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渠 段运平 董民堂 郭 峰 任小燕 石红卫
玉米品种华美368及栽培技术
刘守渠 段运平 董民堂 郭 峰 任小燕 石红卫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31)
华美368玉米品种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H07-47作母本、H07-12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08。该品种双穗率高,适宜宽窄行和立体种植,等行距种植密度以4000株/667m2为宜,宽窄行种植密度以3500株/667m2为宜;一般每667m2产量在800kg以上,高产记录达到1198.05kg。该品种子粒脱水快、容重大、半活秆成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机械化播种与收获,适合山西省春播晚熟区、东华北春播区以及部分夏播地区种植。
华美368是以自选自交系H07-47作母本、H07-122作父本,2007年在海南杂交,经过鉴定试验、品比试验、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逐级选育而成。父本:PH4CV×自选系太系3→F1×PH4CV→BC1×PH4CV→BC2→自交5代。母本:PH6WC×自选系2000-1118→F1×PH6WC→BC1×PH6WC→BC2→自交6代。
山西春播生育期127d,与对照先玉335相当,需要≥10℃活动积温约2700~2800℃。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尖端圆到匙形,叶缘绿色。株形紧凑,总叶片数19片,株高305cm,穗位高110cm,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小,侧枝姿态中度下弯,一级分枝3~4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29cm,花药紫色,颖壳绿带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21.0cm,穗行16行左右,行粒数40粒,子粒黄色、半马齿型,子粒顶端黄色,百粒重38.0g,出子率89.5%。
子粒营养成分:由山西省种子站统一提供样品,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测试分析,子粒含粗蛋白10.46%、粗脂肪3.28%、粗淀粉74.25%、子粒容重777g/L。
抗病性鉴定:2012-2013年经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人工接菌抗病性鉴定,抗玉米大斑病,中抗玉米茎腐病、穗腐病,感丝黑穗病、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
2012-2013年参加山西春播中晚熟玉米区耐密组区域试验,2012年每667m2产量940.4kg,比对照先玉335增产8.3%;2013年产量893.5kg,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3%;2年平均产量916.9kg,比对照增产7.8%,18点试验,全部增产。2013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843.8kg,比当地对照增产7.1%,8点试验,全部增产。在2015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忻州水地玉米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中,华美368表现出非凡的增产潜力。
2015年9月28-29日项目组邀请山西省农科院、忻府区农委、忻州市科技局、忻州市种子管理站专家对在忻府区秦城乡、播明镇、高城乡、新建路办事处等4个乡镇办的华美368高产样板田7hm2、示范田135.5hm2和辐射推广田68.3hm2进行了抽样测产结果如下:(1)高产样板田每667m2平均产量1198.05kg,比对照增产19.3%;(2)示范田:平均产量912.6kg,比对照生产田增产16.0%;(3)辐射推广田:平均产量842.8kg,比对照生产田增产7.1%。
4.1 种植方式 宽窄行种植 华美368雌穗粗长,在株行距较大的条件下双穗成穗率很高。而且上部雌穗不会因第2穗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在宽窄行种植下,每667m2穗数控制在3500~3800株时,第2穗的子粒产量可以达到上部雌穗产量的30%~50%。在土壤肥水较好的地块,采用宽窄行种植,玉米每667m2产量可以达到1200kg以上。
2015年在山西省忻府区秦城乡泡池村进行了宽窄行和等行距种植试验,结果差异明显。试验处理与设计:试验设等行距(CK)、宽窄行种植和宽行密株3种种植模式,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m2、3800株/667m2和3500株/667m2。等行距种植为行距50cm;宽窄行种植为宽行80cm,窄行40cm;宽行密株种植模式为宽行70cm。小区面积200m2。试验结果:华美368在等行距种植方式下,以4000株/667m2密度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为1068.0kg;在80cm×40cm宽窄行种植模式下,以35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为1177.1kg;在70cm宽行密株种植模式下,以3800株/667m2产量1073.5kg为最高。总的来说,以80cm×40cm宽窄行,密度3500株/667m2种植模式下产量最高。
立体种植 华美368双穗率高,叶距大、叶片直立上冲,透光性好,非常适宜与经济作物间作套种,搞立体种植模式。常见种植模式为:(1)玉米大豆模式:玉米与玉米之间行距100cm,2行玉米之间种植4行大豆,大豆行距20cm,玉米株距20~22cm,玉米密度在3000~3300株/667m2,玉米产量可以与正常大田生产相当;(2)玉米茴子白模式:玉米与玉米之间行距135cm,2行玉米之间种3行茴子白,茴子白行距33~35cm,玉米株距18~20cm,玉米密度在2500~2700株/667m2;玉米产量可以达到正常大田的2/3;(3)玉米花生模式:玉米与玉米之间行距200cm,2行玉米之间种6行花生,花生行距30cm,玉米株距15cm,玉米密度在2220株/667m2。玉米产量可以达到大田产量的50%以上[1]。
4.2 机械播种与收获 机械化单粒播种和机械化收获果穗,是当前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华美368由于是用美国先锋种质选育而成,种子成色好、大小均匀、含水量低、颗粒饱满、发芽势强,播种后出苗一致,非常适宜机械化单粒播种。机械播种可以减少间苗、定苗劳动力成本,还可以减少蹲苗时间,玉米生长整齐一致。同时由于该品种是半活秆成熟,果穗包叶薄、成熟时包叶开裂变干,子粒脱水快、穗位高整齐一致、抗病、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获[2]。种植华美368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产量高、收益大。
4.3 播前准备 施足底肥,浇好底墒水 为了达到蓄水养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一般在前年秋季每hm2施入农家肥15~30m3,并结合秋翻、整地,以加深活化土层、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耕层构造、提高土壤有效肥力、减轻病虫草害。同时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含氮、磷、钾百分比15-15-15的复合肥450~600kg/hm2作底肥。如果播前土壤底墒较差,在播前10~15d要浇足底墒水,并及时旋地耙磨保墒。
适期播种 选用包衣剂种子对地下地上多种害虫防治有效。适期播种,过早过晚播种均不适宜,土壤温度的高低对玉米出苗和以后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土壤表层5~10cm温度稳定在12℃即可播种,一般地区在5月上旬左右。个别高寒地区在5月中旬都可以正常播种。
4.4 加强管理,合理促控 玉米在苗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地温偏低,通过中耕松土提高地温,活化耕作层有效菌群,达到底肥快速分解、熟化土壤增进肥力,促进玉米表层根系迅速下扎,及时吸收速效养分,达到壮苗早发的效果[3]。对于前期生长过快、密度较大的玉米,中耕又可以起到断根,控制无效营养生长。大喇叭口期是玉米水肥临界期,要根据玉米长势一般结合灌水或雨前每hm2追施尿素450~600kg。
4.5 病虫害防治 后期雨水较大,低温高湿时主要以大斑病发生严重,往往造成全株叶片干枯。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发病前期连续喷药2~3次,每次间隔7~10d。玉米丝黑穗病是土传性病害,往往在穗部发病,造成果穗不能形成子粒,损失产量。主要防治方法是采用种衣剂包衣种子;其次是有效轮作,降低过冬菌源量;重茬地要及时拔除病株,减轻次年病害。玉米虫害主要以玉米螟为害为主,前期主要取食叶片,后期钻食花丝茎秆,严重时引起茎折,隔断养分运输,造成早衰,降低产量。防治方法有:在玉米苗期至抽雄前期用10亿~20亿单位的通杀乳剂喷雾防治2~3次[4]。
4.6 适时收获,及时晾晒 华美368属于半活秆成熟,子粒脱水快,当玉米进入蜡熟期时,茎秆、叶片还持绿时包叶就已经外表干黄,但子粒乳线还未完全退去,很难判断收获适期,以子粒乳线黑色层达到4/5以下时可以收获。收获后要及时退除包叶,摊薄晾晒,当玉米子粒含水量达到17%以下时,采用机械脱粒后晾晒子粒,水分达到13%~14%时装袋入仓。
[1] 张振林.玉米与蔬菜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分析.农业科技通讯,2009(7):183-185
[2] 张书溢.关于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思考和建议.农业科技通讯,2014(3):16
[3] 段运平,田清震,刘守渠,等.特早熟玉米种质改良与耐低温高产杂交种选育.山西农业科学,2007,35(6):42-46
[4] 王富荣,石秀清.山西省玉米病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玉米科学,2000,8(3):79-80
2016-06-23)
山西省攻关项目(20140311002-2);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2015-10)
段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