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课堂,让他们自己去展现。
关键词:语文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88-02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常常会面对这样的困惑,课堂上无论老师如何絮絮叨叨学生总提不起精神,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老师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个角度调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有的老师面对同样的教学情境,总能通过自己的有效调控让学生振奋精神,教学效率陡然提升。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课堂调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的效果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除了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等方面外,还要做好课堂的组织工作。通过优化教学方式、穿插有趣故事,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课堂调控。所谓课堂调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敏捷、正确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的处理,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视角点拨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学境界的一种课堂教学技能。优良的课堂调控,也称为课堂调控技术。在教学中,教师以协调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为目的,对他们的学习心态做到合理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调控时,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二、课堂调控的基本原则
课堂调控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调控效果。
1、学生利益为本原则。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从开始到结束教师都要考虑如何调控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始终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情境化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用积极、健康和富有朝气的课堂情境,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自觉主动地调控自己的心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语文学科的全面发展。
3、科学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语文学科的内容特点、学生原有的心理基础,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4、整合性原则。—是指科学有效的组合各种调控层面;二是指教师要全面整合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课程资源。
三、课堂调控的基本表现方法
1、朗读,激活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学生一旦有了丰富的语感,就会将它转化为一种语文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我认为应当在语文课堂上多创造学生朗读的机会。
可以安排学生在每天早晨上课前,放开声音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语文课文、作文、报纸杂志,甚至各种阅读资料。通过朗读,使学生凭借对声音的经验直觉而对语言作出敏锐的反映,通过瞬间性的感知与领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质兼美、短小精悍的文章,在语文课堂上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教师应注意在语速、停顿、节奏、感情等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这样可以让书声激活沉闷的课堂,唤醒学生的语感。
2、问题,引领课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设计新颖、深刻的教学问题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文本,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题教学模式。
讨论课上,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文本,深入文本内部,与文本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对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就能活跃起来,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问题课上,教师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积极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问题,并对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予以奖励。点评课上,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及单元教学重点规定一定的评点内容,明确点评的方向,据此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或评点文章的内容,或评点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点评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三、活动,体验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中成长,做到这一点的语文课堂必然就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为此,我们必须把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
1、课前五分钟,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每节课前腾出三、五分钟,我给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的训练机会。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和学生商量决定的,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介绍个人的兴趣爱好,描述一段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情景;讲一个成语故事,介绍一句名人名言,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等。讲述时,要求也逐步提高,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生动等。按顺序轮流,每个学期每位学生都能多次得到登台讲话锻炼的机会,学生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满足了青春期心理的表现欲,而且树立了自信心。学生由怕上语文课转变为爱上语文课,盼上语文课。
2、实践活动课更是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现行小学教材大都安排了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尽可大胆放手,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创设学生互帮互助、积极探索的氛围,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一回“主持人”的乐趣,促其语言和个性进一步发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真准备——搜集、整理、分析、综合后,课上抢答比赛,展现风采;让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多角度观察事物,锻炼了思辨的能力。所以这些做法既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等语文素养,又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使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课堂,让他们自己去展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富有生机和活力。