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耀龙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侗族传统村寨中的灵魂观与信仰礼俗研究——基于广西三江县车寨村的调查
谢耀龙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
广西三江县梅林乡车寨村是典型的侗族传统村寨,灵魂观是当地侗族人观念世界的核心。复杂的宗教信仰及信仰礼俗蕴藏着侗族人独特的灵魂观。车寨的宗教信仰体系中不仅有草木、山石崇拜等自然崇拜,萨岁、土地公等神灵崇拜,还包含信奉灵魂不灭的祖先崇拜。这些复杂多样的信仰及相关祭祀仪式,镶嵌着当地侗族人的生态伦理观和灵魂观。
侗族;信仰;礼俗;灵魂观;生态伦理观
爱弥儿·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认为:“任何宗教都不是虚假的。就其自身存在的方式而言,任何宗教都是真实的;任何宗教都是对既存的人类生存条件做出的反应,尽管形式有所不同。”侗族作为自秦汉以来就居住在湘、桂、黔山区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和保留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宗教信仰。
车寨村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西南部的一个侗族传统村寨。村寨西、北、南三面与贵州省从江县毗邻。作为梅林乡的四个行政村之一,车寨村包括平寨、陡寨、寨明、相思(下寨明)4个自然屯、7个村民小组、505户、2 283余人,侗族人口占98%①。发源于贵州省独山的溶江自西从石碑村入境,在车寨村迂回流转,水面宽达百余米。各自然屯背山面水依次沿江分布,坐落于溶江两岸,与贵州省以“流水为界”,即以溶江为分界。按照北京大学孙华教授对侗族村的类型划分,车寨村属于典型的大河侧畔的侗族村寨。车寨村侗族宗教信仰的产生,与村寨的生存环境和族群的精神气质密切相关,反映出一套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并为世代沿袭下来的礼俗。
千百年来,侗族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生态伦理观和宗教信仰。“上山打鸟,下河捞鱼”是传统的稻作生产之外车寨村侗族人生活方式的写照。渔猎采集和稻作生产在侗族民间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反映了侗族的两栖型文化特征:渔猎和农耕并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居住在溶江两岸的侗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一地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对自然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石都被他们赋予了灵性。车寨村侗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出一套独特的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他们认为树木、石头、河流和人都有灵魂,并将这些自然物奉为神灵来崇拜。磷火飘荡被认为是“鬼照螺蛳”,地震晃动被认为是“恶鱼翻身”,流星划过天际被认为是“鬼要索命”。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人死后,灵魂会成为鬼和魂魄而继续投胎成人,而且部分人投胎后还会保留前世的记忆。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车寨村侗族的宗教信仰及相关仪式礼俗,探讨车寨村侗族人的生态伦理观、信仰礼俗观和灵魂观。
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崇拜大自然是车寨村侗族人的普遍现象,是其信仰体系的重要部分。车寨村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灵魂与一些具象的山石草木紧密相连。灵魂无处不在,栖身在树、石头等各种自然物体中,人与之为邻。人的生存祸福与自然万物及其所处的环境休戚相关,所以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山水为邻,靠山水滋养,与大自然建立无比亲密的关系,这种诗意的栖居与先民生态观遗存和长期依赖自然凝聚而成的生存智慧有关。车寨村侗族人形成的生态伦理观通过自然崇拜表现出来。车寨村侗族人的自然崇拜最主要的方式有草木崇拜和山石崇拜。
(一)草木崇拜
据车寨村人讲,有榕树的地方就有寨子。如果夜晚船在溶江河上行驶,看到榕树就意味着希望。因为侗族村寨在寨头、寨尾一般都有古樟和古榕,看到了榕树便意味着看到了村寨。他们对古树有一种特别的敬畏感和崇拜感,并通过一些禁忌加以保护。如禁止砍伐古树,否则将遭遇不测。当地人认为“树流血了,人也要流血”。砍树犹如砍人,砍树的人自己也会遭受不幸。如果有人剥树皮,那么他也会像树一样逐渐衰老干枯。“古树保村,老人管寨。”村民认为,墓地周围的枫树是村寨的风水树和保护神,属于“集体”所有,任何人不得占用,更禁止砍伐。车寨村侗族人崇拜草木,认为人与树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联系。在当地流传着很多人与树的传说。
传说一:在寨明屯腊龙路旁边曾有一棵葡萄藤,传说每次谢家人上山干活时,就有一条大蛇出现在寨子里。有一回,他们便假装去山上干活,那条大蛇又出现了,提前埋伏在周围的人便用弓箭射杀大蛇,大蛇中箭逃走。第二天谢家人发现葡萄藤根部扎满了箭镞,便想一定是葡萄成精了,便拿刀砍断葡萄藤,没想到砍断它会自然接上。他们便找来一个盆子,用盆子挡住接口,葡萄藤便再也无法接上,葡萄藤开始流出血来,流了三天三夜。从此谢家男丁不旺,加之后来一些人搬走,就只剩下现在的这几户人家②。
传说二:相传以前,村里有人砍山上的枫树烧柴用,砍的时候树枝折下来,怎么躲都躲不开,树根跟着那人跑,最终把人给砸伤了。自此再也没人敢砍山上的大树③。
上述传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生态伦理观和自然禁忌。葡萄藤作为大自然的一种植物,有灵魂寄附在其上。谢家人将葡萄藤砍断并残忍地用盆子挡住接口以制止其接上,致使葡萄藤流血三天三夜而死。正是因为砍断了寄魂的葡萄藤,从此谢家开始人丁不旺,家族走向衰落。传说二中,砍树枝者终被树枝砸伤。这些传说的价值在于警示后人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要保护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
当地人讲述上述传说时,还提到小孩子拜古树当干亲的习俗。如果家中有小孩体弱多病,家长会请鬼师算生辰八字,需要拜人、石头或树为干亲,榕树一般为首选。鬼师选好日子,在古树旁边举行孩子拜古树为干亲的仪式。届时在树枝上绑上一个瓶子,四周用黑布包围,瓶子里面插有纸钱与细小的树枝,还在树枝上系上一张张细长的纸条,下面垂挂着一束稻穗,树干下摆放着用树枝编制的花环,地上插上香烛、摆上祭品。仪式结束后,在大树旁放一个小竹篓,定期祭拜(一般是初一、十五、逢年过节。用饭、猪肉、鸡和纸钱祭拜)。拜古树为保命树,认为大树具有灵魂,会保佑孩子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像古树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
车寨村侗族人认为,一些植物的枝叶有灵力可以用来辟邪,如产房门口放柚子叶,上山时口袋里装竹叶来防身,解关时常用竹子。打草标在他们的生活中更是有多种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上山砍了柴,无法及时带回家,可以打个草标放在柴上面,以示物有所属;如果旱地、水田下了种子,在地头插上草标,以警示别人不要让牛进去,也不要放鸭进去;人穿梭于深山密林之中,打个草标可以作为认路标记,方便返回;妇女带幼儿上山干活时,会在背带里放个草标,用来辟邪。他们还认为在水田里打草标,草标会发挥巫术作用,可以防止养的鱼儿游走。
(二)山石崇拜
侗族地区流传这样一句话:“上山不要玩石,下山不要玩水。”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显现出来。大山不仅养育人,还养育其他动植物,人靠着山所赐予的一切来安身立命。小溪从山上流下,滋润着流经的每一寸土地上的生灵,有人们赖以建造房舍的树木,田园中生长的谷物,滋养着江河中的鱼虾等。总之,大山提供了人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世居山区的侗族人对山有特殊的认知,山上的一切都由一位被侗族人称为“山兄弟”的精灵守护着。这位山兄弟一米左右,倒着行走,脚跟朝前,脚趾向后,俏皮可爱,并且有着惩恶扬善的品德。在侗族人心目中,“山兄弟”俨然是“山林保护神”。对山林物资取之有度,对山上一草一木一石都有所敬畏,所折射出的不仅是和“山兄弟”这一邻居和睦共存的观念,同时反映了侗族人珍视生态环境的伦理观。
车寨村侗族人对山、石也极为崇拜,认为正确利用山、石能够驱邪纳吉。但如果对山对石使用不当,就会出现祸事:寨无安宁事,人无安宁时。如侗族人应对小儿夜哭,会用到石头。鬼师一般会到河边捡三个白色的小石头,放在小孩床下来辟邪。边烧香纸边对着石头说:纸钱烧给你,他由我来管,不要你管。石头也被用来改风水,如寨子里房屋大门正对大路的门口都会在石块上刻上 “泰山石敢当”“路凶石敢当”等字样来辟邪驱鬼。在一些人家门前,把白色石头挂在屋檐下镇家宅。
河边的石头有此魔力,山上的石头更有灵性。人们不会乱动山里的石头,通常山上的石头不能随便搬到村子里使用。在车寨村就流传着很多关于山、石的传说。
传说一:寨明屯曾经把山上一块很平整的石块搬到村子里,放到鼓楼坪旁边,村里的公鸡就不再打鸣。请鬼师卜算后,发现是那块石头作怪,就把那石块搬回原处,一切又恢复正常。从此,老人规定后人不要在那一带取石头用。主山梁上的石头是不能随意动和撬开的,如果违反了,必然会遭遇不好的事情。即使动了,也要原封不动地送回去。修建机耕路的时候,主山梁的石头都不能撬,只能在上面铺水泥④。
传说二:在寨明屯有座山叫及滚山,形似棺材,又像一匹马。之前有几户潘姓老人去世后葬在温美公墓。有风水先生说及滚山形状似马,骑在马上必然会出公侯,因此就把墓从温美迁到及滚山,在打开棺材的时候,逝者的脸色依然是红润的。迁过去之后,这几家姓潘的后代只生女孩。有人说这个地方形状像棺材,之前那个风水先生的话不可信,温美公墓才是真正出贵人的地方。于是又将墓迁回原址⑤。
保罗·泰勒认为,“生态伦理”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第一要素是信仰体系,即关于自然的世界观;第二要素是尊重自然的态度;第三是一套对道德代理人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和准则。我们可以发现,车寨村侗族人这种“万物有灵”的信仰体系,以及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潜藏着的生态伦理。从人的内心深处来规范和约束人对自然的种种行为,珍视万物、爱护众生的朴素生态伦理观在车寨村侗族人的信仰观念中得以彰显,同时也是车寨村侗族人世代生存的经验和体悟,构成了侗族文化传承中的精神力量,车寨村侗族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为我们调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类主体自身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车寨村侗族人的神灵崇拜主要有萨岁和土地公崇拜。这两类神灵作为村寨保护神而存在,并有相关的祭祀仪式,旨在祈福禳灾。这两类神灵崇拜的来源可分为外接和内生。萨岁作为最高的护佑神,是从外地接来的。为了供全寨敬祭,村寨会建起萨坛,一般在建好地基后,从外地接萨。哪个地方的灵验,就请鬼师从哪里接来。萨坛下面埋有一个扣着的锅,据说还有一种猪肝色的木头,没有枝丫,没有叶子,生长在阴暗的地下,不会霉烂。萨坛之地草长得越茂密越好。萨坛周围筑起围墙,萨坛旁有一块平整的石头,用来“讲款”。村里以前每年正月初一老人前来祭萨,初一早上来祭拜时要放炮,烧香,宰杀鸡、鸭,用猪肉(头刀肉)来这里祈求村寨平安。然后村里老人带鱼、酒到萨坛旁边的石头上吃,商定村寨里面一年的事。这里是神圣的地方,平常女人、外人不可以进去,更不能有亵渎的行为,否则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内生神灵中主要是土地公。内生是指这些神灵从当地形成,并且有定期的祭祀活动。在当地传说中,每个土地公的来源和主持祭祀者都有着不同的姓氏。土地公在车寨村影响很大,如寨明以前有3处土地公,最早到寨明安家的谢姓有2个,分别在寨头寨尾供奉着。寨子西南边的由于后来修321国道被弄掉了。现在北边的是每年六月十五杀花鸭来祭拜求雨的。另外一个土地公在腊龙路和三中路交会处,由谢姓和潘姓共同供奉。这一神灵崇拜在当地侗族最具特色的是谢家土地公。每年六月十五,谢姓家长前来祭拜求雨,有求必应,在车寨寨明屯和相思屯都曾应验过。后来贵州岜沙一带的苗族看到求雨比较灵验,这一天也学着寨明屯过这个节日。
传说很早以前谢家有一位九岁的小孩,在萨坛旁边看到鬼师杀鸡占卜,有一天他和村里其他小孩去山上放牛,在山上看到一只青蛙,便学着鬼师杀死青蛙玩弄,不料顿时乌云遮天,狂风大雨骤起。第二天天亮后,大家发现谢家这个小孩不见了。晚上,小孩托梦给家人说已经升天当神仙去了,并说每年六月十五要拜祭他,如果天太干旱了可以向他求雨。谢家老人便修了一个衣冠冢在寨头,至今那个地方被视为神圣(被认为是谢家的土地公)。土堆上有一棵一直长不大的枫树。每年农历六月十五这天,谢家老人便来到此处杀一只花鸭、烧香焚纸钱来求雨。因为很灵验,后来谢姓、潘姓人各家在门口杀花鸭来拜祭,流传至今。祭祀时,还要在门口烧掉拔下的鸭毛,以烟雾通达神灵⑥。
毫无疑问,无论是整个村寨还是家族单独的祭祀活动,献祭行为都值得我们重视。家族的献祭一般情况下都由家长来完成,而村寨的献祭主要是寨子里的老人。献祭的物品因为被带到特定的地点进行礼拜而被圣化。通过这些祭品,实现神灵与人的沟通,人们的祈愿也可以得到神灵的帮助而实现。
车寨村侗族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还存在,灵魂或飘荡于山野,或游离于人世,但它会再次投胎转世重回人间来,而且有些灵魂再次来到人间还保留着对前世的些许记忆,这样的再生人传说在当地俯拾即是。
据说,梅林有个媳妇,她投胎前是三江县一个当兵的,死了以后投胎到梅林。她告诉家人他老婆还在世,家人便带她去寻访,找见他老婆后,她对老太婆(他老婆)说他以前长什么样子,个子有多大,在哪里当过兵,当过副排长,甚至他身上哪个地方有块黑痣都能说清楚。老太婆确认后,现在常从工资中拿出一些给这个媳妇⑦。
车寨村侗族人认为,山上与河边都有逝者的灵魂出没,总是在天气闷热、阴天或大雨即将来临之际出来,并且还伴有哭啼声。以前山气很厉害,山上经常闹鬼,坟墓里的死者在夜晚就会变成山鬼到处游荡。他们在山上唱山歌,踩歌堂,类似于活人的娱乐活动,有时哭爹喊娘。活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如果有人夜晚走山路,有可能碰见鬼。岸边的鬼大多数是小孩子溺水身亡变成的,死后就成小孩鬼,他们急于寻找替身。只有找到替身,方可投胎做人。
青年、中年人死亡被认为是一件特别恐惧的事情。青壮年的鬼魂最可怕,阴气最重,亡灵到处飘荡,“会在寨子里闹,使之不正常”,他们称为“夜游鬼”,阳衰之人可能随时撞见。通常这天晚上全寨人都会紧闭大门,不敢出门,恐怖笼罩在整个寨子上空。有这样的死者时,溶江也会有回声。家人一般会请鬼师做道场,不仅替死者超度亡灵,降低戾气,而且也让村民安心。老人寿终正寝去世,村民不害怕,气氛比较活跃,主人家杀猪,请吊丧之人吃饭,不请鬼师作法。
村民们一般认为,自己的祖先一定是保佑自己的后代的,所以并不存在害怕畏惧的心态。家里有人突然发病,如果怀疑是公卜鬼(祖先),就拿件新衣服,烧香烧纸祭拜祖父祖母,让他们保护后代安宁,不要让外来人干扰。如果是外面的饿鬼,就到岔路口,对饿鬼说“你放开我们的孩子,给你一点鱼、米粥”,放在路口让他们吃。这些饿鬼就不会侵扰凡人了。
在车寨村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对祖先魂灵的献祭是一个重要仪式。车寨村侗族人崇拜祖先,认为阴间的祖先安宁,阳世的子孙才能安宁、繁衍。过去有少数人家设神龛安放宗亲灵位,现在较少看到了。虽然很少见到他们专门设神龛,但他们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平常在家里面吃饭,如果有鱼肉有酒喝,家长就会轻叫一声“祖父祖母来吃饭了,有肉有饭吃”。腊月三十这天晚上吃饭前,家长会在火塘前的柱子(后今)旁边,拿饭、鸡头、猪肉、酒、鱼等供奉,烧香给祖先。
相比简单的家祭,清明挂青是对祖先魂灵最隆重的献祭,除了对祖先的缅怀,还是亲人之间的团聚和情感交流。挂青这天,同一个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在山上墓旁吃饭,饭菜是那些用来祭祖的食物。当地人认为这是家族团聚的意思,其乐融融。挂青回来后,每个家族开始大备饭菜,邀请亲朋好友聚餐。
灵魂观是连接生与死、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社会的纽带。车寨村侗族人的宗教信仰体现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为了保持与周围社会的稳定关系,不得不通过拜祭自然万物,如拜天拜地、祭祖敬神等祭祀礼降福祛灾。灵魂观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地区或民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特点以及精神风貌。车寨村侗族人的灵魂观是宗教信仰的基础,植根于个体的观念和集体的意识中。由于各种灵魂和神灵的存在,在特定时间里会举行相关的祭祀仪式,作为行为实践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吃春社、清明挂青、六月六、六月十五这些民俗节日。这些节日不仅缓解和消除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恐惧和焦虑,同时还指引他们建立起合理、有节奏的生活,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协调起到了积极作用。“礼失而求诸野”,礼俗是民族精神的价值彰显,是民俗文化的精华所在。透过车寨村侗族人的世界观,我们可以看到灵魂观与信仰礼俗交互的关系:心存敬畏,有所禁忌,在生活中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保持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心存敬畏,尊重礼俗,在生活中形成一套有礼有节的规范,传承一种有序的价值取向。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乡政府统计资料。
②讲述者:潘成隆,男,70岁,侗族。采录者:谢耀龙。采录时间:2014年3月11日。采录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车寨村寨明屯潘成隆家中。
③讲述者:潘仁高,男,52岁,侗族。采录者:谢耀龙。采录时间:2014年4月8日。采录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车寨村寨明屯潘仁高家中。
④讲述者:潘仁高,男,52岁,侗族。采录者:谢耀龙。采录时间:2014年4月6日。采录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车寨村寨明屯潘仁高家中。
⑤讲述者:潘仁高,男,52岁,侗族。采录者:谢耀龙。采录时间:2014年3月13日。采录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车寨村寨明屯贵合山上。
⑥讲述者:潘成隆,男,70岁,侗族。采录者:谢耀龙。采录时间:2014年3月11日。采录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车寨村寨明屯潘成隆家中。
⑦讲述者:潘成隆,男,70岁,侗族。采录者:谢耀龙。采录时间:2014年4月5日。采录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车寨村寨明屯潘成隆家中。
[1]爱弥儿·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M].李安宅,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3]黄应贵.人观、意义与社会[M].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3.
[4]吴浩,张泽忠,黄钟警.侗学研究新视野[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
[5]陈炎,赵玉,李琳.儒、释、道的生态智慧与艺术诉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6]陆景川.九寨侗族的宗教信仰[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77-78.
[7]徐赣丽.侗族的转世传说、灵魂观与积阴德习俗[J].文化遗产,2013(5):53-60.
[8]傅凤龙.当下民间礼俗习传的应对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2014(1):60-63.
[9]TAYLOR PW.The ethics of respect for nature[J].Environment Ethics,1981,3(3):197-218.
责任编辑:穆刚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the Soul and Faith Custom s in the Dong Traditional Villages——Based on the Survey of Chezhai Village in Sanjiang County of Guangxi
XIE Yaolong
(Guangxi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Nanning Guangxi530023,China)
The Chezhai village of Meilin town in the Sanjiang county of Guangxi is a typical Dong traditional village in which the soul concept is the core concept to view the world for the local Dong people.The complex religious rituals and beliefs bears Dong people unique soul view.The Chezhai religious system not only includes vegetation,rocks and other natural worship worship, Sasui,Earth and other gods to worship,but also includes ancestor worship which believes in immortality of the soul.These complex and diverse beliefs and related ritual reveal the Dong conceptof ecological ethics and human soul.
Dong People;religion;custom;soul concept;ecological ethics
C955
A
1673-8004(2016)06-0001-06
2015-12-16
谢耀龙(1988— ),男,甘肃定西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区域民俗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