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3-28 15:45刚,王
关键词:高新技术福建省人才

丁 刚,王 蕊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100)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丁刚,王蕊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100)

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资源约束趋紧,人才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主题愈加鲜明。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并体现创新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结构,对实现我国全面小康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在相关政策完善、人才引进、平台和环境建设、促进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高新技术产业;对策研究;福建省

一、引言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转换升级有着重要影响。截至目前,国内外针对高新产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层面:一是从高新产业技术体系内涵、概念入手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高新产业技术体系的明确定义和权威界定,已有研究通常以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和复杂程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衡量标准。如,美国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体系的理解较为宽泛,认为其主要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日本则视技术集中度高、增长能力强、拥有一定的市场潜力、能够节约资源以及渗透引导其他企业发展的群体为高新产业,对其技术体系亦无明确界定。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以产业研究开发密集度为衡量标准,将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超过7.1%的产业称为高新技术产业,与之相应的技术体系亦较为宽泛。二是高新产业体系的发展与评价研究。如,孙科等(2002)[1]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运行体系的结构优势与缺陷,设计建立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特征的高新技术结构和运行体系。谢丽威(2013)[2]认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发展应从“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社会参与”三位—体的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层面加以推进。王翠霞(2012)[3]在分析河北省高新产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产业投入、产业产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政策环境等层面入手构建了评价体系。芮明杰(2012)[4]等从产业竞争力视角设计了高新产业体系发展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例如,王雷、党兴华(2008)[5]对我国R&D经费支出、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风险投资额与专利授权数、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以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具有正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陈修德、梁彤缨(2010)[6]以2000—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活动为研究对象,对研发中间产出效率与最终产出效率进行测算,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具体效应。张同斌、高铁梅(2012)[7]考察了财政激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目前国内外针对高新产业技术体系的已有研究尚不充分,其系统性、全面性有待加强,且鲜有文献以福建省高新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研究主题。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本文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策略支持与借鉴参考。

二、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效

1.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福建省以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区域科技重大项目、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等为载体,加强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加快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2014年,福建省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7 736.52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60.8%。

福建省建立了万亿技改项目储备库,实施“百项千亿”投资计划,对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视同省重点项目予以支持,着力推动设备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和品牌创建。围绕高端装备、信息网络、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重点领域,积极组织实施了重大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专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专项、产学研示范专项等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专项,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项。

为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福建省积极鼓励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从重大创新平台、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移转化、育才引才等方面给予其重点倾斜扶持,组织百个示范项目和百家示范企业,带动社会研发投入达10亿元。福建省还成立了“6.18”虚拟研究院机械装备分院,开发了“海西高端装备云制造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目前已为1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辐射省内4个设区市。

2.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稳步推进

福建省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建立健全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有效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十二五”期间,积极开展产学重大项目立项工作,实施“企业出题、协同攻关、政府补助”的产学研项目组织机制,每年安排高校产学研重大项目资金2 000万元,以鼓励和引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截至2014年底,组织开展产学重大项目79项,累计投入经费3 32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福建省共安排财政经费2 500万元,对17个重大科技成果购买转化给予补助,利用市场经济杠杆激发科研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投入经费7 720万元,支持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福建奔驰汽车研发中心等11家重大研发机构落地建设,并大力推进省政府、三明市政府、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签署共建海西分院协议,着力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提高了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对各地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福建省不断优化激励科技孵化器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健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并开展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普查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推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扩大数量、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备案孵化器7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数量达到10家。

3.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效凸显

福建省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需求调研,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围绕福建省特色、优势领域,如创意产业数字服务领域和文化科技融合领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了《闽西客家和红色双重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等国家支撑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福建省注重发挥科技重大项目/专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截至2014年12月底,省重大专项全省在新材料及器件、新一代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技术、纺织高新技术、先进设备与制造等领域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显著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批重大产品和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涌现,为福建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如,厦门钨业集团开发应用超细硬质合金制造技术,成功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带动相关产业规模数百亿元。三明机床厂生产出国内首台四轴数控精密磨床,亦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

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 838.25亿元增长至2014年3 451.19亿元,其占福建省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12.5%增长至2014年的1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5.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从2010年的1 207家增长至2014年的1 779家,实现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为此,福建省采用了如下举措:一是积极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了覆盖全省、省市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优化服务网络及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培训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新税制优化产业结构的导向作用,培育了一批兼具自主创新活力和产业化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全力打造企业科技品牌,有序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企业科技品牌。三是积极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按照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截至目前,福建省已批准成立28个省级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述举措的有力落实,充分激发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目前全省89.5%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4.2%的R&D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仍显不足

目前福建省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仅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0.69%;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1.61万家,其中有开展R&D活动的企业为0.23万家,占比仅为14.3%;有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为1 036家,占比仅为5.39%。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的条件比较薄弱,普遍缺少工业化试验设施;企业中普遍存在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现象;企业研发机构的研发效率和管理水平较低,技术积累能力亟待提升。

2.高新技术企业人才资源储备相对匮乏

目前制约“高层次人才主要引向企业”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为:一是服务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较为薄弱;二是企业自身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工作亟待强化;三是以高层次人才主要引向企业为导向的政策激励仍需加强。福建省应从改善三个因素入手,注重从省内外两个方向保障高端人才资源储备,即不断加强本省人才建设和培养、提升本省人才队伍素质,同时加大省内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建设,以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空间吸引人才资源向省内流动。

3.高新技术企业能动性未充分发挥

目前企业普遍存在过度依赖政府协助、向政府寻求大量行业利好政策的思维倾向,这种依赖性对企业发展和多方面创新竞争存在显著负面影响。企业能动性发挥不足,在抑制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降低了跨企业、跨行业的合作创新和协同发展效率,并削弱了企业活力。

4.创新环境待优化,创新平台待完善

近年来,福建省在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创新产出效率偏低、人才规模较小、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其中,创新产出效率偏低主要表现为创新方法、技术等难以实现产业化,研发机构同企业对接成功率低等;结构不尽合理体现在工业和新技术产业比重差异显著、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不协调等。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

5.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尚不均衡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2014年3个设区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达75.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75.6%,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亦高达60.8%。福厦泉三市几乎集中了全省大部分人才资源和资金资源,造成其他各区市在缺乏人力财力资源的情况下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心无力的处境,并直接对福建省经济总量和各区市平均经济水平造成影响。长期观之,人才和资金等资源仍然保持不断向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主要区域集中的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省内各地区业已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

三、促进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政策支持

加强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落实并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应用新技术的成功实践给予补贴,促进高校和研发单位与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允许研究和开发人员从对接中获取应得利益。二是从财政资助、税收优惠和产业技术等层面入手,积极完善并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强对会计系统不完善的小微企业在税务会计方面的指导,确保各项优惠措施落到实处并给予企业切实利益。三是在人才、信息、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福建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服务力度,创设多样化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加快完善企业同金融机构间融资和借贷系统,在城市规划中为企业建设预留一定比例土地面积等。

(二)双向支撑福建省人才资源建设

从福建省内外两个方向加强政策措施及其执行、加大投资投入力度并寻求多渠道以支持福建省人才资源建设,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硬件和软件设施投入,大力改善高校科学研究条件和环境;二是促进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合作互利,鼓励研发人员继续发挥其创新能力,对企业研发环境给予最大政策支持,加强校企信息和资源共享;三是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实行人才引进优惠措施,落实并完善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通过专业继续教育、强制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四是以政策激励为途径,建立健全固定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补充的企业高层次人才使用机制,以人才兼职、技术引进、合作研究、项目招标等多种方式,破除人才引进中的地域、部门、身份限制及其他各项体制性障碍,畅通高层次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渠道和途径。

(三)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

一是着力强化企业的引才用人、创新投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引才宣传力度,使各层次人才了解自身的各项差异化优势和服务,建立起一套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及其成长特点相适应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二是企业应以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为依据,从岗位类别、数量及专业方向等层面入手对所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作具体规划,作好人才匹配性引进,从而增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战略性和系统性,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潜能;三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理念制定循序渐进、务实高效的高层次人才开发计划,积极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和带薪学习制度,如人才订单式系列培训等,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创新能力;四是以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合作双赢、协同发展为目标,建立起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增强高层次人才的企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优化并完善创新环境与平台

一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拓宽引才平台。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以推动“政产学研用金介”七位一体为支撑,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并有序推进各类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工作;二是鼓励、引导和支持我省大中型企业及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全面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研发产业共性核心关键技术;三是建立异地人才开发机制,积极融入全球研发体系,到人才较为集中的国内外中心城市创立研发机构,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总部获区域性研发中心落户福建;四是以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成效评价为重点制定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作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五)以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首先应加强地区间合作,从各区市的优势产业入手,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合作模式,引进资金并促进优势产业同相关对口技术对接以支撑其发展,引导区域间资源、信息流动和共享,以先进带动后进,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其次要积极引导欠发达区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优化其产业结构,在其优势产业基础上开发新的创新创业机会,传统行业同新型科技行业相结合,优化地区产业格局,解决欠发达地区内部就业和产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缩短各地区间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1]孙科,张永安.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的运行机制与效力分析[J].科研管理,2002(3):77-82.

[2]谢丽威.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问题探讨[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1):64-67.

[3]王翠霞,马丽,高保中.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9-61.

[4]芮明杰,陈之荣.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上海、北京的比较研究[J].中国外资,2012(10):10-12.

[5]王雷,党兴华.R&D经费支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中国数据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4):13-19.

[6]陈修德,梁彤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SFPF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8):1198-1205.

[7]张同斌,高铁梅.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研究,2012,47(5):58-70.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n Fujian Province

DING Gang,et al.

(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of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100,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wenty-first Century,with tight resource constraints,talent and innovation’s dri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me becomes more distinctive.High tech industry as a powerful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flec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novation,to achieve the goal of China’s overall well-off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in Fujian Province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and analyzes its existing problems,propos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policies,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the platform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etc.,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jian Province high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ning.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countermeasure research;Fujian Province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3.009

2016-03-28

福建省软科学项目《“十三五”高新产业技术体系及小巨人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R0105)

丁刚(1974—),男(汉),河南开封,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

F752.62

A

1009-8976(2016)03-0029-04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福建省人才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人才云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