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军(萝北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萝北 154200)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陈文军
(萝北县水产总站黑龙江萝北154200)
2015年萝北县水稻种植面积54.5万亩,发展稻田养鱼的资源潜力巨大且前景看好。今年我县承担了省农委“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工作,示范推广面积“水稻-鲤鱼”共作600亩,其中稻田养殖鲤鱼商品鱼150亩,稻田养殖鲤鱼夏花450亩。经过项目组共同努力,亩投放春片3.3公斤,平均亩产15.5公斤;亩投放夏花70尾,平均亩产15.4公斤,全面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1.1稻田条件
试验稻田位于团结镇新垦村“恩德成稻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150亩的稻田中,试验稻田面积600亩,其中稻田养殖鲤鱼商品鱼150亩,鲤鱼鱼种培育450亩;对照稻田600亩。
1.2田间工程
稻田养鱼能否成功,关键是田间工程,只有把田间工程做好,才能保证水小不干,水大不冒,不跑鱼、不逃鱼,使鱼类健康生长。
1.2.1加高田埂
首先选择地势平坦、保水力强、排灌方便的田块。为了防止田埂坍塌和漫埂跑鱼,要加高加固田埂,一般田埂底宽30cm,上宽20cm,高30cm,并夯实,保证不塌不漏水。
1.2.2挖鱼沟鱼溜
开挖鱼沟和鱼溜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在于能够保证在晒田、施肥、施药时保护鱼类的正常生长,便于防治鱼病和秋季捕捞。根据田块的规模,我们实验田的鱼沟都是“田”字形的,占稻田总面积的8%左右。鱼沟宽30cm,深30cm,并在田块的四个角挖鱼溜,宽和深都是50cm用于捕捞使用,在鱼沟、鱼溜边密植稻秧,可以补偿占用的稻田面积,不减少产量。鲤鱼种培育试验田内不挖鱼沟、鱼溜。
1.3进排水防逃设施
进、排水的地点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采用尼龙网和铁丝网两层的方式防逃,鱼种田使用密眼的尼龙网,成鱼田采用大眼尼龙网,尼龙网在内侧,铁丝网在外侧,便于清洗杂物,安装的长度要大于进、排水口的宽度,两边扎牢,防止逃鱼。
1.4苗种放养
1.4.1鱼种培育
6月20日,每亩放养规格为3-4cm的鲤鱼夏花70尾。
1.4.2成鱼养殖
6月15日,每亩放养规格为150-200g的鲤鱼春片25尾。
1.5种养管理
1.5.1饲料投喂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投喂任何人工饲料。
1.5.2水位控制
鲤鱼春片投放是在6月15日,这个季节正是水稻追肥返青的时候,稻田地里都是最大的水位,一般保持在15-18cm。夏花投放在20日以后,也能满足要求。后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时,水位始终保持在12cm左右。
1.5.3水稻施肥
试验田化肥用量为对照田块一半,没有使用农家肥。
1.6病害防治
1.6.1鲤鱼
在投放春片鱼种前,使用浓度3%的食盐水浸泡了10分钟;夏花没有消毒,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没有发现鱼病,也就没有再使用鱼药。
1.6.2水稻
我们选择的示范区是天津某财团承包的粮食供应基地,他们对产品质量要求很严格,不追求产量和效益,只要绿色环保,所以除了插秧之前的除草封闭药以外,后期都不使用农药,有草全部用人工清除。今年也没有发生稻瘟病等,也没有使用农药。
1.7日常管理
1.7.1水鸟
鲤鱼春片刚投放阶段,大量的灰鹤聚集在此,对鱼类的伤害很大,采用鞭炮等措施,效果都不明显。最后采用了使用线绳在稻田地里间隔1米,平行挂在水稻上方,恐吓鸟类,才控制了灰鹤捕捉鱼类的现象。
1.7.2巡塘
经常检查田埂,发现漏塌及时维修和夯实。注意维护和修整进出水口的拦鱼设备。下大雨时,加强检查,防止洪水漫埂,冲坏拦鱼设施,造成逃鱼。
2.1产量
2.1.1水产品产量
9月10日开始排水捕鱼,150亩共捕捞鲤鱼商品鱼2325kg,平均单产15.5kg/亩,平均规格620g;450亩共捕捞秋片鱼种6930kg,平均单产15.4kg/亩,平均规格155g。
表1 稻田养鱼水产品产量情况
2.1.2水稻产量
稻田养鱼的水稻产量,与对照田相比,平均亩增产16.2kg,增产幅度为2.85%
表2 “稻鲤共作”模式水稻产量情况
2.2经济效益
2.2.1产值
稻田商品鱼养殖的产值为2514.4元/亩(水稻单价为4元/kg;鱼的价格为12元/kg);稻田育种的产值为2451.6元/亩(水稻单价为4元/kg;鱼的价格为8元/kg)。与对照田相比,产量分别递增了3%和2.7%;产值分别递增了58.9%和54.9%(水稻单价2.8元/kg);稻田养鱼的效益为2520.8 元/亩,对照田的效益为1586.7元/亩,平均亩增效644.1元。
2.2.2成本
稻田养鱼的成本(稻田养殖商品鱼和育种平均值)为1169.5元/亩;对照田成本为879.5元/亩,高出290元/亩,主要是鱼沟鱼溜的开挖、苗种的成本、鱼药和管理等。
2.2.3效益
稻田养殖商品鱼平均亩效益为1351.3元;稻田鱼种培育的平均亩效益为871.3元。单纯的水稻种植效益为644.1元/亩。
3.1存在的问题
3.1.1稻田综合种养所需鱼种暂养问题
稻田鱼种投放一般在每年的6月初或者中旬,和鱼种场销售鱼种相差近1个月左右,如果稻农每家每户自己购买鱼种,必须要有暂养池,既增加成本,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影响了稻农发展稻田养鱼的积极性。如果联系鱼种场暂存,一是影响渔场的下一步苗种生产,二是因为市场的波动,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渔业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和参与,才能保证大面积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可能。
3.1.2天敌的预防
今年我们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春片投放后灰鹤捕捉鱼非常严重,每天晚上到次日凌晨就有约20只灰鹤在稻田里捕鱼,损失十分严重,采用人工轰和鞭炮驱赶都不行,使用“小镜子”驱鸟器,效果也不明显。经过专家推荐我们在稻田地里横向拉细线,每隔一米一道,高出稻秧顶部,起到了效果,到6月底水稻全部封垄后,鱼类的躲避能力增强了,问题就解决了。
3.2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效果
3.2.1“稻鱼共作”模式经济效益优于水稻单种
“稻鲤共作”模式和水稻单种在生产成本上相差不多,但是“稻鲤共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十分突出。首先,“稻鲤共作”模式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平均增产2.85%。其次,“稻鲤共作”模式经济效益突出,平均亩效益比水稻单种增加56.9%。最后,“稻鲤共作”模式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水稻发病少,田内杂草很少,大幅度降低了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减少了60%,化肥使用量减少50%,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水平。
3.2.2“稻鱼共作”模式水稻的品质有所提高
按照稻农的说法,“稻田养鱼的田里,水稻长得成实”,说明水稻的品质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的水稻平均售价4元/kg,而水稻单种价格为2.8元/kg。但目前我县还没有确立一个“稻鱼共作”生产的水稻品牌,价格也大打折扣,这需要我们加大推广力度,在注重生产的同时,提高品牌效应,努力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