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的造就与成长

2016-03-28 05:00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素养

杨 婧



图书编辑的造就与成长

杨 婧

[摘 要]编辑的品质决定出版的品质。一个合格而成熟的图书编辑,需要做到内在与外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本文是对编辑工作的思考与总结,探讨图书编辑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及提高图书编辑外在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图书编辑;素养;编辑力

[作 者] 杨婧,硕士,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

一、“编辑”释义

“编辑”一词首见于《说文解字》:“编,次简也,辑,车舆也。”段玉裁注云:“以丝次第竹简而排列之曰编。”“辑”通“集”,有聚集之意。编辑一词乃是取“顺其次第编列简册而成书”之意。我们通常所说的“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除此之外,它还泛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即编辑自身。

一个图书编辑,内在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外在要强化执行力,实现内在与外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出版业不但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文化属性,肩负着启迪民智、普及教育、传播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图书的品质是由出版的品质决定的,而又最终决定着出版的品质。作为图书编辑,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从实际出发思考工作、完成工作,才能体现编辑在文化创造中的价值。

二、内在素质——培养编辑的基本素养

编辑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及其产生的效益。新时期编辑工作的崇高使命决定了编辑必须具备高尚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精湛的职业技能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一)党性修养:胸中有誓深于海

党性修养是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而达到共产党员党性的某种程度,或者可以理解为用共产党员的党性改变自我的过程。讲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把提升自身党性当作一种信念,必然会达到“胸中有誓深于海”的境界。

出版业是一个特殊行业,既是国民经济的特殊产业,也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又是先进文化的基本载体之一。编辑人员必须不断提升党性,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党性的核心是政治修养。图书编辑的工作是对精神产品进行审读、选择、加工,不可避免地要为一定的政治服务,平时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出版法律法规的学习,学会培养用政治的眼光去甄别、判断、编辑、检查书稿中出现的政治性错误,还要以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编辑出版更多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图书。

(二)道德修养:一片冰心在玉壶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一片冰心在玉壶”,唯有崇德、尚德、修德,道德才会成为人格品质的沉淀。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

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之一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也是编辑的道德修养最核心的内容。要提高出版物的思想品位,必须首先提高编辑的道德修养。编辑应该志趣高洁,能够准确把握时代信息、判断市场需求,策划出高质量、高品位的图书,同时在审稿时应认真谨慎,正确处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脚踏实地,虚心学习,培养自身的奉献和与团队的合作精神。

(三)文化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化修养指的是人体现在言谈举止、写文办事等方面的文化涵养。编辑活动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不仅要求编辑具有专深的业务知识,还要求编辑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博约结合的知识结构。

在日常生活中,应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编辑应涉猎广泛的知识,不仅要成为“杂家”,也要成为“专家”。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履行编辑的职责,除此之外,还应尽可能了解和掌握传播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处理广泛的、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稿件。因此,文化修养是出版人所秉持的文化知识体系的集中体现。

(四)职业修养:衣带渐宽终不悔

职业修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编辑要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对编辑工作要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敬业精神。出版史表明,那些一心为了读者,一心为了大众,专出健康的、高质量的出版物的出版家总是为广大读者所肯定、所颂扬的。

职业修养主要是培养基本的业务能力。转型后的出版业,要求编辑从单一加工型向设计型、策划性、加工型、管理型转变,编辑要变身为“项目经理”,熟悉并操作选题策划、审稿加工、装帧设计、发排印刷、市场营销、媒体宣传等各个流程。人就像一棵树,职业修养就是一个人的根系。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三、外在能力——锤炼综合的编辑力

编辑力是指在编辑活动中思维与表现能力的外在体现,是一种由发现、策划、选择、审读、加工、营销等融合而成的综合能力。它内涵丰富,包括预见力、发想力、企划力、人脉经营力、整合力、执行力、营销力及问题解决力等。一个图书编辑,在具有良好的内在修养的基础上,还要经过实践的锻炼,借助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工作的体悟和总结,锤炼综合的编辑力。

(一)要成为有思想的“狩猎者”

编辑是整个图书出版业的直接主宰者,高品位图书的面世不是守株待兔得来的,而是需要编辑主动出击,积极狩猎,将学识、才识、胆识相结合,这样才能组织、策划、创新优质的选题。

要成为有思想的“狩猎者”,首先要具备学识、才识、胆识。学识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其又分为“专”和“博”,“专”“博”合一,才能学识倍增;才识是对学识的提高,是悟的结晶;胆识是把理论变为现实的助推器,是一种把策划转实施的决策能力。也就是说,编辑要重视文化积累,积极挖掘和继承历史优秀文化,能够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转变成选题思路。其次,编辑要具有旺盛的好奇心,了解行业发展和市场动向。编辑对事物的敏感就好像架起好奇的天线感应四方,社会发展中的最新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研究成果或文艺创作成果都应是自己的关注对象。最后,要具有选择和判断能力。无论对自来稿还是约稿,“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力是一个理想的审读人首先具备的主要素质”。对于编辑来说,判断力的养成主要来自于实践。

(二)要成为高水平的“治疗师”

编辑工作也是一种语言文字工作。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当好编辑的基本条件之一。面对稿件中存在的各类“伤”,编辑就好比一个治疗师。在编辑加工稿件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稿件整体结构进行宏观把握,如学术类稿件要注重思想结构的框架,文艺类稿件侧重于编排体例的合理性。当然发现问题后不能越俎代庖,可以指导作者调整修改,突出特色。其次,在认真审读的过程中,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字斟句酌、精心润色,提高稿件的表达效果,同时还要做好规范化工作。最后,也可以说成是完善工作,如图书出版前,构想和设计封面和封底上的关键信息;图书上市前,编辑需要配合市场的发行撰写推广文案,以及发行后的书评、书讯,这些都是吸引读者购买的重要因素。

(三)要成为作者的伙伴、读者的知己

编辑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当面对作者时,编辑要把读者想要的图书形式和内容传递给作者;当面对读者时,编辑要把作者的创作作品通过图书这种文化产品表现出来,编辑出版读者喜闻乐见的图书。

编辑要成为作者的伙伴。作者的工作成果是编辑的劳动对象,寻找并发现好的稿件就意味着要寻找和发现优秀的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要真诚,并尊重和信任作者。在其后的策划中,编辑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引导作者,提供创作思路、作品架构。在创作过程中,编辑要想作者之所想,尽可能满足作者在创作方面的需求。在审稿、改稿时,要拿出十八般武艺,使书稿尽善尽美。书出版后,还要与作者沟通后续的宣传策划、市场销售情况。在图书出版的全过程中,编辑要强化服务意识,正确处理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编辑要成为读者的知己。在策划一部书稿时,编辑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来思考市场需求。在一本书面世前,编辑要通过多渠道调研,细分读者的市场份额、喜好程度等,做出准确的市场判断。当图书出版后,编辑还要做销售后的反馈调查,以便掌握读者动向。当编辑面对读者时,体现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因为读者又是作者、编辑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作用的实现者,编辑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引导读者、提高读者,做读者的良师益友。

四、结语

一个图书编辑的造就与成长,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丰富自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才能磨练出一个合格而又成熟的编辑。

【参考文献】

[1]于有先.出版畅言录[M].北京:线装书局,2011.

[2]贺圣遂,姜华.出版的品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杨牧之.论编辑的素养[M].北京:中华书局,2013.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五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六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