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楠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微课在“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张立楠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针对高校水产养殖专业开设的“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在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基于微课的特点和在高校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探讨了微课在“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和方法。微课的运用将枯燥的知识点生动化,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解决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藻类学;藻类增养殖学;教学方法
1.1“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课程介绍
“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是青岛农业大学针对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由“藻类学”和“藻类增养殖学”2个部分组成,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并强的特点。基于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主要以海水养殖专业为主的特点,以及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实际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养殖海藻,尤其是大型海藻的细胞和形态特征、生理功能、生长和繁殖、生态和分类以及大型海藻增养殖过程及技术等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重海藻特征与其养殖方法和技术的有机结合。
1.2“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我国海水养殖共经历了5次产业浪潮。从时间顺序上来看,分别为海藻养殖(海带、紫菜)、甲壳类养殖(对虾)、贝类养殖(海湾扇贝)、鱼类养殖(大菱鲆)以及海珍品养殖(海参、鲍鱼)。虽然海藻养殖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的第一个浪潮,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但是与其他海水养殖物种相比,养殖海藻的种类较少、养殖条件受限、价值较低,因此海藻养殖的关注度一直较低,从事海藻养殖研究和工作的人员较少,关于海藻和海藻增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成果也都不及其他海水养殖物种。这些原因降低了学生对“海藻及海藻增养殖学”的重视程度,减弱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外,由于海藻养殖周期长,海藻工厂化苗种培育时间与教学实习时间不匹配,在水产养殖专业教学实习中并没有安排海藻养殖实习内容,加剧了学生对海藻养殖重视程度的下降。
(2)主动参与度不够。虽然海藻已在很多产业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本身能够接触到的海藻屈指可数。而当真正接触到种类繁多(多数未实际见过)、分类系统复杂的海藻时,又会被枯燥琐碎、难掌握、易忘记的知识点所困扰,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很难产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主动学习性不强,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从以往的经验可以看出,即使将幻灯片、板书和语言表述相结合,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同时,网络教学平台中相关教学材料的浏览量也表明学生课下对该课程的主动学习并不高。
(3)没有专门的教材。目前,关于“藻类学”或“藻类增养殖学”的书籍较少,且2部书分开成册。钱树本等主编的“海藻学”,该书较为经典,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海藻分类和各种海藻的形态结构特点,但是没有藻类增养殖部分的介绍。赵素芬等主编的“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虽然介绍了大型海藻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理论和技术,但该书内容较多,且欠缺将大型海藻的生物学特征与其栽培理论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因此,目前的相关书籍并不适合作为该课程的专用教材。在以往授课过程中,主要还是以教师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制作的课件为主,这样的好处是能够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但是缺乏文字性的详实描述,不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和理解。
2.1微课的提出和概念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很多领域在信息化社会中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即目前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而在教育与应用资源及分享平台日益丰富的今天,在众多资源形式中,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得以快速发展(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news/pdf_fm_1.html.)。
微课(Microlecture) 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内容,而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他认为只要在相应作业和讨论的支持下,微课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结果[1]。我国最早对微课进行定义的是胡铁生教师,他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2]。基于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易操作、易传播,以及适合学习者自主化学习的特点,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点。
2.2高校课堂中微课的应用概括
基于对微课内涵和特征的剖析,可以将微课分为3个层次:适用于社会公众的、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资源;适于成人继续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微课程;适合在校学生正式学习的微课教学[3]。目前,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微课主要应用在在校学生的正式教学过程中。而就目前来说,相比于中小学阶段,高校学生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自主能力,因此在高校中进行微课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12年和2014年分别举办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引领全国高校掀起微课建设的热潮,促进了微课在全国高校中的广泛开展。
微课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学校微课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重难点、专题微课,以及课程微课[4]。在微课建设初步成熟并论证以后再进行(如翻转课堂等)其他应用模式的尝试。在这3类微课中,重难点微课主要关注一个重要的点,制作5~10 min的微课提供学生自学重难点的机会,重难点微课的单个微课之间并无紧密联系。而课程微课的要求则较高,其单个微课之间必须符合一定的教学逻辑关系,形成知识、技能体系。在高校微课建设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
基于微课的特点和优点,有必要将微课与传统“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课程进行结合,从而尝试寻求解决该课程讲授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1知识点的选取
“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课程与微课的结合,也需要循序渐进、分阶段来进行,从较为简单的重难点微课或专题微课入手。“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包括2门课程的内容,重难点多且繁琐。在最初选取知识点进行微课尝试时,可以从既是“藻类学”的重难点,又与“藻类增养殖学”息息相关的知识点入手。例如,藻类的生活史本身是藻类学中藻类繁殖部分的重难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藻类增殖过程中苗种繁育的方式和技术。另外,藻类的生态与藻类养殖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也可将其制作成重难点微课或专题微课在课堂中运用。微课的运用使枯燥的知识点视频化、生动化、关联化,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从而增加了学生对藻类重要知识点与藻类增养殖方法和方式之间重要关联的理解。
3.2微课的教学设计和形式
微课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迅速切入教学内容、直奔主题,围绕中心教学目标展开短小精悍的讲授。微课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以往的传统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视频一般采用实录的方式,即通过整个课堂的实录,再现课堂教学的全景。而微课中微视频的制作,并不是简单的部分课程实录,而是采用录屏的方式制作微视频,即利用录屏和录音软件,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依托,将PPT演示和讲解过程录制成视频。此外,也可将相关动画视频整合到微视频中。如把教师在显微镜下拍摄到海带游孢子放散、附着以及等动画整合到海带生活史的微视频中。在微视频的开始和结尾可分别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归纳总结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简要总结课程内容和重难点。
3.3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微课库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不断深入和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修改,“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的理论学时数以缩减为32个学时。因此,为了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增强教学效果,需要对“藻类学和藻类增养殖学”的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在授课内容上有所取舍,重点突出重要养殖藻类的生物学特征及相关增养殖知识(如藻类学中以蓝藻门、绿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的知识为主,并弱化分类相关教学内容)。而在藻类增养殖学中以北方大型海藻为主,南方大型海藻为辅。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休闲渔业、海洋牧场的不但深入和发展,教师还应及时向学生突出介绍基于海藻增养殖的海藻场建设及其生态价值,补充课本中没有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前期重难点微课、专题微课的基础上,逐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丰富微课内容,并最终建立该课程的课程微课库,形成课程微课。最终,课程微课再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互动性的学习服务,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传授模式。
本文通过对“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微课这种新型教学资源的特点及其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趋势,对如何将微课与该课程教学相结合进行了探讨。这种教学方式能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知识点生动化,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相信微课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1-13.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启示 [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王滢.微课的内涵、特征与适用领域——基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及其征文的分析 [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7):17-22.
[4]秦钢.高职发酵技术课程微课化建设研究 [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330,338.◇
The Application and Study of Microlecture in Phycology and Algal Culture Course
ZHANG Li'na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China)
Phycology and Algal 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for aquaculture major.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le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apply the microlecture in Phycology and Algal Culture to solve the problems currently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can make the course more situational and vivid,which can attract the students'attention and mobiliz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microlecture;Phycology;Algal Culture;teaching method
G642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07.028
1671-9646(2016)07a-0083-03
2016-05-19
张立楠(1983— ),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