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利民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农技站,安徽池州 242801)
青阳县黄石溪茶业现状调查与建议
项利民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农技站,安徽池州 242801)
黄石溪是九华佛茶发源地,黄石茶叶色香味形俱佳。但目前存在茶园品种杂乱,树势退化;制茶粗放,设备落后等严峻问题。因此建议加强科学管理,推进现代生态茶叶示范园建设;提高黄石溪茶产业市场品牌公信力;促进茶业与当地文化、旅游的融合,共同推动黄石溪茶业的转型升级。
茶业;生态茶园;茶旅融合;品牌公信力
与九华山毗邻的黄石溪座落于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三河村境内,是历史名茶--九华毛峰之乡,也是九华佛茶发源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青阳县为开发九华佛茶,弘扬九华佛茶文化,经青阳县茶叶专家李槐松同志潜心专研,创制了“道僧天云”、“ 九华雀舌”、“双溪早芽”和“西竺云雾”四个系列品牌,丰富了青阳名特茶产品种类,推动了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如今,黄石茶已位列陵阳镇三大农特产品的之首,成为青阳县最具开发前景的名优茶品牌。销售网点遍布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合肥等大中城市,产品远销德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国际市场。为进一步开发和提升黄石茶产业和茶叶品牌及市场地位,笔者近期对黄石茶的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对黄石茶叶的发展提供参考。
黄石溪四面环山,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溪水潺潺,山花烂漫,土壤肥沃,pH值在4.5~5.5之间。同时由于高山气候之缘故,昼夜温差大,而方圆百里人烟稀少,茶园无病虫害,无农药和工业污染,是天然有机生态茶园。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黄石茶叶特有的品质,香气持久(栗香型),回味悠长,汤色明亮,味甘醇厚;加之黄石人传统的制茶工艺的不断提升,使黄石茶叶色香味形俱佳。
黄石溪2008年前属黄石村,现属黄石溪村。全村总人口440余人,分为四个村民组,涉茶农户 128户,其中茶叶大户 18户。茶园面积约93.3hm2,总产量17.5~20.0t,产值500~600万元,人均纯收入在1.1~1.2万元。
2.1茶园品种杂乱,树势退化
从茶园品种结构上看,黄石溪茶树品种主要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的有性系群体种,遗传变异明显,干茶成型后,条形不均,大小和色泽不匀,导致黄石茶好喝不好看,商品化程度较低,品牌得不到市场认可。且地处山区,受土地资源制约,茶园面积得不到有效拓展。加上老茶园换种改植成本相对较高(经调查,更新一亩茶园的投入资金至少在3500~4000元之间,还不包括三年的茶园培育期存在的损失),茶农对茶园更新改造的积极性不足。因此无性系良种茶园只占总茶园的10%左右[1],适制良种得不到有效推广。
2.2制茶粗放,设备落后
黄石溪四个村民组目前基本还是每家每户小作坊式进行茶叶制作,机械化程度不高,机械型号不配套现象较为突出;全村128户拥有滚筒杀青机7台,其中60型只有2台,其余户全部以理条机和多用机为主。大部分农户茶鲜叶通过理条机直接杀青理条后烘干,茶叶品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成茶有青气,香气沉闷,品质不佳。但对于个体农户来说,机械投入资金较大,一套茶叶机械要2万元以上,加上茶农的小农经济思想和商家只求条形不求香气和滋味的发挥,导致黄石茶农购机积极性低。
2.3合作社规模小,缺少规划
黄石溪的五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一家正在申报之中),规模小,产量低[2]。经座谈调查,这些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和管理层内心茫然,对未来黄石溪茶产业发展缺少思路、规划和目标。成立合作社的目的不是整合资源,而是借合作社的平台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提高茶叶品质、统一品牌、统一营销运作。更多地只是挂牌子,做样子,无实绩,仍然停留在各自为阵,自扫门前雪的老思路上,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和创新。在128户中有98户是自产自销。
3.1科学管理,推进现代生态茶叶示范园建设
组建由行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专技人员、涉茶大户和茶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现目标责任管理,举全镇之力,推进现代生态茶叶示范园建设。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坚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从组织机构设立、园区的设计、实施前的筹备、组织落实、整合包装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确保园区协调稳步发展。制定更加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从茶园管理、鲜叶采摘、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加强生产技术标准的推广力度,使每个茶农掌握技术要点。在关键生产点,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茶园、走进农户,指导职工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3.2强化管理,提高黄石溪茶产业市场品牌公信力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茶农对茶叶质量和农残降解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农事生产档案,加强对农业投入品质量管理。加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和病虫害防治,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控制茶鲜叶卫生质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狠抓源头管理,推行清洁化生产,积极开展GAP、QS、HACCP和1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及产品认证。构建和完善质量标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重视采用和制定茶叶标准,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高度重视茶叶食品安全与绿色环保包装。同时,要加大对市场的抽查和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杜绝高农残、卫生差的茶叶在市场上流通,确保黄石溪茶叶品质和良好声誉。
3.3促进茶业与当地文化、旅游的融合
园区建设的主题是生态,园区建设的灵魂是文化,园区建设的方向是茶旅,园区建设的目标是效益。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在积极打造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茶园与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收集整理地方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诗、茶联,编排具有历史特色的茶文化节目,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具有黄石茶特色的历史典故,在壮大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使茶产业除具备基本的生产功能外,同时具备观赏、休闲及体验等功能,构建吃、住、行、游、娱、购的完整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县乃至全省“茶旅结合、以茶促旅、以旅强农”的示范样板。
[1]周来俊.青阳县茶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6):106-108
[2]张启利.池州市打造“九华佛茶”品牌的方法和措施[J].茶业通报,2005,27(2);86-87
(责任编辑:蒋文倩)
S571.1 文献标示码:B
1006-5768(2016)03-109-02
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