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契合

2016-03-28 15:45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理念

耿 媛

(喀什大学 法政学院,喀什 844006)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契合

耿媛

(喀什大学 法政学院,喀什 844006)

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面对发展新要求、发展新困境而产生的创新性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创新。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发展方向、发展动力;是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灵魂。探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继承;创新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同时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我国面临着多方面的社会发展问题,经济增长速度的保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缩小贫富差距;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等一系列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党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发展方向及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根植于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时期,基于资本主义国家当时的发展背景、发展状况,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在此基础上同时探索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涵盖了社会发展多个维度的研究。“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时代要求,切实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生产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规律,强调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2]1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结构以及上层建筑的发展进程与层次有决定性作用。这两对矛盾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仅涉及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更涵盖了文化领域的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内容及形式,从而决定一个国家的基本性质。马克思指出:“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2]532-533马克思的以上论述明确强调了生产力在影响社会状况、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

(二)社会发展“历史合力”理论

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中提出了“历史合力论”,“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2]697其中提到的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就是指关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不仅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的方向,各个学科的进步等都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这些多方面的力量的集合汇总,产生出的合力却有时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有时起消极作用。因此,统筹多方面的因素,科学把握各因素间的联系,抓住主要矛盾,合理解决分歧,促进“合力”向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方面前进。由此可见,协调发展的理念,是对“历史合力”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作为社会中的主体要素,既受社会影响又肩负着改造世界的责任。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身存在于社会之中,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社会的性质、构成。因此,无论社会中的哪一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最终的落脚点一定与人的发展密切关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294这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美好未来的预想,也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为我们不断改造社会,对社会各个组成要件的发展创新,不断转化适应时代发展,使之不断完善,更加有益于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了动力及目标。

三、正确把握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时代发展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经济领域不断全球化;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多元化发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地球村”;全球人类都关注或影响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我们国家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能源消耗大,但同时也更具有经济发展潜力,更具有可塑性。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投入世界发展的浪潮中,正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努力解决各项发展难题,同时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面对发展的背景、动力、条件及环境都不断发生改变的时期,抓住发展中自身面对的主要矛盾,开拓视野,增强自身问题意识能力,挖掘出切实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发展理念。[3]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发展优势,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更创新出适应当前时代要求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蕴含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发展方式、发展方向,为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的发展理念。

(二)“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

“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导向。不仅顺应世界格局、环境的改变,更重要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于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无论是经济结构的创新,协调不同区域、不同地区内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及贫富差距问题,致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大力调动多方资源,一切发展成果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的决心,方方面面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同样指明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当前倡导“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方式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都有创新、改革与进步,这些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补齐短板,积极参与,这一目标的实现,切实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消除贫困人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五大发展理念”提供的是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动力,发展途径的创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三)“五大发展理念”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理论保障

习近平同志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需要中、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产生的。这一总结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融合,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立足于实际发展需要,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长远规划。“五大发展理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对问题的多个维度进行更细化探索的结晶,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创新理念提供更强动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协调理念统筹兼顾,自然生态问题通过绿色理念和谐相处,发展成果通过共享理念人人享有。可见“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更加具体化、标准化,更具有问题针对性,以期能够更加完善地解决问题。“四个全面”是宏观层面上的战略设计、长远规划,具有前瞻性,那么“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微观层面的实践操作,更具有直接引领性,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新成果。

四、“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契合

(一)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时,以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问题为切入点,肯定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党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且强调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创新发展理念不仅为经济发展模式、动力提供新的源泉,在专业理论领域、制度完善领域、文化发展领域都具有驱动作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强调创新精神,使之更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模式,转变固有的思维定式,迎接各项挑战。如当今“互联网+”引领信息时代新导向,不断创新和发展互联网方式与传统的商业方式的结合,发展多领域的商业网络形式,提供更多样的就业形式,拓宽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共同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着力点,从而促进整体社会发展。因此,创新发展理念是在新形势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动力理论。

(二)协调、开放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合力”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合力思想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同时上层建筑领域的如政治、哲学、法律、宗教、文学等方面对社会发展同样产生影响,对经济基础的性质、发展产生反作用。“五大发展理念”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合力思想。首先,协调发展理念旨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战略布局下,重点关注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区域不平衡、城乡差距过大、发展结构模式不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我们需要抓住主要矛盾产生原因,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运用东部科学技术的发展,挖掘西部地区自身优势,发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及生态环境特色,开发物质资源及发展全面的旅游产业模式,而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旅游方式上,大力开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方式,既满足观景享受,又能够通过饮食、特色节目、当地优秀文艺作品感受精神财富。增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又能够传递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发展了当地经济模式,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也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一些贫困地区缺乏生态资源开发经济,发达区域可提供教育援助、多样就业方式以促进发展。充分发挥各个区域优势,协调开发,缩小差距。其次,开放发展理念强调依靠内外联动的方式促进多领域进步。国内资源的有效协调,各要素有效融合,使发展模式多样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加快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交往,引进先进技术,关注各领域国际发展前沿,补齐自身短板。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战略,打造多国家多地区多领域的切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局面。[4]协调理念注重多地区多领域多学科间的互相协同合作,以各个领域不同维度的相互交织合作发展,开放理念强调更宽泛的层面,更大的合作空间来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用于进步,两者从不同的发展角度、不同的空间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合力思想。

(三)绿色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表示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2]383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设想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中就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违反自然规律无限的索取。人的发展与生态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难题,我国人口数量多、资源消耗大、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多地区受雾霾天气影响,造成交通不便、呼吸道疾病频发等现象,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治理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包括其他动植物的生存,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幸福感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从自身做起,提高节约意识,参与节约行动,如宣传倡导的“光盘行动”、随手关灯、关水,节约纸张,出行乘坐公共交通等问题,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常小事,却对环境治理贡献不小的力量。同时技术研发部门,应不断创新低碳、环保的可循环利用资源,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绿色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共同立足于人与生态共同发展的视角,强调绿色的发展方式、绿色的生活方式,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建美丽中国。

(四)共享发展理念与马克思社会发展目的论的契合

马克思、恩格斯无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阐述还是剩余价值学说的研究发现,其最初的动力及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更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始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系列成果,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成果,其精神实质相承一脉,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5]共享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目的论的内涵,立足我国当前实际问题,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提供理论支撑。面对我国一些区域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艰巨,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适时找到突破口,抓住重点。教育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东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潜在影响到就业机会的均等、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甚至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所以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的配备,切实做好义务教育的落实。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对贫困人口的甄别标准、帮扶方式、治贫管理模式的探索都有重重阻碍。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切实做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些举措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正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目的论的价值归宿,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目的论的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新时期、新环境、新挑战的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发展,两者内在的、核心的本质内容是相一致、相联系的。面对新问题、新矛盾,“五大发展理念”顺应时代要求,提供新动力,解决新矛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繁荣发展提供保障。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00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金龙.五大发展理念的多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16(001):4-8.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001).

[5]熊晓琳,王丹.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71-74.

Marxist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and the “Five Development Ideas”

GENG Yuan

(KashgarUniversity,Kashgar844006,China)

“Five developments” philosophy i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quirements in the new period,the development of new difficulties and produce innovative theoretical results.Is the rich development of Marxist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connotation,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inheritance of innovation? For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provides direction,development power;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is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decisive phase of the soul.Analysis of Marxist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and the concept of the “big five development” inner link,helps us firmly believe of Marxism,adhere to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 development;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inheritance;innovation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3.008

2016-04-03

耿媛(1988—),女(汉),新疆鄯善,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61

A

1009-8976(2016)03-0025-04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