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生态防治技术

2016-03-28 14:34葛彩霞张献宇刘安军卿爱东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鱼病池底苗种

○ 葛彩霞 张献宇 李 华 刘安军 卿爱东



鱼病生态防治技术

○葛彩霞1张献宇1李华1刘安军1卿爱东2

一、导致鱼病发生的因素

一切干扰鱼体的因子,包括病原生物、养殖水环境因子(物理和化学的)、鱼体自身的生理失调(新陈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都可能引起疾病。换句话说,疾病是病原、环境、鱼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者相互影响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鱼病的生态预防

生活在水中的鱼在患病初期很难被及时发现,一旦暴发出现大量死亡以后,大多丧失食欲,难以通过内服药物治疗,即使使用外用药物,往往由于池塘水体过大,药物浓度难以控制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池塘养鱼生产过程中,做到无病先防、防重于治具有其特殊的意义。鱼病的发生是外界环境和鱼体内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鱼病发生要从池塘环境改良和增强养殖鱼类体质两方面着手,需要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层层把关。

(一)池塘水环境改良

1.养殖池进排水分开各个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即各个鱼池能够独立地从进水渠道注水入池,并能独立将池水排放到总排水沟渠,避免一处鱼池发病,导致全场感染的危险。

2.清整池塘就是在季节性干塘后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或对池底进行翻晒、冰冻,精养鱼池每隔1-2年必须清塘一次,因为淤泥中有机物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在夏季很容易引起泛池,而且池底在缺氧的状态下会产生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质,对鱼类健康造成危害。同时,淤泥是许多致病生物如有害细菌、水生昆虫、青苔、水绵等的孳生地,是一些病原体的中间宿主如螺、蚌的栖息地,清塘能消除敌害生物,减少鱼病发生,池底在阳光下曝晒或经过寒冬冰冻后,能使池底表层土壤疏松,改善池底通气条件,有利于加速腐殖质矿化过程,促使底泥中营养盐类释放。清淤后的池塘注入新水后塘水易于变肥,有利于鱼类生活生长。在干塘去除淤泥的同时还要加固池埂,清整滩脚,确保池塘不渗漏。

3.药物清塘鱼种放养前要用药物清塘,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和寄生虫、病原菌等,这是预防鱼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清塘使用的药物因地域差异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氨水、巴豆、茶饼、鱼藤精以及一些农药、合剂等。

4.科学使用增氧机增氧机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能有效改善水质的专用养殖机械。在夏秋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开机,可改善池塘溶解氧分布不均匀状况,利用池塘上层水中氧盈,改善池底溶解氧条件,降低池底氧债,促进池底有机物分解,抑制池底在缺氧状态下产生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质。

5.使用环境保护剂适时、适量地使用环境保护剂,可净化、改良底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所用的环境保护剂有生石灰、沸石、过氧化钙、光合细菌和益菌素等,可抑制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的产生,抑制有害细菌繁殖,补充氧气和钙元素,增强鱼类摄食,促进鱼类生长和鱼体抗病力,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

6.定期加注新水在鱼类生长旺季,每隔15天左右向池塘内加注新水10-15cm,增加水容量,有利于浮游生物更新,改善水质、对预防鱼病发生很有好处。

(二)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严格检疫是指对养殖的苗种、亲鱼进行传染性病原生物的检验,以防止传染性病原的输入、传播、扩散,保护本地区养鱼安全、有序、健康的发展。

2.实现生产全过程消毒为防止一些传染性病原生物的繁殖和孽生,养殖生产全过程应进行“四消”,即苗种消毒、工具消毒、饲料消毒(指鲜活饲料)、食场消毒(投喂点或食台)。消毒方式以物理方法为佳,如紫外线、臭氧等。工具、食台和鱼池消毒等可用氯制剂(漂白粉、强氯精等)、甲醛溶液、氧化剂(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季铵盐类等。

(1)苗种消毒鱼类在分塘换池和放养时均应消毒,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鱼类消毒前,认真检查机体携带的病原体,针对不同的病原体种类,选择适当的消毒药物。苗种放养前要在较高浓度的药物溶液中浸浴,杀死苗种携带的病原体和寄生虫,浸浴时间要根据苗种大小、体质强弱、药物浓度和水温高低灵活掌握。在苗种能忍耐的范围内浸浴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2)工具消毒养鱼的各种工具往往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因此养鱼工具若不能做到专塘专用的话,在使用前必须消毒。

(3)饲料消毒投喂不清洁或变质的饲料,会将病菌带入池塘,因此对投喂的天然饵料应进行消毒处理。螺、蚌、蚬等要鲜活,饼粕类饲料和颗粒料要检验是否霉变,水旱草进池前用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进行消毒,饼粕类饲料在浸泡过程中要加入3%-4%的食盐。施用有机肥时要充分发酵,施用时加入适量漂白粉进行消毒。

(4)食场消毒养殖过程中投喂量要适当,经常清除残饵。如果食场周围的残饵散落在水底,日积月累,这些有机物的腐败分解会为病原体的孳生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在鱼病流行季节,每隔1-2周应在食场周围遍洒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

3.定期药物预防大多数疾病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掌握发病规律,及时在疾病流行前进行预防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要掌握本地养殖鱼类的发病规律,及时提前进行预防。

药物预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食场挂篓、挂袋在每个食场四周,挂3-6个小竹篓,每个篓中放100-150g漂白粉,让漂白粉的药性慢慢释放,使来食场觅食的鱼类,在摄食的同时对鳃和皮肤进行消毒,可预防烂鳃病和细菌性鱼病。如挂装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的布袋,则每个食场四周挂3个,每个布袋装硫酸铜100g,硫酸亚铁40g,每周挂1次,连挂3周,可预防寄生虫性鳃病。采用挂篓、挂袋方法交替使用,可同时预防皮肤病和鳃寄生虫病。

(2)全池泼洒在疾病流行季节来临前,定期用药物全池泼洒,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如下。

①漂白粉流行季节每15天泼洒1次,每亩每米水深用250g,兑水后沿池边或食场附件泼洒,可预防细菌性疾病。

②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流行季节每月使用1次,每立方米水体用0.7g。

③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用0.3-0.5g90%晶体敌百虫,可预防寄生虫性鳃病和皮肤病,杀灭指环虫、三代虫、鱼鲺、中华鳋、锚头鳋幼虫等。

④生石灰在我国中部地区从5月底至9月底每隔20天左右用生石灰泼洒1次,对改善水质、防病治病有很好的效果,特别对预防烂鳃病、赤皮病效果良好。

⑤药饵预防鱼类体内疾病的预防,采用口服药饵的办法,即把药物掺在饵料中投喂。一些使用配合颗粒饲料的单位,可向饲料厂家订购,只是生产颗粒饲料定型时的高温可能会影响药效,这是在提供配方时应注意的事项。在生产上经常使用大蒜药饵,这是一种更经济有效的方法。

4.保持鱼池清洁鱼池是鱼类的生活场所,鱼池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鱼的健康,应随时保持池塘水面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捞除池中污物残渣,铲除池中水草和池埂杂草,清除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的栖身地。

5.杀死池中锥实螺等中间寄主锥实螺是双穴吸虫、血居吸虫的中间宿主,是精养鱼种池中经常出现的有害螺类。要消灭池中的锥实螺,切断上述病原生物的生活史。在养殖期间可在傍晚放入草把,翌日早晨取出,压死附在上面的螺类,连续几天,可达到杀灭锥实螺的目的。

(三)增强鱼体抗病力

鱼类生活在复杂的水环境中,许多病原体平时就在它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所以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科学喂养、提高鱼类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疾病的根本措施。

1.科学放养同一池塘以放养同一来源、同一规格的鱼种为宜,可以减少病菌交叉感染的机会,提倡鱼种冬放,冬季水温低,鱼体肥壮,鳞片紧密,病原体处在非活动期,鱼种不宜感染得病。

2.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平日操作应细心、谨慎,避免鱼体受伤,避免为病原生物的入侵打开门户。

3.投喂优质适口的配合饲料科学的投喂方法能增强鱼类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讲究投喂技术,根据鱼类品种、规格选用相应配方和粒形的饲料。使用时要根据鱼类活动情况、季节、天气、水温、水质等条件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

4.增强养殖群体的抗病力培育和放养健康、不带传染性病原生物的苗种,这是养殖生产成功的基础。

5.免疫接种是对养殖鱼类免遭暴发性流行性病传染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一些生产单位应用土法疫苗和草鱼出血病灭活苗预防草鱼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和出血病,具有一定效果。不过免疫途径是通过对每条鱼的注射,操作比较麻烦。

6.降低应激反应在养殖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如水污染、捕捞操作、投喂技术与方法不当或由于自然现象,如暴雨、高温、缺氧等因素的影响,常可引起鱼的应激反应。如果应激原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长,养殖鱼类就会因自身能量消耗过大而使鱼类抵抗力下降,为水中某些病原生物的侵袭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引起疾病感染甚至暴发,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创造条件减少应激,是维护和提高鱼体抗病力的措施之一。

7.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药物和毒物之间没有必然的界限,所有的药物在用量过大时都会产生毒害作用。药物与毒物之间仅是量的差别,所以在使用药物治病时,一定要考虑到药物的两重性。了解药物性能,掌握使用方法,注意不同养殖种类、年龄和生长阶段的差异。了解养殖环境,合理施放药物。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

8.建立隔离管理制度养殖池发现病害特别是传染性疾病,首先应严格隔离管理,以免疾病传播、蔓延。对其周围包括进排水系统进行消毒,工具专用,捞出的死鱼及时销毁,对病鱼做出诊断,确定防治对策。

(通联:1. 455000,河南省安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安阳市红旗路114号电话:13837270587;2.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鱼病池底苗种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游白沙坡温泉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