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云 王建立 刘志强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驻马店463000)
河南省大豆生产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赵景云王建立刘志强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驻马店463000)
大豆是河南省传统作物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曾经是黄淮海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在黄淮海夏大豆生产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均耕地质量、大豆单产水平、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通过分析河南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专用大豆品种,与企业合作建立优质大豆加工地,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政府扶持,制定大豆产业计划,以期为河南省大豆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河南省;大豆;问题;对策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甚至全世界大豆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夏大豆主产省份之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年种植面积91.3万hm2;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了较大变化,1956年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曾达172.1万hm2,总产量124万t;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先后推广杂交玉米,大豆种植面积跌至70多万hm2;2000年前,大豆种植面积大都在60多万hm2;在最近的几年里,大豆种植面积还在不断减少,2014年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为32.18万hm2,2015年下降到了31.82万hm2;目前,由于新品种的不断推广应用,面积维持在40万hm2左右。由于河南省大豆单产水平、与玉米的比价、廉价进口大豆的冲击等因素,使得大豆种植面积不断下降。本文针对河南省大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推动河南省大豆产业的发展。
1.1品种混杂,种植粗放,大豆单产低在生产中由于耕作种植习惯未彻底改变,小规模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现象很普遍,农民对新品种的更新重视不够,往往以自留品种为主,常年种植,品种退化严重,很多优质的品种和栽培技术得不到广泛的应用,不能形成大规模连片种植,机械化程度低,没有发挥科技增产作用,致使大豆单产水平低。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省大豆每hm2产量水平约645kg;1950-1960年产量水平为585~825kg;1961-1971年产量水平逐步上升到1000kg左右;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量接近1100kg;1990年产量为1350kg,90年代后期上升到1800kg,1999年达到1965kg;2004年为历年最高,达到1981kg,随着品种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大豆单产有所提高,2014年河南省平均单产水平为2137.5kg,2015年河南省大豆平均单产水平达到了2348.55kg,但与东北平均单产3900kg/hm2相比,河南大豆单产水平仍远远落后于东北大豆。
1.2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河南大豆因为投入少、产量提高慢、耕种条件差等原因,使得大豆种植面积在不断地减少。据河南省大豆生产概况(1949-2015)数据统计显示,大豆播种面积从1949年的91.3万hm2,下降到了2015年的31.82万hm2,下降幅度之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一年两熟制度的影响。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玉米、花生等秋作物,与大豆争地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大豆种植面积不断缩减,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不能在生产中应用,传统的种植习惯制约着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1.3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受国内外市场及种植比较效益的影响,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对大豆、玉米的比较效益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不计算土地费用的情况下,一般大豆、玉米的比较效益为1∶2,但如果把土地费用计算在内则为1∶3。如此大的效益差距,农民肯定要尽量减少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玉米和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致使大豆面积减少,玉米面积增加。
1.4年产量低,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河南省大豆产业年加工能力在200万t以上,而河南省的大豆年产量2015年仅52万t左右,每年大豆原料有150万t以上的缺口。面对这种形势,河南省的一些大型加工企业不得不从东北调运大豆原料,由于进口大豆成本低,许昌、周口等一些加工厂家已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以满足原料需求,这也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卖豆难,豆子卖不出好价钱的现象。
1.5政策导向也使大豆生产发展滞缓由于河南省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多次提到,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把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作为增产的目标,在面积上要稳定,在经济上给予种粮补贴。而大豆一向被认为是经济作物,单产水平低,政府为了保持粮食生产的提高,往往把大豆的生产发展放在次要位置。这也是近些年来河南大豆生产发展滞缓的原因之一。
2.1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提高大豆单产水平近10年来,河南省已育成的蛋白质含量大于45%的品种有6个,这些品种不但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平均单产水平达2700kg/hm2,比2004年的单产水平提高了26.6%,有效地提高了河南省大豆单产水平。这些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一方面满足了企业的加工原料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化专用程度的扩大,优质优价也可使农民获得较好的收益。
2.2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全面推广新技术要大力推广增产、节效的栽培技术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增产作用,实现先进技术全覆盖。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对农民及农机服务人员要进行栽培技术模式培训和先进农机具的操作培训,规范栽培技术规程,形成适合有效的技术模式,要解决好机械化保墒、全苗为中心的播种技术,加快发展机械化生产,全面掌握新技术。
2.3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大豆生产长期以来,种植业结构主要是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进行调整,现阶段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还要不断提高经济作物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大豆不仅是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是人类优质高营养的粮食,目前,发展大豆生产不仅保证了粮食安全,还可以带动食品、畜牧、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4利用专用大豆品种优势,发展大豆加工业建立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大豆加工企业集团,加大豆制品加工企业引进力度,支持现有企业进行改造和技术升级,重点扶持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利用品种的高蛋白及高油优势,制造出大豆分离蛋白、组织蛋白、浓缩蛋白、蛋白肽等高附加值的蛋白制品,生产出具有非转基因的大豆油产品,树立具有河南特色的品牌,增强竞争力,做大做强河南大豆产业。
2.5政策扶持,确保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大大豆育种的科研投入力度,支持大豆专用品种和高蛋白品种的选育,重点选育蛋白含量在45%以上的加工专用型品种。加大对大豆加工企业的补贴力度,使加工企业有利可图;加大对大豆种植户的补贴力度,实行良种补贴,按照东北的目标收购价格进行收购,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确保粮食核心区建设及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1]刘忠堂.新形势下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大豆科技,2012(1):9-11
[2]李卫东.现代河南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张孟臣,张磊,刘学义.黄淮海大豆改良种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4]梁青.河南省大豆生产发展历史初探.农业科技通讯,2012(3):27-28
[5]李可凡,杨亚洲,卢青梅,等.河南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种业,2014(11):40-41
[6]邓士政,刘桂珍,时小红,等.2015年河南省秋作物生产形式和2016年品种布局利用意见.种业导刊,2016(1):5-12
[7]刘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0):152-153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