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能力建体系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敦化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经验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北麓,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耕地面积16.9万公顷,是延边州最大的蔬菜、食用菌、淡水鱼等农副产品生产(养殖)基地。2015年粮食年产量突破11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6900公顷(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89公顷);食用菌种植5.52亿袋(其中黑木耳种植5.5亿袋);水产品总产量5500多吨,健康养殖标准水面1.98万亩;畜牧业产量达到5.7万吨,现有国家级示范养殖场4个、省级示范养殖场16个。2015年敦化市荣获全国103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之一。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伊始,敦化市委、市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问题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紧紧围绕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扎实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基本形成了“高度重视、监管有力、生产安全、消费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高度重视:敦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在政府常务工作会上研究如何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农业发展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的口号,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年度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并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2015年全年财政共投入271万元。
监管有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重视此项工作,确立具体负责人和联络人,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重点,实现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资源共享、行动有力,使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平稳可控。生产安全: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基本做到“有标准、有制度、有规程、有记录、有检测、有追溯”;消费健康:通过宣传和培训,大力营造人人关心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市民的消费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优质优价、合理健康消费。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敦化市自身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制定出一系列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赏罚分明、推广有力的工作措施。由农业、畜牧、水利三局牵头实施,各责任单位相互配合,围绕监管体系、检测能力、质量追溯、三品认证、监管制度、监管执法、监管能力、宣教等八个方面开展工作,全面提升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一)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为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建立了“分层监管,一管到底”的立体监管网络。市里有农业、畜牧、水利为首的监管队伍,乡(镇)有三局下属推广站的生力军,村里有年轻有为的协管员。通过层层有落实、处处有制度的市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机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全市共有市级监管员80人、乡(镇)级监管员117人、村级协管员500人,逐一明确责任区域、监管对象、监管任务,常态化开展监管工作。
(二)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建成以市检验检测中心为主力,乡(镇)农残速测站为支撑,基地快检室为补充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中心始建于2006年,2014年正式通过了省质监局、省农委的计量认证和检测机构考核两项实验室资质认证考核,可以使用CMA和CATL两项标志。检测中心现可对农药残留、农产品中添加物质、植株、土壤、水质和肥料等六类别、101个检测项目进行检测。2015年公开招标新建15个中、小型农残速测室,配备了专(兼)职化验员。不但实现了乡(镇)一级检测全覆盖而且还把蔬菜基地和重点村屯纳入到检测体系中。全年共完成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3566样次(含畜产品和水产品),样品合格率为99%。
(三)加强质量安全追溯。2015年,为了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把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都纳入到追溯体系建设中。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制定《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经营台账票证管理制度》,给全市农资经销点免费发放农资经销台账,为追根溯源提供依据;二是印制农业生产记录本8000册,督促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种植大户做好种植环节的生产记录、储运记录、初加工记录、销售购货有关信息;三是购置二维码查询、打印设备和建立监管平台,重点为市蔬菜基地免费提供二维码质量安全可追溯查询。初步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目标,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四)扩大“三品一标”认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加大“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力度。制定并实施了《敦化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补贴奖励制度》,为有需求的大型蔬菜水果种植合作社提供无公害认证补贴,协助完成无公害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工作。2015年新增11个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90公顷。
(五)健全各项监管制度。为了全面推进敦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畜牧、水利三局共制定并落实了10个方面40项工作制度用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节全程监管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目标。分别是:农业投入品监管13项制度、生产过程监管8项制度、包装标识1项制度、信息发布2项制度、产地环境1项制度、社会共治方面3项制度、行政执法6项制度、收购储运过程监管1项制度、应急机制4项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1项制度。监管制度的健全为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六)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能力。2015年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382户,出动执法人员576人,抽取种子样品84个,肥料样品3个;市渔政管理站共出动渔业执法人员100多人次,检查渔业生产单位32家次;市畜牧站共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次,累计共监管兽药生产企业2家、经营企业36家、规模养殖企业3家、检查对象200户。高密度的执法监督工作为敦化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七)提升监管能力。在健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2015年加大了人力物力投入,投资建立覆盖全市范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为乡(镇)配备电脑和监管软件,实现了省市级监管系统联网、市乡级监管联网。通过监管平台可进行工作部署、工作互动、工作上报和工作监督。监管平台的使用大大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同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到各职能局绩效考核中,并要求各级监管工作人员根据农业生产环节定期到村屯进行检查指导,查看生产日志,严格监督生产全过程,并通过监管平台上报监管工作记录。
(八)加强宣传培训。只有农民掌握运用标准化的种养殖技术,才能生产出健康的农产品,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宣教工作作为实现“舌尖上的安全”的手段方法,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2015年,敦化市共举办农水牧各类培训班30场次,发放宣传单5万余份,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6套,媒体宣传13次,参加科普大集10次,培训人员5000多人次。
(一)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是农业生产,只有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精品休闲农业,创地方特色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才能得到根本上的改善。一是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工作的监管,使标准化生产不流于形式,指导和督促生产主体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组织生产;二是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集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效率。
(二)加强农药监管。通过向经营者、消费者传授农药使用相关技术知识和伪劣农药的识别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经营者、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指导经营者选择进货渠道、向农民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合理、科学选用农药新理念;通过设立投诉电话,鼓励群众及时举报非法经营行为,提高群众抵制违规农药产品和国家明令禁用的高毒农药的自觉性;通过对农药生产企业实行“红、绿、黄牌”挂牌动态管理,确保不发生因农药残留而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加强“三品一标”基地监管力度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是按照“产品质量可靠、使用标志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质量年检和认证现场检查制度,指导“三品一标”生产企业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其生产、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二是通过提升“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打造一批产品质量可靠,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制度落实到位,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企业,推动“三品一标”认证的价值回归;三是增加“三品一标”标识的多功能性,在标识中添加二维码功能,提高公众识别率。
(四)积极开展农业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各职能部门必须加强配合,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者加强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明白哪些是违法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从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二是要对广大消费者加强农产品安全宣传教育,使其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上市农产品检测结果,除了及时在市场醒目处公布外,可定期汇总,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这样不但可以震慑不法经营者,也能使消费者明白哪些东西可放心购买,哪些东西要谨慎购买。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出台农技人员激励机制,保障农技推广工作经费,建立强化对农业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辅导和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施用等相关农产品安全知识进行全面普及性培训。举办农业行政执法、农产品检测、速测、农资经营、标准化基地管理等人员的专项业务培训班,增强法律意识和业务知识,提高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