱捐出。“夫人李德全甚至把结婚戒指也交了出去。”[1]146“为了献金,我写了很多份《满江红》……谁帮忙就送他一份。”[2]121然而,由于冯玉祥并无实权,最初在陪都重庆的募捐活动也仅仅靠自己去联系老部下和一些爱国团体,但毕竟募捐范围有限,效果也未达到预期。
1943年10月,一位曾任天津电话局局长的张姓朋友劝冯玉祥,让他在重庆以外的地方去发动捐款,毕竟冯的身份对于地方上的人来说,那可是大官,捐款献金的面子肯定是要给的。朋友的话,冯玉祥觉得有些道理。1943年10月14日,冯玉祥决定赴川西南募捐。
(一)第一次赴川募捐效果出乎意料
1943年11月8日,冯玉祥带上随员离开重庆前往川西地区,开展第一次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募捐的线路是:内江—自贡—威远黄金沟煤矿—荣县—五通桥—牛华溪—乐山—夹江—眉山—彭县—新津—双流—成都。在这些地方,冯玉祥到处宣讲献金对抗战的意义。没想到,这次到川西各地募捐,效果之好出乎意料。1944年1月,冯玉祥离开成都回到重庆,结束了此次历时3个月的募捐之行。
1.乐山各界群众捐款300余万
乐山献金现场,各界民众蜂拥而至,并踊跃捐款。现场呈现这样的景象:报告捐款金额的人因为需要大声向民众报告捐款额度,加上报告的次数多,已经喊破了嗓子;登记捐款的人因为要不停地写,手已写得发麻,不得不经常更换登记人员;专门接收捐款的人虽有条不紊,但也忙得不可开交,不得不增加人手。因为捐款的人不断增加,最终不得不推迟献金结束时间。在五通桥区(现属四川省乐山市管辖)献金大会上,一位刚丧偶的妇女打算将刻有丈夫名字,此时正戴在手上的结婚戒指以及一副耳环捐献出来,冯玉祥不忍心收下,劝她将戒指变卖,养活子女。这位妇女坚持要捐,并说:“把戒指不拿去卖钱养孩子,是要让孩子懂得,国家比他要紧。只要国家好了,他们才不会当亡国奴。”这位普通妇女的话,使冯玉祥十分感动,也让在场的群众热血沸腾。在这位妇女的坚持下,冯玉祥只好收下她的戒指,并恭恭敬敬地向她鞠了一躬。
2.眉山各界群众捐款84万
冯玉祥来到眉山后,与县长张玉阶在县城一家关了门的银行里交谈。冯玉祥希望由县长出面,召集群众,自己做个演讲,然后由群众自愿捐款。然而,县长张玉阶却说:“眉山去年遇到旱灾,收成非常不好。而今年的庄稼还没有收成,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饱,恐怕很难拿出更多的东西捐献出来。”县长的话一方面说出了眉山老百姓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但更多的是畏难情绪。冯玉祥知道眉山人民所面临的困难,也知道全国各地人民和眉山人民一样的困难,国家危难之际,全国人民只有克服当前困境,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他对县长表示,希望县长将眉山的群众组织起来,开个献金大会,试试效果。县长只好照办。在眉山的献金大会上,有一位群众将毛衣拿来义卖,被一位名叫王超父的青年以5000万买走;有一位姓杜的中学教师,将他的多幅画作拿来义卖,将所得全部捐赠。冯玉祥到眉山共募得款项84万元。事后,县长张玉阶对冯玉祥表示,以前县里有困难,希望眉山群众捐款,但大家都不愿意。而这一次,冯玉祥的一席话,就让眉山群众踊跃捐款,原因何在?冯玉祥对县长说:“只要你为国家、为老百姓考虑,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成都各界群众捐款1200万
1943年12月,顾不上疲惫的冯玉祥刚到成都就与当地的爱国人士讨论如何开展献金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和积极配合。在这次会谈中,民盟中央主席张澜第一个赞成冯玉祥发起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而之前,张澜特别反对民众为政府捐款。12月25日,冯玉祥又和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及各界人士谈话,得到大家的积极支持。张群还带头捐献1万元,算是“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
为了便于亲自到成都各地动员,冯玉祥与成都市长商定,将成都市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献金区,从12月27日起,分别到各区轮流演讲。各区讲完后,冯玉祥又抓紧时机,深入到各大、中、小学,各行业代表会、工厂代表会、基督教代表会以及各社会团体举行的座谈会、义卖会进行演讲和动员。每天演讲至少两次,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六次。有时声音都讲嘶哑了,还要继续讲,在场的群众十分感动,纷纷捐款捐物: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先是献了几万块钱,后来又捐献一件新的皮袄,并说他献的东西太少,对不住国家;有一群乞丐,把乞讨来的几千块钱捐献出来,这笔钱是这些乞丐很多年的乞讨所得,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冯玉祥看到这一幕,也许是看到他们生活实在太辛苦,就希望自己掏腰包把他们所捐的钱再返还,但他们拒不接受冯玉祥的钱;一位带着四个小孩的空军烈属在献金的同时,还把一个紫缎绿双龙花的桌布捐献。冯玉祥希望这位拖家带口的遗属不要捐献,因为她的生活本来就十分困难了。然而这位遗属捐献的意愿非常强烈。成都市民积极捐款,各界献金达1200万。“从重庆出来,这个数目是最大的。”[2]146
(二)第二次赴川募捐民众献金更加积极
第一次到四川募捐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因此,1944年春节刚过,冯玉祥再次前往四川的多个县市进行第二次募捐。为此,他写了一封公开信,希望全国各界民众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积极捐款献金。他还阐明了献金运动的原则:一是献金之款用作慰劳前线士兵及购买大炮、坦克之用;二是为节约献金运动相关的事打电话、写信、坐车、坐船,全由自己掏腰包,公家不开支;三是完全出于主动。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有钱人出钱,贫苦人不出;二是不要勉强别人出;三是要感动别人出钱。
冯玉祥第二次到四川募捐的行程分为两次:一是江津—合川—泸县—隆昌;二是内江—自贡—富顺—威远。第二次到四川募捐,各地展开了“爱国超居人前”的献金竞赛,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到极致,爱国绅商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也纷纷慷慨解囊,使献金运动高潮迭起,献金记录不断被刷新。
1.江津各界展开献金竞赛
1944年3月,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从重庆出发,随长江逆流而上到江津。到了江津白沙镇之后,冯玉祥不顾疲劳,马上深入到工厂、学校以及部分老百姓的家中去宣传献金的意义,动员大家量力而行,踊跃参加献金活动。
1944年3月19日,江津白沙镇献金大会在长江西河坝举行,参与的各界民众有1万多人。冯玉祥在大会上讲话,盛赞各界人士的爱国义举,特别是对大学先修班的同学把在轮船上当脚夫、在街头擦皮鞋,甚至把自己从战区带出来的仅有的东西拿来义卖捐款给国家的精神颇为赞赏。冯玉祥的演讲刚结束,大家就按捺不住热情开始献金。首先,大学先修班宣布捐款64万元,新本女中即刻宣布献金65万元,大学先修班不甘后进,又大声宣布增加10万捐款。两个学校的学生相互竞争,点燃了大家的捐款热情。虽然现场大多数人抱着爱国热情参加献金活动,但也出现了这样一幕:白沙镇镇上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士绅仅捐款80万元,商会也只捐款60万。当大家听到出乎意料的金额时,全场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商会的捐款实在太少。为此,有人提出建议,希望商会为了前方浴血奋战的抗战将士,大家下跪恳请商会增加捐款金额。提议一起,在场的部分同学就跪在主席台前。随后,全场数千名学生纷纷跪下,表示如商会不把捐款增加到200万元就不起来。看到这种场面,冯玉祥深深感动,但他也不能勉强商会捐款,只好快速走下主席台请下跪的同学们起来,并对他们说:“出钱多少,是自己的良心。可我们献金完全是出于自愿的啊!”然而,同学们仍跪在地上不肯起来,高呼 “商会不增加,永远不起来”。最后,商会的代表不得不献金200万元。这天在江津白沙镇共募得捐款700多万元。
冯玉祥在江津白沙镇发起献金后,又在江津县城举办了一次献金大会。江津各界民众慷慨解囊、纷纷捐款,互相竞争。令人感动的是,一位农民把刚卖完菜还没焐热的钱捐献出来;有10多位保姆每人捐款100元。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个不满10岁的叫花子跪到台上请冯玉祥收下他乞讨来的几元钱。冯玉祥含着热泪对在场的人大声的说:“这几元钱胜富翁们的几百万元。”在场的见状,无人不感动,无人不流泪。
2.泸县献金大会场面感人
1944年4月,冯玉祥从合江县乘船前往泸县,当他乘船路过泸县弥陀场河坝时,泸县女中(现泸州一中)、省立高工校等学校师生早在江岸迎候,这些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沦陷区。冯玉祥登岸后,为前来迎接他的师生作了两个小时的演讲。他历数前方将士浴血抗战和沦陷区同胞的惨情,越讲越沉痛,最后希望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冯玉祥得知省立高工校、泸县中学、泸县女中有学生自愿参军抗日,组建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战前线时,当即写了一首诗相赠:“把牙一咬,把两根骨头一撑,千载一时,献金救国;献爱国心,献一腔儿女热血,还我河山,抗战必胜。”至今泸县女中宿舍的粉墙上还留存着冯玉祥到泸县募捐时写的“抗战必胜、抗战到底!”标语,成为生动的爱国主义的教材。
1944年4月26日上午10点,泸县节约献金救国大会在澄溪口大操场举行。全县万余民众参加,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大会开始后,冯玉祥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现场的气氛顿时被调动了起来。演讲结束后,由参加大会的各行业、社会团体呈报献金数目。学校原计划捐献七百万,但在现场热烈气氛的感染下,学校献金队决定增至一千万元;银行、商业献金队在全体学生加油声中及一部分学生自动跪地请求增加后,全县29家商业银行把原计划捐献数额的一百五十万元增加到二百一十万元,商业献金队由三百五十万元加到四百万元。行业团体献金结束后,一群乞丐把要捐献的钱盛在乞讨所用的饭盒里送上主席台;在抗战前线负伤的伤兵们虽然不能做重体力活,虽然不能像之前那样在前线直接对日作战,但在后方他们也没有闲着,他们把制雨伞、编藤椅所得的一万两千元带到献金大会上捐献,冯玉祥知道他们生活困难,一再推让但盛情难却,只好含泪收下,并将他们扶下主席台,全场无不深为感动。
在召开万人献金大会前,川南师范学校音乐教师王立三为川南师范学校歌咏队谱写并排练了一首《献金歌》,歌词为:“加油,大家一起来加油!有钱出钱,出钱要出够;有力出力,力气要出够。要献金才能救国,要救国才能自救。多买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把鬼子赶走。还我河山,争取自由……”当参加大会的群众向献金箱内投放钞票、饰物时,川南师范学校歌咏队用男女声二部合唱的形式,反复演唱《献金歌》,使全场人群激动,献金热情高涨。
在泸县各界群众的积极捐献下,捐款总数达5千余万,其中富商大贾只出了600万元,其余都是学生、教师和劳苦大众所捐献。1944年4月27日,《新华日报》在第三版发表《泸县人民的献金》的短评。文章指出:“这样踊跃的捐献运动,正足以表现人民爱国抗战的热情,虽经过七年的抗战,虽在艰苦万分的情况下仍不衰竭。只要国家能打胜仗,国土能早些恢复,即使叫他们把点点滴滴的血汗拿出来都是愿意的。”
3.自贡献金数额最高
1944年6月26 日,冯玉祥再次来到盐产地——自贡,在这里掀起了第二次献金救国高潮。在四川范围内讲,自贡是有钱人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产盐。冯玉祥深知这一情况,因此他到了自贡以后,就希望有钱人积极献金,以带动普通老百姓捐款。为了鼓励有钱人献金,冯玉祥表示,捐款数额大的人,可由自己出面,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亲自接见。这样的承诺对自贡富商来说很有吸引力。自贡盐商余述怀就是一位。他本是平民出身,能得到蒋介石接见,那是很光宗耀祖的事情。随后,余述怀捐献1000万。1944年,冯玉祥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引荐余述怀到重庆与蒋介石面见了一次。
自贡首富王德谦得悉余述怀捐献了1000万,不甘落后,不但要献金1000万元,而且还献了价值几百万元的谷子。为了对王德谦的行为表示感谢,冯玉祥特赠予王德谦“见义乐为”匾额一方。
模范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自贡一带的盐商富豪和各界民众纷纷投入到献金运动中。7月22日,自贡举行献金大会,当天天气非常炎热,但仍有3万余人冒着酷暑参加大会。妇女献金队不仅用很多金戒指做成一个很大的爱国图捐献,还做了几千双青布鞋,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和这些妇女一起将布鞋抬到献金台捐献。七旬高龄的乞丐廖得福,献金297元后说:“我前年被炸,财产荡然,连年贫病交加,以致沦为乞丐。目前听先生(冯玉祥)演说,得知国家危在旦夕,非群起挽救不可,愿将连年乞讨所储的297元函奉国家,以示爱国不分贫富。”老人的讲话,使献金气氛更加热烈。
冯玉祥到自贡举办献金活动,一共募得捐款1.2亿元,创了全国献金纪录。
1943年11月至1945年2月,冯玉祥两次赴川发动民众节约献金。这次活动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献金过程中也常常出现感人场面,但献金活动并非一帆风顺,活动遭到少数人的误解、污蔑、抵制甚至是利用。
募捐过程中,有人将捐款的数额报得很大,实际捐款数却极少;有人贪污民众的捐款;有人把捐款拿来放高利贷……坊间甚至还有“冯玉祥一到,鸡飞狗跳”的传闻。
在一次献金活动中,有爱国人士曾树屏向冯玉祥求字,并自愿捐款10万元,冯玉祥答应了他的要求。殊不知,“曾树屏刚拿到题字不久便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并冤死狱中。”[3]52
彭县女子师范学校的丁秀君校长因为带领全校学生积极捐款,被国民党政府当局撤了校长职务。江津学生下跪请求商会增加捐款的事情也被少数人解读为冯玉祥强行要求他们捐款……
种种误解和污蔑,使年过六旬,身体本来就不好的冯玉祥深受打击。1945年2月,冯玉祥在家人和朋友的劝告下,无奈地结束了这次献金活动。
冯玉祥发起的这次献金活动共募得款项折合黄金23000两,他从这批款项中拨出200万救济文化界人士,同时又将一部分捐款捐赠给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剩下的全部上交国民政府。
抗战时期,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身居闲职的冯玉祥并没有因为官场失势而自暴自弃,反而挺身而出、主动作为,发起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并亲赴四川多地募捐,其爱国行为是全面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爱国义举赢得了世人的赞许。
[1]陈立人.冯玉祥[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
[2]冯玉祥.我的抗日生活——冯玉祥自传(2)[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3]李波.为国为民不为私——冯玉祥在重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文川]
2016-04-21
王浩(1984— ),四川遂宁人,文博馆员,研究方向:红岩历史、抗战历史; 金华 (1975—),重庆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K265
A
1008-6390(2016)05-00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