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种业高素质人才

2016-03-28 05:12曹高燚向春阳吴锡冬
中国种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素质种业种子

曹高燚 杜 锦 赵 飞 向春阳 吴锡冬

(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300384)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种业高素质人才

曹高燚 杜 锦 赵 飞 向春阳 吴锡冬

(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300384)

种子科学与工程作为一个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意义重大。针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当前存在的实践教学课时少、实验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方法单一、偏重理论教学、教学内容脱离实践等问题,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物学学科优势,加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分析,并就课程实验实践体系进行了探讨。

种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创新教育;专业发展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之际,我国种业发展对于种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要求也更高,种子产业要想获得长足的进步,做大做强,能够在世界种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必须注重种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较晚开设的一个本科专业,它是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体现,培养高素质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可以促进中国种子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坚持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完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构建中国种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种业及农业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种业人才是整个社会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强种业现代化的建设,增强我国农业发展的原始创新力[1]。在当前种业发展形势下,有必要针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理论及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环节进行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更大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1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体系缺少创新性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十余年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实践教学的体系、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部分突破性的成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显不足,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各个环节各自为阵、内容重合,学生走过程,动手环节较少,实践内容与种业发展需求不适应等问题,需要继续优化革新[2]。

1.2 实践教学培养方式落后,培养过程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实验安排以验证性、基础性实验居多,缺乏一些探索性实验的安排。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没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过程中显得不足,不能够很好地发现科学问题。实验教学由于培养方式落后、单一,与理论课教学脱节,与培养复合型的种业高素质人才脱节。这也造就了学生仅仅为追求比较高的考试成绩,注重结果,而淡化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开拓性,缺乏一些有意义的引导,久而久之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不能主动探索和吸取知识。

1.3 实践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知识陈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包含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如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学、种子生物学等。不同的课程对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也不相同,个别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当前专业研究的发展方向脱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安排较为先进的试验内容和技术培训。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不能很好地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再次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1.4 部分课程实践教学学时安排不足,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近些年来从农学专业中细分出来的一个新专业,其既具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身的一些特点,也依然具备农学专业的学科基本特点。农学学科涉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大多数研究要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必须具备几代的培养,探索其遗传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然而,个别专业的实验课时安排过少,不能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植物生长周期内完善自己各个环节的实践能力,理解植物学、农学研究的规律和手段。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想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把实验完成,而相关教师也往往满足学生的一般需求,不安排或者不便于安排长周期的实验,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的限制。

1.5 实践教学设备和条件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涵盖了多学科或者是跨学科的知识,有些实验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需要借助于多种先进实验仪器才能够完成实验工作。然而,由于研究经费的限制和实验室空间有限,大多数实验设备比较陈旧,试验材料、药品的纯度未能达到研究型实验的要求,可重复性不好,可靠性较差,得出的实验结果有些并不能够令人信服。由于部分仪器设备较为陈旧,实验效率较为低下,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自然不能够很好地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3]。

2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2.1 课程知识体系建设现代种业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种业人才做支撑,农业高等院校必须要肩负起培养种业人才的重任。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灌输,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个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种业相关知识的教学。种业市场变化迅速,其受国际、国内农业整体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包括经济环境、政策导向、资本市场等。作为教学者,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必须要紧跟国内外发展变化的政策方针及法律法规,所有的理论及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把握种业发展的大方向,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要紧抓行业发展的热点,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鉴于课程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合适的、与现行法律法规有冲突的知识及条文必须及时修订,在改变教师的思维定势的基础上,诱导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知识。种业是一个与实际生产结合很紧密的行业,因此应该抓住专业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比如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学、作物栽培学等,对于这类课程的教学要求必须要完全理解并记忆;而对于一些植物生理学、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学等课程,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这要求学生能够关注一些变化的热点问题;而对于种子企业管理与法规、种子市场营销学等随着种业政策、种业法律的变化会出现较大改变的课程,一定要及时地引导、分析并把握住关键问题,时刻处在行业发展的前沿。

2.2 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都很丰富的优秀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种业人才的保障。目前本校担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教学的老师大都是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细胞工程及种子科学等领域的专业课程教师。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及科研实践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在种业市场的运作及种子产业化的发展上缺乏相应的参与经历,缺乏对育繁推一体化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对种业市场产业化发展缺乏充足的敏感性。教师的这种知识背景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专业课程学习及种业市场认知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学院有关部门,要动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关注种业市场中的大事件,使相关任课教师有机会参与相关生产实践,创造条件服务于教师业务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基本理论知识及教学观念的培养及扶持,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训,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提高整体的业务水平。

2.3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种子科学与工程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方法,必须使学生较多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这种实践活动包括课内实验课、专门实验课、农事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相关实践等。通过各级别、各种类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地成为专业学习的主体。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现今日益发达的多媒体教学、各种网课及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学科最新的知识,提升综合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应该加大与企业间的合作,协作开展人才培养,开创学生毕业实习去企业进行的条件,完善各种体制机制,做好后勤保障,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种业后备人才,互惠互利。

2.4 改善种业人才就业环境种业市场相对于其他行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复杂市场,从业人员往往需要承担较高的工作压力,加之社会公众对于种业、农业的传统认识,造成了种子专业学生不愿从事种业相关工作,种子企业也往往认为种子专业毕业生不具备忍受高强度种子生产经营及企业管理的能力。种种因素造成了种子企业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用人机制,种子专业学生不愿意投身种业市场的建设及发展中,人才观念上存在着很大误区。因此必须优化种业市场用人环境,从政策、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种子企业用人考评机制,稳定企业的人才结构框架,最终促使种子专业学生能够紧跟种业市场发展的潮流,在复杂的种业市场环境中锻造自己,完善自身的各种能力,培养种业综合能力,体现自身价值。

3 结语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任务既要培养具有基本科学素养和严谨科学精神的种业科研人才,更期望能够为中国农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种业精英[4]。天津农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沿海都市型应用性农业院校,作物遗传育种是天津市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是天津农学院重点实验室,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凝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力量,发挥作物学大学科强大的科研优势和教学特色,加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种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种业后备人才。

[1] 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等.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国种业,2012(11):8-11

[2] 刘永柱,王慧.种业新政形势下,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探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4):63-64

[3] 王燕,瞿波,余四斌.加强种子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中国种业,2013(6):23-25

[4] 郑跃进,王黎明,孟超敏,等.现代种业发展与我国创新型种业人才培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探讨与实践.中国种业,2014(8):6-8

2016-10-20)

天津农学院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14B12,2016B14);天津农学院实验示范中心改革项目(2015SY108)

猜你喜欢
高素质种业种子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